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秦:逐鹿天下 12秦国特使求鲜花

魏国,安邑。

函谷战败的消息,很快就传遍了魏国的整个都城。

一时间,震动朝野,人心惶惶……

魏国自李悝变法以来,民富兵强,已是当今中原的第一强国。

其内,由老丞相公叔痤领政,以德治国,守住变法成果。

其外,由大将庞涓率兵,百战百胜。

这二人,一人主政令,一人主兵伐,

让魏国的国势蒸蒸日上,无出其右。

然而现在……

先是魏国老臣公叔痤在少梁一战中被秦军所俘。

眼下,就连未尝败绩的上将军庞涓也身陷秦营。

一下子就让魏国变成群臣无首的慌乱局面!

此时,安邑朝堂之上。

左右大臣全都焦头烂额,一阵唉声叹气。

魏惠王坐在精铜打造的庄严王座上,也是紧皱眉头,满脸严肃,早没了往日的君王霸气。

“诸君有何计策?可说来听听?”

君上问话,下方诸臣面面相觑,一时无语。

“哼,一群鼠辈!”

一声冷哼,当先走出一人。

此人白面无须,眼含桃花,面如冠玉,一表人才。

却是魏惠王的亲兄弟公子卬。

“大哥不用忧心,我这就带十万重兵压境,定要将那区区弱秦一举攻灭!”

魏王嘴角微微抽了抽。

自己这胞弟有多少能力,他是十分清楚的。

据亲卫回报的情况,上一次的少梁大战中,魏军之所以大败,老丞相公叔痤之所以被捉,大半的责任都要归咎于公子卬!

偏偏此子运气极好,手下带着狼毒的流矢又射中秦军主帅嬴师隰,还把嬴师隰给毒死了……

这就让有意想要惩罚对方的魏惠王都找不到理由。

不过,让公子卬领兵攻打秦国?

魏王就算再愚笨,也不会做出这种决定。

他心中有些不耐烦,但此时无人开口,又不好打击了大臣说话的兴头。

便只淡淡点头:

“诸位,可还有其他计策?”

“哎呀,大哥现在都什么时候,还想什么其他主意啊?”

公子卬有些着急地说道:

“魏国乃是四战之地,齐楚等国本就虎视眈眈。而今,我大魏战将和大臣同时被俘。其余诸国更是会伺机而动!”

“若真要等到那时,我魏国危也!”

公子卬见自己的言论把魏王和众臣的目光都吸引了过来,心中不由得一阵兴奋。

这些话其实是一名年轻的士子教他说的,他只是照着背下来而已。

那士子最后给出的意见,是让魏国举兵犯秦而不战,威逼秦国归还重臣。

但公子卬有私心,想趁着两名主将不在的时候,自己立功,哪里听得进去?

就把最后的“犯而不战”,变成了主动带兵求战。

这才有了当下的建议。

“……因此,不如我大魏主动出兵,攻打秦国。在其余诸国反应过来之前,一举灭秦。到时,便可成就我魏国统一之大业!”

公子卬洋洋洒洒说完,便见魏王用奇怪的眼神看过来。

“这些话,都是谁教你的?”

“……”

公子卬自知瞒不过对方,便讪讪一笑道:

“王兄明见,此计乃是公叔丞相府中,一个名叫卫鞅的士子所献。”

“卫鞅?”

魏惠王觉得这个名字有些熟悉。

很快,他就反应过来。

不久之前,公叔痤就在他面前举荐过一个人,名字就叫卫鞅。

以老丞相的说法,此人有经天纬地之才,可为魏国重臣。

不过,魏惠王觉得公叔痤在朝中根基深厚,不愿用对方举荐的人。

所以,便以对方太年轻为由,直接拒绝了。

现在看来……

那个卫鞅也不过如此!

此人对于魏国形势的论述倒还好,可以说相当精准。

但最后让公子卬带兵攻秦的建议,实在是太过于愚蠢!

魏惠王心中打定主意,以后绝不用此人!

正思量间,一名手持红色令牌的小将匆匆进来。

“报——”

“禀报君上,秦国特使求见!”

“秦国特使?”

魏王眉头微微一挑。

“快传!”

“诺!”

很快,秦国的特使景监,便手持秦国国书走入朝堂。

魏国众臣一见这秦人的黑色服饰,便面露讥讽之色。

此时当世之中,阴阳家学说盛行,各国的旗帜颜色与服饰主色都极有讲究。

魏国崇尚红色。

韩为绿色。

赵国崇尚红蓝。

齐国举国紫色。

楚国崇尚土黄。

燕国崇尚蓝色。

各国颜色的依据,就是该国的天赋德命。

七个大国中,惟有秦国没有宣示自己的德性,却是举国尚黑,令列国嘲笑,说秦国是蛮荒之地,不懂王化。

现在见秦国特使都是一席黑衣,魏国众臣似乎忘记了自己当前的窘迫境况,顿时更生轻蔑之心。

“魏王!”景监对周围的讥讽视而不见,微微拱手。

“不知秦国特使来此,有何目的?”

“我秦国新君特派使前来,告知魏王,”

景监微微一顿,而后一字一句朗声道:

“魏国不久便有灭国之难!”

“灭国”二字一出,朝堂之内立即就“哗”的一声炸开了。

“庶子,荒谬!”

“等我魏国大军压境,秦国才会灭国!”

“魏王,此人言语不善,当立斩!”

面对暴怒的魏国众臣,魏惠王却是微微皱起眉头。

虚手一台,朝堂内立即便安静下来。

魏王盯着那名年轻的特使,沉声问道:

“秦国特使说说看,这灭国之难,难从何来啊?”

闻言,景监心中信心大增。

果然,君上说的没错。

欲要议和,先谈灭国。

此“震惊”之法,当真好用!

PS:鲜花和评价票突然停住了,好难受。求鲜花,求评价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