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们俱都是认为现在的太子李弘仁德敦厚有余,雷霆狠决不足。</p>
钦陵一听,对太子李弘的好感顿时上升。这是什么精神?是不求回报,无私奉献的精神,是损己肥他的精神。</p>
他又不禁想,等到现在的太子成为大唐皇帝,或许我吐蕃能够得到的就不是吐谷浑的一隅之地!</p>
李弘又开口了,“吐蕃地贫民瘠,本就比不上我大唐,根本不可能产出如此众多的粮食。</p>
就算每一年能够勉勉强强地产出足量的粮食,都给我大唐百姓了,那吐蕃百姓怎么办?我大唐不能行此绝人之道!”</p>
皇帝李治眉开眼笑,显然李弘所表达的意思与他相差不远,所以他很是满意。而皇后武氏呢?就不是很开心了,眉头微皱,面容严肃,一语不发,只顾一直盯着李弘看。</p>
钦陵越看李弘越顺眼,他对如此具有“人道主意精神”的太子李弘是越来越爱了!</p>
“多谢太子殿下仗义执言!我吐蕃······”</p>
钦陵等不及了,赶忙出言感谢,可他刚刚说到一半,就被太子李弘给打断了。</p>
“使者且慢,本殿下还没说完呢?”李弘阻止了钦陵将要说出的感谢之语,因为他真正想说的还没出口呢!</p>
太子李弘的变化,触动了一个人心绪的变化。皇后武氏原本半眯的风目突然睁开,心中所想也由原本的漠不关心与忽视,变为稍许期待与欣慰。</p>
李弘也没有让武氏失望,很快就进入了正题。</p>
“我实在是不忍心眼睁睁地看着那么多吐蕃百姓,因为没饭吃而饿死;但···是···,”太子李弘故意拖了个长音,“我大唐要是免除吐蕃所欠的粮食,那么未来可能出现的粮食缺口负担,毫无疑问就会转嫁在我大唐的无辜百姓身上。我大唐百姓又有何辜?我又如何能够忍心让他们承担额外的租调负担呢?</p>
所以,吐蕃要想我大唐免除其所欠的粮食,必须付出相当的代价。如此一来,既能对我大唐百姓有所交代,也不至于让吐蕃百姓饿死!岂不两全其美?”</p>
“什么代价?”</p>
钦陵总算知道了太子李弘的真正用意,对他的好感值瞬间将为负数。</p>
高台之上最开心的要数皇后武氏,这回她对李弘的表现很是满意,虽然她心中明白这多半是狄光嗣的手笔,但还是忍不住嘴角微微上翘。</p>
“从吐谷浑撤兵,将吐谷浑还给我大唐!”</p>
“不可能!大唐的要求实在是太过分了!”</p>
“既然吐蕃不愿从大唐属地撤军,那就请恕本殿下顾不得吐蕃百姓了!”李弘知道钦陵会拒绝,所以他一点也不慌,反而转身面向皇帝李治,义正词严地说:“父皇,儿臣弘请旨,望允儿臣将兵前往高原之地,向吐蕃讨回其该我大唐的粮食,给我大唐无数百姓一个交代!”</p>
皇帝李治哪里还能看不明白,他没有说话,只是微微点头。</p>
得到李治的回应,李弘又陡然转身,直面高台一侧的武将,锵锵然好不霸气。</p>
“李将军、薛将军、裴将军,黑齿将军······”这一串武将李弘倒是都能叫出名字,“可愿随孤一起入高原,讨粮食?”</p>
“臣等万死不辞!”</p>
“臣愿誓死追随殿下!”</p>
一溜武将都起身抱拳,回答了李弘,那番气势,好不威风,好不正气!</p>
钦陵心中已然惊惧,但他还是假装镇定,“说的容易!怕是还没入我吐蕃,就被窒息感逼得丧失战斗力了吧!”</p>
钦陵也习军事,自然知道平原之人乍一到高原之上,必会感到窒息难受,久久不能恢复。</p>
对于“高原反应”,狄光嗣早就已经替李弘想到了应对之道。</p>
李弘见钦陵果然抬出了“高原反应”,在佩服狄光嗣的同时,也自信满满地准备开怼了。</p>
“你说的这种现象确实有,严重的情况下确实可能使大唐军队丧失战斗力。但这只是因为高原之上,空气比较稀薄罢了,并不是吐蕃人的体制异于常人;</p>
