在全世界,市值超过1000亿美金的公司都很少。
因此Facebook、Uber这样的公司出现之后,才会引起那么多人的追捧。
可是如果你把要求降低一些,想要投资那些有可能市值超过100亿美金的公司,数目那可就不少了。
至今为止,萧奇投资的,包括购买和占有股份的公司,全部都是市值会超过100亿美金的公司,大大小小数起来起码有三十多家。
但这也不代表萧奇已经把这些公司给一网打尽了,实际上每年都会有一些非常出类拔萃的公司冒出来,赢得人们的一阵追捧。
虽然有更多的公司,只是注定了昙花一现,但也有少部分的公司坚强的活了下来,而且发展得越来越好。
萧奇除了关注Chipotle之外,他还关注另一家的公司。
准确的说,是一家现在还没有正式开始成立的公司。
它的名字叫做WeWork。
中文名字叫做众创空间。
简单的介绍WeWork的功能,它就是二房东,负责把别人的房子租过来,自己打造一番,再隔成小块儿小块儿的分租给别人。
听起来是不是和首都著名的二房东很像?
但如果你觉得这就是WeWork,那就绝对错误了!
区区一个整批零卖的二房东,根本不可能做到以后超过60亿美金的惊人估值的地步。
实际上,就算是在2013年年底,WeWork已经有了60亿美金的估值,但许多华尔街的投行和天使基金都认为,100亿美金的市值都不是WeWork的底线,200亿美金才符合WeWork的身份。
为什么租赁市场那么多公司,那么多巨头,偏偏一家2010年才成立、2011年才正式营业的WeWork公司,却可以在两年多的时间里,直接达到60亿美金以上的估值,成为行业无可争议的老大?
原因在于,WeWork提供的服务的核心,绝对不仅仅是把房子隔开装修好,然后转租给你,就什么都不管了那么简单。
稍微简单一点的说,WeWork的盈利来自于两个方面,第一个当然是租金,第二个就是给会员们提供各种服务的收入。
第一个租金是最直接的收入,但第二个给会员提供各种服务,才是WeWork能发展壮大的最主要因素。
租金这一块非常简单,WeWork以长期租赁的形式,在繁华地段的写字楼租下一层楼或者几层楼,专业的装修设计过后,把它的风格变成时尚又充满个性,非常适合年轻人,然后就把它分成大小不同的办公区域,租给有不同需要的个人创业者或者是创业阶段的中小公司。
这些创业的空间,有时候一个办公桌就是一个创业者的家当,有时候一个公司和另一个公司都在同一个小区域办公,喝咖啡,或者几十个创业者一起吃饭和高谈阔论……
如此的场景,就是以后电视上出现的WeWork的模样儿,让许多人误以为,只要我把房子装修好,当好这些创业者和公司的管家,让他们工作无忧、吃好喝好,那就可以做好WeWork的模式,然后我就可以成功了。
因此,萧奇也看到过,不少人就是学习WeWork的模式,结果根本就没能有别人的十分之一的成功,最后黯然离场的结果。
原因在哪里?
