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门的平叛大军正式开进了秦州,所到之处,秦州道府望风而降,甚至是喜迎王师。
其实秦州道府上下并不想跟着姚令这艘大船一起沉没,只是有些时候,捆绑太深,不是想跳船就能跳船的。
虽然不断有人逃亡,徐小盈并非孤例,但也不是每个逃亡之人都能像徐小盈那样成功逃离秦州,所以还是有许多人选择不动,静观其变,盼王师如大旱盼云霓。
说到底,他们之所以不敢叛逃,是怕被姚令抓住处决,如今大掌教已到,姚令只能缩入地肺山中,管不到他们,自然敢于叛逃了——不对,应该叫及时反正。
对于中原人来说,天下就是两京十九州。
如今当然是玉京和帝京,过去却是西京和帝京。
细数西京历史,早在祖龙一统天下之前,此地就是天子所在。
时至今日,西京已经是十三朝古都。
据说西京最为鼎盛时,面积是帝京的两倍,不过如今的西京已经不能媲美当年,只剩下鼎盛时的半数面积,其余皆已毁于战火之中。
西京以纵贯南北的朱雀大街为中轴线,衔接宫城的承天门、皇城的朱雀门和外城的明德门,把西京分成了东西对称的两部分,东、西两部各有东市和西市,又有放生池和曲江池。
宫城位于北部正中,中部为太极宫,正殿为太极殿。
秦州道府的道宫便位于后来新建的太极宫,与老太极宫改建的无墟宫相距不远。
“应龙”降落在城内的曲江池中,类似帝京的蓬莱池,名为池,实则为湖。可供“应龙”这种大型飞舟起降,这是寥寥几个大城才有的规格,许多道府就只能把港口开辟在城外。
齐玄素和慈航真人走下“应龙”,在大掌教亲军的护卫下前往太极宫。
两人外加小殷共乘一车,齐玄素看着窗外不断后退的街景,不免有些感慨:“这西京城,我有好些年没来了,上次来的时候,还是我刚离开措温布不久。”
“措温布。”慈航真人当然记忆深刻,这是她和齐玄素第一次见面,远在东华真人和清微真人之前。
当时齐玄素目睹了“应龙”坠落,慈航真人在最后时刻赶到,徒手接下坠落的“应龙”,于是两人有了一面之缘。
那时候的慈航真人怎么也不会想到,这个年轻人其实是姚令的重要棋子,更不会想到在多年后,这个年轻人会成为她的顶头上司——大掌教。
不过慈航真人并不清楚齐玄素离开措温布后的经历,当慈航真人再次听到有关齐玄素的消息时,已经是第二次江南大案了。
在这之间,齐玄素经历了什么,慈航真人无意深究,毕竟还牵涉到东华真人和七娘,追查太深,很容易引起这两人的反击。
现在当然无所谓了。
齐玄素说道:“我上次来西京,真是狼狈不堪,其实是被‘天廷’的风伯一路追杀,风伯还砍掉了我的一只手。”
慈航真人饶有兴趣地问道:“这个所谓的‘风伯’呢?”
慈航真人是真不知情,作为道门的大人物,她也许会关注一下吴光璧,但绝不会关注风伯的死活,张月鹿也不会拿这种事情去烦慈航真人。
齐玄素道:“第二次江南大案的时候,他又想杀我,结果被万师傅一拳打成了烂泥。”
慈航真人哑然失笑。
齐玄素又道:“我记得在西京还有一个‘小天罡’,对比大玄朝廷的黑衣人,得了一个白衣人的名头。”
慈航真人执掌天罡堂多年,当然知情,而且角度又与当年的齐玄素不一样:“这个‘小天罡’姑且算是秦州道府搞的一个政绩工程,效仿天罡堂的做法,杜绝花圃道士,抽调精锐组成。只要能进入其中,除了额外的补贴,还会有相应的资源。
“不过既然是政绩工程,那么主要是给别人看的,所以又搞了一些噱头,比如在精锐道士的基础上添加了相应的年龄限制,以及资源多寡与内部排名有关,每年一次小考,三年一次大考,大考中取胜之人会得到一个推荐的机会,可以进入万寿重阳宫,如此等等。
“当时金阙的主流看法是花架子,看着不错,听着也好,就是实际效果一般。”
齐玄素不由笑了:“难怪我升入金阙之后没再听到有关小天罡的动静,不知这个小天罡还在吗?”