而且,这种不适也是可以克服的!至于怎么克服?这属于我大唐的军事机密,自然是不能告诉你的。”</p>
先前答话的几位将军,一听李弘有办法解决高原上会出现的不良反应,都很想现在就知道其中玄妙。因为只要克服了这一点,他们要带兵横扫吐蕃就变得易如反掌了!</p>
“对了,使者你们从高原下来,来到长安,是否都有疲乏嗜睡之感,也是久久不能缓解!不知我说的可对?”</p>
李弘笑眯眯地问钦陵。</p>
钦陵很是吃惊,李弘是怎么知道的?刚到长安时,几乎整个吐蕃使团,都是昏昏欲睡,疲劳无力,但他已经下令封锁消息了。</p>
莫不是出了内奸?钦陵在心中嘀咕。</p>
当然不是,太子李弘之所以会知道这一点,其实就是一种“醉氧”现象,也是狄光嗣提前告诉他的。</p>
拿“醉氧”来对应“高原反应”,以此来消除大唐府兵对于高原的恐惧,这就是狄光嗣的打算。</p>
钦陵没有回答,但他的反应已经证明了李弘所言不虚。</p>
李弘看气氛差不多到了,便高声对着台下的各卫府兵说:“众位将士,高原上的窒息感是可以克服的。那么,你们可有胆量随本殿下往高原一行?”</p>
高台附近的所有卫府士兵俱都单膝跪地,目视高台,异口同声地喊出了一个字,“敢!!!”</p>
震耳欲聋的呐喊声瞬间响彻了朱雀广场,那声量动人心魄,震人心神。</p>
钦陵心中惊惧之心更盛······</p>
又是一番讨价还价,最终,钦陵代表吐蕃答应,以五年为期,吐蕃暂时撤出吐谷浑,五年之内不得染指吐谷浑;</p>
相应的,五年之后,若吐蕃再次控制了吐谷浑,大唐就必须承认其占领的合法性。</p>
朱雀广场上的赌局终于结束了,狄光嗣成功的帮助大唐挫败了吐蕃的妄想和阳谋,加之感业寺贺兰敏之一事,自然是风头正劲。</p>
太子李弘软硬兼施,智勇兼用,成功逼迫吐蕃离开了吐谷浑,长安百姓口口相传,一传十,十传百,在有心人的鼓励下,出的风头倒是比狄光嗣更胜一筹。</p>
------</p>
三日后,长安城东十五里,长乐驿,狄仁杰、狄光嗣,洪亮三人与众人依依惜别。</p>
这三天里,发生了不少事,皇帝李治与皇后武氏分别单独召见了狄仁杰与狄光嗣父子,说了什么,没人知道。</p>
只知道,皇帝与皇后召见完毕后,第二天,尚书省下书,并州大都督府法曹参军狄仁杰升为并州大都督府长史,监管并州附近州县的军政大事。</p>
但狄光嗣什么赏赐都没得到,这让知情人很是不解。</p>
不过,狄光嗣倒是没有在意这些,只是得空与太子李弘一起去了一趟长安城南,去干什么,只有李弘与狄光嗣二人知道。</p>
来送行的人有,上官仪、上官婉儿、李弘、王勃、杨炯,主要就是这么几个。嗯!可是日后狄光嗣再次来到长安之时,见到的却是物是人非,全然不复今日之貌!</p>
只不过,这一切,现在狄光嗣是不知道的。他将李王杨三人送走后,又和上官婉儿惜别了一番,其实就是上官婉儿拽着袖子不让他走,任凭上官仪与狄仁杰好说歹说,就是不撒手。</p>
狄光嗣无语的看着颇有些无赖架势的上官婉儿,大姐,你好歹也是一代才女,武后当政之时,更有“内相”之称,怎么能那么耍无赖呢?</p>
咱矜持点好吗?</p>
最终,还是狄光嗣哄她,说等下一次再来长安之时,会给她带好些个稀罕玩意儿,上官婉儿这才松手。</p>
狄仁杰、狄光嗣挥手,上官仪拉着上官婉儿,也挥着手,从这一刻起,狄光嗣、狄仁杰父子二人正式踏上了回老家并州的路程。</p>
一段新的故事,也即将开始······</p>sxbiquge/read/41/4141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