因为他们只看到了表面,没有看到WeWork更深层次的服务。
WeWork是会员制度,你如果要租赁他们的办公区域,除了正常的租金,一般还有一个月45美金的会费。
但会费绝对不是胡乱让你交的,不是只想收费赚钱那么简单。
成为了WeWork的会员之后,就能登录WeWork创立的线上创业者社区平台,从而享受到通过WeWork引入的各种商业服务和商家福利。
举个例子,美国人是有健康保险费的,每个月必须缴纳。
WeWork就通过自己的寻找努力,和人力资源外包服务提供商TriNet公司合作,通过由他们代缴健康保险费,一个月一个人就能节省160美金,单是这一点,TriNet会员们的45美金的会费就是物有所值了。
WeWork也为会员们去联系亚马逊,会员们可以使用通过亚马逊的云服务的网络主机,第一年比自己去联系的要减少5000美金的费用,这对于创业资金不多的人来说,可是一大笔开支了。
还有包括各种软件、医疗、旅行、购物、吃喝等等行业,WeWork也都会给会员们争取最大的折扣,让会员们尽可能的简单创业和舒心生活,用最少的钱办最多的事情。
因为WeWork的会员们都是具有极大成长性的客户,为了网络住他们,各大商家当然也愿意配合,尽可能的给予折扣,这样等到他们发展起来了,已经习惯使用这些商家的创业者们,为商家们带来的好处可不是一点半点。
辅助服务都还只是一方面,不是最重要的。
WeWork最厉害的一点,是为会员们提供一个可以发现商机、交流想法、展示自己的产品服务的平台。
数万的WeWork创业会员们,把自己可以提供的服务全都详细的标注了,然后放在了WeWork的线上平台上面。
比如财务、设计、保险、市场营销、编程、品牌策略、运营管理……等等方面,包罗了现代商业社会的方方面面。
有各种服务需要的公司,一进入这个线上平台,就能通过搜索引擎,找到自己所需要的服务的类型,以及最详细的介绍和对比,从而就开始联系和谈判,最终来决定是否购买服务。
或者是创业者本身,自己想要创立一个项目,但项目本身需要许多方面的协助,如果是没有了WeWork平台,他就要招聘各式各样的人才,给他们薪水待遇,让他们统筹整合起来为自己服务。
但有了WeWork,创业者根本就不用养那些辅助行业的职员们,直接下单把自己需要的程序步骤全部都做好,然后组合在一起,就可以开始自己公司的运营。
想一想吧,这又能给创业者节省多少的时间,多少的金钱?
而从另一个方面来说,那些得到分包订单的创业者们,就可以通过自己的技术能力,获得源源不断的收入,从而让自己发展壮大,从一个创业者到一个公司,走向成功之路。
提供这个平台的WeWork,也可以通过这些公司和创业者的成功,极大的丰富自己的线上平台阵营,让更多的人加入进来,成为自己的会员,让WeWork线上平台成为独一无二的创业者们的圣殿,从而每人都想加入进来。
因此,如果说WeWork的整体估值达到了60亿美金,那么他们的租金收入估值大概是5亿美金,剩下的55亿美金,就在他们这个线上平台上面。
以后能突破100亿美金的估值的话,最大的功臣还是这个线上平台。
这样的线上平台,还具有强烈的行业壁垒性质。
一旦成功了,就很容易吸引更多的人加入进来,从而越来越成功。
其它以后建设的同等线上平台,却会因为没有足够的人气、没有足够的创业者加入,非得要付出几倍甚至几十倍的金钱和时间的努力,才能勉强追得上来。
这就和APPSTORE很相像,无论是微软商店还是安卓商店,就因为迟入场了一年多,现在想要赶上APPSTORE简直是不可能的。
在萧奇的记忆里面,WeWork是2010年成立,2011年开始在纽约运营,只不过WeWork这个名字已经被他们注册了。
一开始的时候,WeWork肯定没有想到第二种的线上创业者平台的各种服务方式,这些都是他们通过无数的实践,才最后创造出来的一个智慧的结晶。
故而萧奇只要能在一开始就把线上创业者平台给规划出来,直接就以升级版本的WeWork开始运营,原版本的WeWork是一点挣扎的机会都没有。
只不过,萧奇知道大致的运营模式,却不知道怎么具体的去细致繁琐的操作。
想要最好的发展WeWork,最好是创立一个公司之后,把他们的人员和公司都给全部打包收购过来,使得WeWork的一群创业者成为自己的职工,让他们在自己的创意和强大财力的支持下发展,比前世少走许多的弯路,这样都不用到前世的媒体预计的2015年,就能拥有超过100亿美金的估值。
如此一来,WeWork就又是一个送给老婆的优良私房财产啊!
(谢谢所有打赏、订阅、月票、赞的兄弟们!看打赏明细的时候,显示“暂无任何数据”,抱歉了哦,没办法一一感谢打赏的朋友们了啊。另外,这段时间是属于收尾阶段了,期待兄弟们更多的订阅支持!请全订了吧!^_^)(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