慈航真人也不太确定:“大约还在吧,毕竟秦州道府在这上面投入了不少心血,而且海口已经夸下,废除小天罡岂不是自打脸面?”
齐玄素点了点头,不再说话。
很快,车队抵达了太极宫。
秦州道府和无墟宫的高层都等在这里,只是被铁壁一般的大掌教亲军隔离开来。
严格来说,这些人现在还是戴罪之身,也许大掌教会以公罪不究的名义赦免他们,但在大掌教正式签发赦令之前,还是要区别对待,所以他们甚至没有资格去曲江池迎接大掌教,只能在这里尴尬地等着。
齐玄素往前走了几步,大掌教亲军自觉让开一条道路,其实在这个时候,大掌教亲军更多充当了一个仪仗的作用,毕竟大掌教的实力有目共睹。
秦州道府的掌府真人并不在秦州道府,而是在玉京,先是参与选举大掌教,后来又打内战,关键是第一时间选择拥护八代大掌教,反而躲过一劫,没有在明面上被打为姚令余党。不过现在也算是被变相软禁在玉京,失去了权力。
无墟宫的掌宫真人直接战死了,也算是躲过了一劫。毕竟死者为大,又是死在太平道的手中,不再追究,保住了名誉。如果他还活着,那么他作为姚令的首席秘书,只怕逃不过去。
所以这些人里面没有参知真人,最高就是真人一级。
齐玄素目光扫过,所有人纷纷低下头去,不敢与大掌教对视。倒不是话本评弹里的直视大掌教是有意刺王杀驾,更多是为了表示恭敬,以及心虚。
齐玄素直接开门见山:“秦州道府的风气一向不好,当年我还是个七品道士的时候,来过西京,小天罡的道士就敢公然诬我,只是因为我没有尊称一声‘法师’,便定义我为私斗,要将我拿下。我据理力争,小天罡的道士却说他们的话就是规矩。”
此话一出,一众人顿时凉了半截,尤其是直管小天罡的次席副府主,更是脸色苍白。
齐玄素接着说道:“后来是小楼真人出面为我说话,可这些小天罡道士竟也不怕小楼真人,说什么这是秦州道府的规矩,还说小楼真人无权插手,公然对抗小楼真人,最后逼得小楼真人没有办法,调来了无墟宫的灵官,才算解围。
“当时小楼真人有句话一针见血,他说:我抓住了你们的现行,你们尚且敢如此对抗,可见平时是何等嚣张跋扈。同为道门之人,你们就敢论罪当诛,换成平民百姓,岂不是一句话就要满门抄斩?”
齐玄素顿了一下,冷声道:“我当时就在想,难怪青霄整天念叨改变道门,这股歪风邪气必须整治了,不改变不行了。只可惜我当时人轻言微,无力作为。时至今日,我作为道门大掌教,理应整肃秦州道府上下。”
秦州道府的一众人恨不得把头埋到胸口里去。
谁能想到他们在多年前就把大掌教给得罪死了?如今人为刀俎我为鱼肉,也不占理,还有什么可说的!
次席副府主更是要恨死小天罡,一个政绩工程这么招摇,出去争勇斗狠就报小天罡的名头,还要穿一身白衣,生怕别人不知道自己是小天罡的。
现在好了,把天捅出一个窟窿,“三十三天”的铁拳砸下来,大家伙一起完蛋。
反倒是无墟宫的人松了一口气,毕竟在这个故事里,他们作为裴小楼那一边的,形象还算是比较正面,这无疑印证了一个事实,道士群体有好有坏,好坏是对比出来的。
不管怎么说,要死也是秦州道府的人先死。
这就叫死道友不死贫道。
齐玄素稍稍拔高了嗓音:“张首席。”
张无恨也在随行人员之列,和小殷一样算是伪仙序列。
“大掌教。”张无恨大步上前。
齐玄素吩咐道:“暂且将秦州道府的副府主一级全部收押,让他们交代自己的问题,即刻起解散所谓的小天罡,对照名册缉拿小天罡的有关人等,严加审查,不得放走一个。”
“是。”张无恨高声领命。
然后张无恨一声令下,新北辰堂的道士灵官一拥而上,这些道府高层不敢有半点反抗,乖乖束手就擒,被带离了此地。
小天罡的最高负责人也在这里,自然由他带领北辰堂的人去抓捕小天罡的人。
齐玄素又道:“当然,我知道类似这种行径,绝不止一个小天罡,甚至还有比小天罡性质更为恶劣的。道门统一,自地肺山始。整顿风气,自小天罡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