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章 归正
李世民从大将军府领了路引,要带着柴绍返回太原府将养。
来护儿释放了足够的善意和歉意,特地派了二十健卒护送,以备路上差遣。张仲坚的差事也算是完成了。虽然众人都知道王员外背后另有他人。但事情总算有了个了结,对百姓也算能够解释过去。至于背后的朝堂之争,是不足以展现于江湖的。
齐州郡守府张榜将城隍庙的骗局昭告百姓。府衙也是不遗余力地将原来城隍庙聚财的一班泼皮无赖缉拿到案严加鞫谳。人心似铁非似铁官法入炉真如炉,三木之下何求不得。一群无赖那真的受过这等罪过,一个个左攀右咬力求将功补过以求少受皮肉之苦,陈年旧案、久悬积案,坊间弄里的鸡毛蒜皮的小案竟然纷纷告破,一时间齐州府风清气正治安大好,竟然有了夜不闭户路不拾遗的古风。乡绅耆老纷纷送上万民伞,郡守府、大将军府一时间风头无二,就连各府的园丁花匠也跟着光彩,仿佛参与了州府治理之事。
世上没有不通透的墙。更何况来护儿手段非常,各种的小道消息成了齐州府百姓茶余饭后的谈资,言之凿凿者有之,添油加醋的有之,但所有的矛盾和不堪后面,刘明楷的身影若隐若现。这也就苦了刺史府的家丁院公。每天都的清理隔着墙头飞过来的烂菜帮子,臭鸡蛋。更有甚者,刺史府的大门无法接近,角门和后门竟然被连连泼粪。刺史府多次行文郡、县府要求缉拿恶人。但也没有什么结果。
原来参与军中制作净水系统的几个匠人也来了生意,大户人家总要备上一套。小门小户的便由大将军府出资以保为单位在里弄合适的位置安置几个。这制作的生意一出来,没想到竟然暗合了经济运行之法,木材铺、铁匠铺、石灰铺、等有了生意,各行各业竟然也短时间内有了生气,恢复也就只是时间的问题了。
杨广听从尚书右仆射杨素的建议。从皇帝最担忧也是最缺乏自信的文治入手,讨了个购求天下遗逸之书的差事,以讨皇上开心。杨坚是瞌睡时捞个枕头,龙颜大悦,传旨秘书监掌监牛弘全力配合。凡献书者,已经确认为孤本真篇皆有重赏,一州一县内献书丰者,当年考评皆按优等,当地文教长官加俸一等。凡逸本孤本皆抄录若干,分处存放,以彰文治。
这考评之事,最是令人头疼,特别是朝中无人的官员,一到年关就不得不挖空心思极力钻营去讨好刺史和吏部那些考评官。
刺史位高权重放置一边,但那些考评官可就不一样了。京官收入不高,花销不小,很多人都是入不敷出,每天就为这柴米油盐的事情烦的五脊六兽的,一旦逮到机会碰到这自由量裁模棱两可笔下定生死的事情,那真是红了眼铁了心,管你是什么郡守知县,一轮考评下来那个不得撕掉你二斤肉。
年关年关对老百姓来说是关,对地方官也是关。那些家贫势弱的恨不得使出十二万的力气,走访辖内的鸿儒富绅,软磨硬泡非得搞出来基本孤本真本。破门的县令,灭家的知府。也有那些心狠手辣的,听闻谁家有几个识字的,那就如同苍蝇见了血,轰的一下就扑了上去,哪里还有半点人样,不达目的是誓不罢休,心狠手辣的各种招式就全使了上去。一时间闹得狼烟地动,人畜不安的。当然也有个别软硬不吃的,闹得妻离子散败家散伙的。
从上至下如此做派,效果自然是大好,书也收集上来不少,但是鱼龙混杂真假难辨。杨广适时奏上了一本。杨坚便下旨秘书监和翰林院抽调了一批饱学之士专司鉴定之能事。也真的发现了一批弄虚作假的,予以严惩后倒是也压了一下地方那股子歪风邪气。
而今天,杨广就带了这么一批谁都拿捏不准的来到这观文殿,让柴仲瑜这天选之子予以明辨。但其根上还是想着让其出丑,以平息这段时间以来他带给自己的负面影响。他之所有有这样的自信凭借的也只是一句话,三个臭皮匠顶个诸葛亮。
往事不如今日。在那个年代,谁掌握的资源谁掌握了书本谁就是大师,就是王道。一本书看明白了,自己的观点可以自圆其说就能开宗立派。只要思想自由,大师那就是频出,完全可以说是百花齐放百家争鸣。到了民国,国内的故纸堆都刨烂了,一批人引进西学,又恰是技不如人,所有见过世面留过洋的稍稍在圈内有二分的名气,就被后人奉为什么学贯东西的大师。你将这帮人放在互联网的今天,只怕也赶不上一个上网的高中生,当然前提是守着互联网再开始讨论问题。
前几日这刘炫声称自己偶然得到了《连三易》,献给牛弘后,一群老头研究了半天也难以分辨真伪。这《连山易》以艮为首卦,上艮下艮(艮象征山),故名《连山》,相传,是《周易》前的古〈易〉。《周礼》上有记载”太卜掌三易之法,一曰《连山》二曰《归藏》三曰《周易》。此书一出那是惊艳四座,如果能够确定为珍品,那必定又是大隋的又一祥瑞。杨广也就趁机献言既然翰林博士无法决断,柴仲瑜生而知之,王通等人皆服其学,那为什么不请柴仲瑜看上一看拿出个意见。杨广也甚以为是,这才有了今天之事。
杨广声音浑厚充满了磁性,他挥了挥手示意刘炫将一卷竹简递给了柴仲瑜。
柴仲瑜看也未看,转头望向杨广,脸上一脸的坏笑:“太子这又是何必呢,书不过是道的的载体,只要道真,便有道存,何必分什么真假。我们看书要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即可。”
“这经学之事,乃是大事,怎么能不辩真假,那岂不是对圣人不恭,道理不明嘛。”
“可是真又如何,秦汉以来多少谶纬奇书,真又如何?可那些医农药典即便是假托圣人之言,可与民有利,与国有功,假又如何?”
