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7.8.9为五祖寺的衣钵传人的选拔考试的时间。宏忍为命题小组组长,成员既有兄弟庙门掌门,有也社会各界人士,上至达官贵人,下至黎民百姓。讨论一致通过命题为《菩提偈》,开卷考试,考试时间为三天,开卷考试。
公布考试的前一天,也是辩机和尚被腰斩的那天。那天晚上,神show做了一个梦,梦见很多的看客在观赏腰斩的和尚。一分为二的和尚,上半身用双手撑着站立了起来,下半身竟然也站了起来。看客像一潮水一般聚拢,见两个半身都站了起来,又像潮水一样散去。这时有一声音“你说和尚到底是是用上半身思考,还是用下半身思考啊?”声音并不大,所有的看客似乎都听到了。刑场死一般沉寂。
神show醒来时,梦中的情景历历在目。
早课后,宏忍当众在讲经台宣布考试时间。
自从宏忍在东山开道场以来,僧人日众。智洗、刘主簿、惠藏、玄约、老安、法如、智德和义方都能算得上高僧。
此时东山日出。朝阳穿过松林,斑驳的金色光芒,洒落在和尚们光亮的头皮,讲经台下瑞气氤氲。氤氲下,也有慧能。慧能虽然是自己烫头,毕竟受到了宏忍的默认。尽管慧能是个行者了,主要的任务是舂米砍柴,但他一样具备被选拔的权利。
宏忍走下讲经台,从慧能的身边经过,盯着慧能头顶12个乱七八糟的戒疤,宏忍问了一句刁难他的话:“你是岭南人,又长得像獦獠,如何能作佛呢?”惠能的回答:“人虽有南北的分别,难道佛性有南北的分别吗?獦獠身与和尚身尽管不同,但是本自具有的佛性又有甚么差别呢?”
7月7日,考试题目出来了《菩提偈》
这是一个神show能猜到的题目。神show审题后十分明确:无非是要考察对觉悟的理解。神show在给新进的和尚授课时就已经讲了很多遍这个概念。“菩提”一词是梵文Bodhi的音译,意思是觉悟、智慧,用以指人忽如睡醒,豁然开悟,突入彻悟途径,顿悟真理,达到超凡脱俗的境界等。
神show想到前晚的梦,提笔就写:
身是菩提树,
心如明镜台。
时时勤拂拭,
勿使惹尘埃。
什么意思呢?我的全身啊,像一棵菩提树,心呢,就像镜子得以站(成)立的基础——明镜台。没有明镜台这个基础,镜子就不好照见(认识)自己。明辨自己很重要,明辨的基础恒定更重要。明辨的基础是要觉悟到阿赖耶识。阿赖耶识就是那个明镜台。所以要觉悟还得经常擦拭明镜台,镜子只是好比人的觉识。只有觉悟到了阿赖耶识,才能保证人的明察,能照见自己。
简而言之,就是始终要保持稳定的情绪,时刻能智能调度,用心思考,而不是用下半身思考、手脚思考、嘴巴思考、眼睛思考。千万不要让阿赖耶识蒙尘,
神show正是用这个觉悟,十分清晰地看清了自己和长公主的关系,得以全身而退。辩机却不能。
神show是第一个完成答卷的考生,走到法堂前,心中恍惚,汗流浃背,前后两天,总共来回八次都没上呈。最后于夜间,将《菩提偈》贴于法堂的白墙。
同样有这纠结的还有一人。这个人就是慧能。或许宏忍都没想到,他给出的这次考试,真的太难了,难的不在题目本身,要不要争取衣钵这种行为的对错也在考核之列啊。
慧能更难,慧能为在东山问道隐瞒了识字的事实。“不立文字”慧能是知道的,慧能也理解不立文字不是让人不识字,但他觉得不让人知道自己识字更好。
慧能也有一偈:
菩提本无树,
明镜亦非台,
本来无一物,
何处惹尘埃。
什么意思呢?本来是没有叫菩提树这个名称的树的,只不过是佛当初在树下忽如睡醒,豁然开悟,突入彻悟途径,顿悟真理,达到超凡脱俗的境界。后人为了纪念佛觉悟时的树(惠及树种)树种定义为菩提树。
明镜就是明镜,可以是水面也可以是别人的眼光,只要能从不同的视角帮助自己认识自己就行了,不一定非得固定的要一个稳固的台子。
虚空啊,虚空,即使万物之灵的人也只不过是基因的载体,只不过是基因用来复制传承的工具。世间的万事万物既是存在的也是不存在的,当你把一切都能真正地视为不见的时候,又哪里能看得见人世间的丑陋呢,又怎么能惹得上烦心事呢。
慧能央人记录了,贴在神show的答卷后。也在三更深夜。
宏忍见到这两偈,心中的石头基本落地。对神show,无形衣钵的传人的认定再次得到确认。对慧能,这个有形衣钵的传人,宏忍觉得还要再次确认。
第二天,弘忍来到碓坊,见惠能腰间悬着一块石头,在弯腰舂米。原来慧能是典型的南方人,体重比较轻,为了落实杠杆原理,慧能不惜腰间悬石。
两人打禅机。
弘忍:米熟了没有?
惠能:早就熟了,只是还欠人筛一下。
宏忍立马确认了两点,慧能能吃苦,慧能识字。欠人筛?我点三下,看你来不来,哄鬼哦,筛子认得,师字认不得?
弘忍用竹杖敲了三下碓,惠能会意,三更时分静静地来到弘忍房间。还记得得慧能的猴子吗?吴承恩就把他牵到了《西游记》。《西游记》中菩提祖师在孙悟空后脑勺敲打了三下,孙悟空三更来到菩提祖师房间学习长生不死的地煞七十二变。
宏忍给惠能讲《金刚经》,讲到“应无所住而生其心”时,惠能大悟,脱口而出:“何期自性本自清净,何期自性本不生灭,何期自性本自具足,何期自性本无动摇,何期自性能生万法。”
宏忍说:“得了,可以传你衣钵了,你去南方弘法,南方人文化水平低,自性觉悟一样,你会成佛”
宏忍连夜把慧能送出黄梅。一近山门,见两棵参天大树,暮色中犹如一个巨大的圆顶房屋。这是两棵晋代青檀。而在此时,这两棵青檀在慧能眼中就是菩提树。慧能深深作揖,拜别山门。坐上早已经等待在长江上的小船时,已近2更。江面漆黑一片,搂在慧能手中的袈裟透过包袱发出金光。慧能明白了宏忍连夜送他出山的用意:庙里除了慧能,还有那么多有能力有志气的同学该是多么的失落啊。
“迷时师度悟了自度,徒儿啊,往后完全靠你自己了。我早就知道师字你是认得的,你这假装大尾巴狼的方法好啊,要继续谦虚谨慎,不要暴露目标了,千万守护住衣钵。”
《菩提偈》胡乱解读一番,算一家之言,你若认真,你就输了。我最在意的是五祖寺到底有没有菩提树。每次走东山古道,我都问这个问题。大多的驴友脸红脖子粗地告诉我,没有!真的没有。古青檀有,古山门后两棵,六祖殿一棵。青檀历经刀枪棍棒、电闪雷鸣、风霜雪雨,依然生命力旺盛。
我还是相信有的。没有菩提树,哪有《菩提偈》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