勐巴娜西传奇 第1章忠义公英魂丧沙场王家庄行善传美名

残唐五代之后,宋太祖赵匡胤逐鹿中原,金戈铁马,号令天下,天下英雄无不折服,纷纷投入其帐下。宋兵强马壮,自宋太祖陈桥兵变之后,经过九年御驾亲征,残唐五代之师已大部分归降。唯有北汉河东刘钧与之分庭抗礼。开宝九年三月,宋太祖亲征河东刘钧,刘钧不敌,急召山后杨令公杨业救援,杨业接到诏书,急忙召集帐下诸将商议救援之事。

杨业道:“原来周攻打河东,我父子几人大胜之,使得杨家威名远扬,现宋又攻我北汉,汉室主人下诏来召,我们还应出兵救援”。杨七郎道:“宋朝兵马强盛,此时若发兵必然损失惨重,等宋军兵马围困河东,再救也不迟”。

此时帐下走出副将王贵奏道:“小将军此言差矣,常言道:救兵如救火。若等宋军围城,我军再去救援,力量难抵宋军,徒劳无益。现在紧急关头出兵援助,一可汇合汉主之力,二也表明我们的爱国爱主之心”。

杨业依王贵所言,命长子杨渊平留守应州,亲率部下调兵遣将赶赴晋阳。杨家与宋军交战,王贵率军力死搏杀,宋军兵将死伤无数,溃不成军,难以抵挡杨家将的猛烈攻势。于是宋太祖只好派杨光美与杨业说和。

杨光美巧言善辩,旁征博引,从天下大势分析当前局势,又以宋太祖宽宏大度,令天下人心所向为例,说得杨令公无言以对。

些时王贵对杨业耳语道:“大宋跟我军说和,机会难得,将军可以答应宋议和,各自撤军。如若不然则会激怒宋军,对河东不利”。

于是杨业回报宋军使者:“请转告宋君,我们无意对抗,请各自收兵”。杨光美奏知宋太祖后,太祖大喜,于是下令班师回朝。

后来宋太祖驾崩之日,临终前对部下遗命:“杨业父子乃栋梁之材,尔等必将其招为宋将”。宋太宗即位后,又派兵攻打河东。河东君主刘钧又下诏杨业派兵救援。

杨令公接到诏书后与王贵商议:“宋军屡犯河东,今主人下诏救援,若不救援则违抗了旨意,若出兵救援,原来我们与宋曾经有过盟约,恐怕失信会受天下人耻笑,依你看如何是好”。

王贵奏道:“将军系河东的镇关之臣,现在君主有难,将军出兵救援乃忠义之举,何必因一个小小的盟约而感到迟疑”。

于是杨令公依王贵之言,立即命王贵留守应州,亲自带七个儿子率精兵三万前去救援河东。杨家与宋军数次交战后,均以宋军失败告终。

宋太宗非常喜爱杨家父子,想将杨家召入帐下,召集君臣商议,八王献上一计:“皇上何不让河东的奸臣赵遂到刘钧帐前散布杨家与宋军私通,战斗不力欲投宋,刘钧听信谗言,必疏远杨门父子,我朝便可招降杨家”。

于是宋太宗即差人买通了赵遂,在刘钧耳边大肆散布杨家欲图谋反的谎言。

刘钧果然听信谗言,欲拿杨家治罪,于是宋太宗即派人游说杨家归降。杨令公无法忍受刘钧所为,召集部下商议归顺宋军之事。

副将王贵又奏道:“归降宋不是小事,我们必先自重,然后才能让宋朝看重杨家。将军可差人通知宋太宗,让其派大臣勇将带来赍敕书才能归降,这样可以不让宋军轻视杨家”。

杨令公依王贵所言,即差人通知宋太宗。宋太宗听后,立即下诏,于是杨家至此才归顺了宋朝,并灭了河东。此后在宋朝为宋室江山立了赫赫战功,并演绎了一门忠烈的传奇故事。

杨家得以归顺宋室,并为宋室屡建奇功,全得益于老将王贵的计谋,王贵审时度势,为杨家尽忠尽职,为宋朝立下了不朽功勋。

杨家归宗后,王贵因年老力迈,难以和杨家年轻力壮的将士驰骋沙场,便在后方杨府之内操练兵丁,以备精兵支援前线,自此成为杨府门将。

王贵结合多年在沙场操戈作战的经验和自身武学,每日在校场上操练兵丁,杨氏女眷闲来无事,每日随王贵到校场切蹉武艺。在王贵的精心演练之下,杨门女将武艺每况日进,巾帼不让须眉,个个练就了一身好武艺,此后演绎了一出杨门女将的忠烈爱国之举,为宋室江山的巩固立下了汗马功劳。

马有失却前蹄之机,英雄亦有落难之时。杨六郎远征辽国之时,被天门阵所困,天朝大宋一时无救援之兵,群臣皆无救援之策。此事传入杨府之内,佘太君心急如焚,急忙召集众儿媳商议:“现国家已无良将出兵救援,府内亦无良将可担救援重任”。