“经乃大道,岂可有瑕?这医农林牧只不过是雕虫小技皆可同日耳语。”刘炫一脸正色插言道。
“问你了吗?你插什么嘴,太子不知道啊,就闲的你能是不?”柴仲瑜知道如果与这些人落脚于细微之处,争辩于经学之中,自己必然落败,所以毫不客气地舌动是非大棒子就抡了过去。
“刘大人所言极是,我们今日就是辩经论道,所说在理皆可说”杨广仍是一番笑模样只是笑容中有些得意但夹杂着几分冰冷。
“太子说的好啊。但你所谓的真经只不过是无法证伪的虚言,而医农林牧则是可以实践证明了的,两者一虚一实,正是阴阳相辅相成的两面,为何不能并提。”柴仲瑜直勾勾地看着杨广。
“你简直是诋毁圣人,老朽必将奏请皇上”刘炫面色铁青。
“就因为我说了句无法证伪吗?小题大做。我且问你,孔圣人主张仁、礼对否?”
“是,人性本善推及则仁,人性存恶礼规天下,方天下大治,万民之福。”
“鲁人讲仁,齐人也讲仁,吴人讲仁,越人也讲仁,为何还有春秋五霸,后世灭国之战?这生民涂炭何来善,未识之人却刀兵相见又谈什么仁。”
“各为其主是本能也是美德,若鲁人不爱鲁国,齐人不爱齐国那岂不是国将不国,人畜无别。大乱之后才有大治,若今日之大隋天下一统再无刀兵。”刘炫反映极快根本不惯着这柴仲瑜。
“刘大人说的极好。爱国尊君是美德?”
“对,这是美德,是本性。”
“哈哈,笑死我了?”
“怎么,难道柴公子觉得不应该爱国尊君吗?”杨广脸上闪过一丝邪魅笑容。这帽子如果扣死了,柴仲瑜基本上也就命休矣。
“不,我认为应该爱国尊君,但刘先生的美德、本能,就如同人本性善、人本性恶一般,不可沟通。”
“哦,愿听高见”
“如果说是本能,那么就称不上美德。本能是什么?饿了需要吃,困了需要睡,看到杨敏这样的丫头,任谁都要多看几眼,这是美德吗?”
站在一旁的杨敏红色脸低下了头,缓缓地后退了几步,想着躲出这个是非圈子。
“若干你所谓的爱国尊君是本能,那为何还有教化,放任就可以了,还要尊什么圣人,学什么经典,设什么官学?”
“你,你,你,一派胡言。”三连问直接堵死了刘炫,这个时候他才明白自己是步步深入主动跳坑啊。
“好了,好了。我们还是说正事吧。柴公子关于这连山易还请你看上一看。”杨广见己方落难,忙岔开了话头。
“不用看,这是假的!”柴仲瑜笃定道。
“你不看,怎么知道是假的?”刘炫有点上头了。
“因为是你拿过来的。我知道你那经学大家,这玩意出自你手,我想这大隋朝没有几个人能够指出来它是假的。但在我看来,你也不过是比别人多读了几本书,多了解了一点东西。但可惜的是,我恰好看过你没看过的东西,所以我能断定这是假的。”这《连山易》后世北史中已经明载乃刘炫假冒,柴仲瑜知道这一点,所以看都不用看。
他们的目的今天是过来辩易,柴仲瑜连《周易》都没有读过,如何去通过义理辨别,只能是发挥一下超能力,再坑这刘炫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