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人一听,感觉张思远就像说天书似的。
别的不说,从幽州,到辽东,再向北、向西,到了此地,路途就好几千里。寒冬季节,重重艰难险阻,一人走完这段路程,完全不可思议。如果不是看到张思远在战场上杀敌的勇猛,那是完全不信的。
这一段路程,确实让人难以相信。从地图上将所行路程进行测距,不下三千里。而且还只是折线距离。
“那海边的道路是什么样?”将军考问道。
“异常难走。第一个难,是海水涨潮。涨多高,什么时候涨潮,没有统计观测的话,无法知道。第二个难,是道路难走,山石嶙峋,泥泞泥泽众多。有时南边是海,北边高山壁立,无路可行,必须从山里穿行。而到了辽东,又是大量沼泽地。”
将军听完,沉默不表态。心中却道,看来还真走过。“你刚才说辽东是大量沼泽地?”
“是的,海边路走完后,前面一段因为靠海边,是沼泽地很正常。但再往北走,长度或有两三百里,是或深或浅的沼泽地。至于宽度,小子没试过,不知道有多宽。”
将军点了点头。作为一方大将,对辽东情况还是有些了解的。知道辽泽,亘二百里,淖不可通。“那契丹和奚部人数多少,风俗怎样?”
“他们人数和士兵数量,小子无法知晓。语言不通,小子呆了不到一个月,所知有限。奚部首领苏支倒会说幽州话,见面交谈时,他说他们臣服于突厥。如果大唐赢了,愿意臣服于大唐。至于风俗习惯,他们有个显著的特点,就是髡发。把头顶的头发给剃光,两边留两缕或一些长发。小子一次喝多了酒,被那苏支女儿也剃成了髡发。小子觉得太丑,于是就剃成了光头。哦,现在长了一些头发了。”张思远说完,拿下毡帽头盔,展示了一下短发。
“另外,还有个风俗,采取树葬。他们人死后,用苇席裹尸,悬之树上。”张思远接着说道。
大将点了点头。这小子确实去过东北,没有说谎。“你今年多大?”大将听张思远喜欢自称“小子”,有些好奇。
“新年了,十六了。”张思远回道。
“你才十六?”
张思远点了点头。
“真是英雄出少年啊。”大将说道,又问道:“你这一身武功,跟谁学的?”
“小子从小好武,自己琢磨的。”张思远回道。跟谁学的,没法讲。只能解释为自己琢磨的。再说,青龙山里的乡民,还可作证。
将军显然不信。这一身武功,出手如此狠辣老练,招招致命。
不仅将军不信,其他人也不信。
“可我看你杀敌,枪法招式老辣得很啊。”将军问道。
“将军难道忘了,我从幽州开始,先与高丽细作打杀,又与高丽人、契丹部、突厥部落,一路打杀。这一路下来,大大小小的仗,早不下十次了。”
张思远这么一说,将军倒也信了几分。将军心中琢磨,这人是个宝啊。年纪轻轻,武功非凡,胆识过人。最重要的是,对东北的情况很了解,以后用得着,这人先留在身边。
“这样,我看你身手不错,你就留在我身边,做我的亲兵。”将军说道。
“谢将军!”张思远打蛇随棍上。
“徐大,你带他换些军服。”将军朝帐外的护卫喊道。
名为徐大的护卫走了进来,带着张思远离开军帐。
走出军帐,杨三郎恭喜张思远之后就离开了,当下还是战时,自然不能摆酒庆祝。
张思远跟着徐大,到了铠曹参军那儿,领了一套更加精良的铠甲军服。一场战争,敌我双方都有死伤,那些精制的盔甲和武器,制作不容易,耗时又长,自然在打扫战场时收回,而不是丢弃。收回的盔甲武器,如果有损坏,会有人专门修理。那些没有损坏的,符合规定就可领走,再次使用。
两人领完盔甲和武器后,往主帅帐篷返回。
“徐兄,我以前没参军前,听人说,我们大唐有众多能征善战的将军。不知道我们将军是其中哪一位?”张思远问道。
“曹国公李世勣,现在是通漠道行军大总管。”徐大说道。
曹国公?李世勣?幸亏你说了李世勣这个名字,否则单凭曹国公,我还真不知道是谁呢。李世勣后世是以英国公闻名的,因为避讳,又叫李勣,民间鼓书则一般称为徐茂功。张思远心中想着,但口中则说道:“原来是大名鼎鼎的曹国公,我真的是太幸运了,竟能成为他的亲兵。”
徐大为什么要说出曹国公的姓名呢?唐初因为开国缘故,国公数量众多,国公号有时改封。像李世勣开始封为莱国公,没多久又改封为曹国公,后来才改封为英国公。贞观四年杜如晦病逝后,由蔡国公转封莱国公——莱国公这爵号正是李世勣几年前曾封过的。
“你知道就好,我们要尽心尽职,保护好曹国公安全。”
“这是自然。”张思远迅速表态。接着又问:“这个地方是哪儿?”
“这儿啊,人称白道。”徐大说道。
张思远点了点头。徐大如此一说,张思远基本清楚了。对于初唐史,有些事情有阅读研究过。刚刚发生的,应该是唐军对突厥的白道阻击战。
唐军为灭东突厥,兵分六路,布下天罗地网: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中间三路,主攻,战争地点在后世的内蒙古呼和浩特一带。
西边一路,阻击突厥可汗颉利西逃,军队驻扎在后世宁夏灵武。
东边两路,阻击突厥可汗颉利东逃和防范小可汗突利,军队驻扎在后世北京和辽宁朝阳。
中间主攻的三路,中军由李靖率领,左军由柴绍率领,右军李世勣率领。
唐灭东突厥战争,可以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唐军突袭突厥,连续三战,突厥边打边逃。
第一战,三天前,也就是正月初一,李靖率领中军3000骁骑从马邑出发,赶到定襄南面恶阳岭,当夜突袭定襄的突厥王庭(注:内蒙古和林格尔县北土城子古城),打了突厥可汗颉利一个措手不及。颉利严重误判——与高手较量,这种误判很容易一步错,步步错。颉利误判后,率军向西南逃跑到约60里外的浑河,碰到柴绍率领的唐军阻击,打了第二仗。
第二仗失败后,颉利转头北逃,目标是回到草原。而回草原的重要道路之一,就是白道。这条山路上一些岩石和地土白色如灰,故名白道。历史上这条道路发生过多次战争。
刚刚发生的白道阻击战,即是第一阶段的第三战。为了阻击颉利北逃,腊月二十九清晨李世勣就率军从驻地出发,正月初一赶到白道山口子,完成埋伏工作。然后一等就是三天,等来了颉利逃军。大战一场,不过很遗憾,颉利这只狐狸还是逃掉了。
第二阶段,颉利向大唐遣使求降,但遭到唐军第二波突袭,只好再次逃跑。计划逃到漠北(注:颉利目标是去外蒙古),但又在回漠北的通道路口子上,遭到李世勣的二次阻击,也就是碛口阻击战。
第三阶段,颉利转头西逃,但终被唐军擒获,押往京城长安。
第一阶段是中间三路唐军,时间是贞观四年正月。第二阶段主要是中间李靖和李世勣两路唐军,时间是二月。第三阶段是西边唐军在三月十五日擒获颉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