一时杨府之内个个忧心重重。万分情急之下,佘太君只好将老将王贵召来,说道:“朝廷和杨府已无良将带兵前去救援,现在只好由你随老身亲自带兵前去救援”。

王贵道:“今杨家将士被困疆场,王贵理应誓死为国为杨府效力”。于是王贵急忙召集杨府内昔日演练的兵丁随佘太君及众儿媳前往救援。马不停蹄夜不宿,不出半月,王贵已随佘太君赶往疆场。

杨六郎闻知王贵及佘太君前来救援,大喜过望,急忙出寨迎接。入帐见礼过后,杨六郎亲自向老将王贵下拜道:“有劳叔父驰驱风尘,侄儿实乃过意不去”。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王贵道:“侄儿因国事用到老朽,安敢以劳力辞”。

见礼毕,众臣急忙商议破阵之策。经群臣周密部署,由杨宗保挂帅攻天门阵,全军将士皆听从宗保号令。

于是杨宗保召集王贵商议道:“叔祖父率家将从正殿攻入以接应我所布阵列”。王贵领计而去,阵中佘太君攻打玉皇殿被困,王贵引兵入阵救援。

北番巡营帅将韩延寿见王贵出入阵中,如入无人之境,恨得咬牙切齿,遂取弓箭于暗中指定王贵的心口射将出去,王贵应弦而倒。

溃军回来报知杨宗保,杨宗保大惊失色:“失去正将,如何是好”。

后穆桂英从阵中救出了佘太君,夺回王贵的尸首回寨。杨宗保及诸将无不哀伤。当时王贵之妻杜桂月亦在阵中行阵,见丈夫王贵战死,悲泣不止。

杨六郎安慰道:“婶母切勿忧伤过度,今圣上亦在军中督战,侄儿定当上奏圣上,以旌表叔父为国尽忠之举,以报叔父为国所建功绩”。于是杜桂月方才收泪谢之。

次日,杨六郎进御营,向皇上面奏叔父王贵破阵战死之事,上奏圣上对王贵忠义爱国之举给予旌表,以勉励士气和传颂后世。

太宗准奏,立即宣杜桂月入帐抚慰道:“王令公是朕之爱臣,今闻战殁,不胜惜怜,朕出于对爱将之怜惜,对王氏一门赐以封赠:谥赠老将王贵为忠义成国公,其三子封为无职恩官,一生享受国家俸禄,若将来有才,还可在朝任事;封汝为贞节夫人,赐家小金银缎匹十二车”。

圣恩下后,杜桂月叩谢退下,翌日辞别了佘太君及诸将,装载圣上所赐财物,径回华州华阳县王家庄安居养家抚小。

光阴似箭,日月如梭。王贵死后,宋太宗在位之时,几经杨家一门忠烈驰骋沙场搏杀,巩固了宋室江山,令其它小国再无窥视宋室江山之歹念。宋仁宗即位之后,邻邦小国年年向宋朝天国进贡,国库充盈富足,百姓安居乐业,商贾穿梭如流,一片太平盛世的景象。

杜桂月携家小至王家庄安居之后,专事抚养王贵遗下的三子,每日专心打理家事和忙于应酬。杜桂月虽亦是一位巾帼英豪,但自王贵战死之后,万念俱灰,虽圣上允诺其子成人后可到朝廷任事,但她已再无让其子习武为国效力和让其子读书求取功名之念,只每日让其子学习一些基本的书文和礼仪,将王贵生前集累的兵法和武艺书籍锁于柜底。因此,其三子成人之后在武学和才识上皆无过之处,皆属凡人俗夫。

虽杜桂月再无让其子习武学文之念,但毕竟出身名门,对三子在忠孝礼仪方面的教养却管束得很严厉,她虽然因守寡过世甚早,其三子王高、王伦和王汉在长子王高的操持之下,王家有着积善好施之美德,平素时常接济王家庄贫困之人。唯有美中不足之处是其三子已过而立之年,均已成家,但仍未求得一名子嗣,直至老夫人过世之时,仍未实现其夙愿。老夫人临终遗命:三兄弟要互相扶持,没有子嗣不能分家另立门户。

这一日,王高召来王伦及王汉两人商议道:“我兄弟三人受皇上恩典,现已家财万贯,良田千顷,然我兄弟三人皆无子嗣,无人继承香火亦是枉然,恐上天看我兄弟三人诚意不足,积德行善不够”。

兄弟三人皆认为应更多的积德行善,扶助贫民。想到建庙修路之时,兄弟三人想到村外有座白雀寺,原来香火甚旺,近年来寺院倒塌,无人再去进香,乃萌生重修白雀寺之念。

于是兄弟三人决定各出纹银五百两,请来木匠数十人,整日斧头凿子响个不停的赶修白雀寺。一连修建了三个月,一座宏伟雄壮的寺院已经建成,尔后王家又请来僧人数人长年在寺院颂经念佛,从此香火日旺。

寺院修好之后,王高仍觉不足,又在村里修建了数条道路供村民行走,在江河上修建数座桥梁供行人过往。村里凡是无人供养的八旬老人,又请专人接到家里供养。二十多岁仍无妻室的单身贫汉,便接济他十两纹银娶妻生子。一时王家庄王高乐善好施的美名远扬,传遍了华阳县,村民皆称王高为王善人,受到了远近村民的敬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