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皇太子:恶人营 第2章,我有一策,可保京城平安

路上人迹皆无,一行人进了宫,崇祯在乾清宫刚一坐稳,烺哥就上前启奏。

“父皇,城外反贼势大,城内人心惶惶,不少人都蠢蠢欲动,儿臣恳求父皇不可轻生,我愿为父皇分忧。”

崇祯已经慢慢稳定了心神,对孩子的话无可无不可,十六岁的孩子,能分什么忧呢,犹豫着问:

“皇儿有心了,只是如今我们还能如何呢,该做的为父都做了,能想的法子都想了,还能做什么?”

明娘的系统没给什么具体建议,但他朱慈烺可是穿越而来的后世人,一点点历史见解还是有的,几百年知识的沉淀,对大明人实实在在的碾压呀。

以他看,如今的大明京城危在旦夕,但也并没有到山穷水尽的地步,死马当作活马医,或许还能挽救一下。

只是他的老子崇祯太无能,又早早丧失了自信心,这才导致墙倒众人推,当即回道:

“父皇,儿臣有一策,可保京城平安。但请父皇给予儿臣职权,让我可便宜行事方可。”

崇祯并不认为自己的孩子能有什么办法,想再问朱慈烺具体怎么做,可朱慈烺就是不肯细说,只是要权。

朱慈烺说:“父皇,此事只能孩儿做,父皇不便过问,只当不知,孩儿必定保京城不被攻破。”

崇祯已经几次要自尽,对时局完全悲观放弃的态度,在他看来,大明就快亡了。

太子要权,就像是一个毛孩子跟父亲哭闹要糖吃、要玩具一般。

崇祯想想城破在即,无人可用,无法可想,自己孩子愿意试,就让他去折腾好了,还能糟糕到什么程度呢。

再说,给了太子一点权利,也方便自己儿子城破时逃命。

当下让秉笔太监王承恩撰写圣旨,按太子的要求,直接任命朱慈烺为京城九城防守提督,督察京城城防,可调遣防御兵马,许以便宜行事之权。

皇帝此时糊里糊涂,已经忘了之前已经任命了另外一个京城提督,那是兵部尚书张缙彦。

原本皇帝的旨意必须要经过内阁同意,才能颁布执行,大军围城的情况下,哪里管的了这些,直接用印,交给了太子。

朱慈烺接了圣旨,脑海中传来了明娘的系统声音:

『大明再生局系统通知:』

『您有一个新任务,抓捕献城投敌的兵部尚书张缙彦,完成任务系统系统奖励大明积分豆300,请问是否接收任务?』

朱慈烺不明所以,问道:

“明娘姐姐,这大明积分豆有什么用啊?”

『烺哥儿,积分豆可以用来兑换很多好东西哦,系统会定期在货架上推出各种穿越必备商品,比如土豆种啊、比如武器啊、技术书籍啊。』

“明娘姐姐,你真好,我接收任务。”

『系统确认宿主接收任务,任务启动,货架启动商品陈列。』

朱慈烺脑海中迅速显现了一座货架,就如同自动贩卖机一般,闪耀着光芒,可惜货架上只有四五个商品,包裹着包装纸,写着什么手榴弹100豆、**军训条例300豆、来福枪1000豆、宿主力量100%增强1000豆。。。

一把破枪要1000豆,抢钱呢,疯了吧。

朱慈烺骂骂咧咧的出了宫,寻找自己的侍卫首领陈泰。

陈泰在路上已经得了太子命令,集合东宫仅剩下的侍卫、精壮太监,还有崇祯安排大内高手,均肃立于宫城午门口。

领头的陈泰腰粗膀圆,全身呈现彪悍之气,陈泰做了十几年东宫侍卫统领。

陈泰率领东宫原本的几名亲卫,加上崇祯安排的武士,原本要陪太子潜逃。

谁知太子半途不服从皇帝安排,折返入宫,一路寻到万岁山上,恰好救了崇祯。

一见太子出来,陈泰赶紧询问,集合人马要去哪里?

朱慈烺大手一挥,老神叨叨的下令:

“都听本提督的安排,我们去寻兵部尚书张缙彦,治他通敌之罪!”

这一下吓着陈泰了,赶紧拉住太子手臂劝说:

“殿下慎重啊,寻兵部尚书张缙彦做什么,怕不要被那些重臣喷死。”

后面的东宫大太监刘节忠,岁数较大,一直负责照顾太子起居、安全,也拖住了太子手臂不放:

“烺哥儿,咱们快听圣上安排,出城吧,无凭无据的,会被御史弹劾的,了不得的大事啊!”

朱慈烺哈哈一笑,拍拍自小陪伴自己的陈泰、刘节忠,说道:

“你们不要怕,如今本太子是京城城防提督,可节制京城防御兵马,你们怕什么,我还要查抄他的家产呢。”

刘节忠眼泪都下来了,不肯松手:

“烺哥儿,那也不能去抄兵部尚书的家呀,他手下上百精壮家丁呀!”

朱慈烺听了这些话,心里更加的恨,

历史记录纷乱,难辨真假,有无数的人投降了李闯王,有无数的人投降了辫子军。

其中兵部尚书张缙彦开城门投降,先卖了大明朝,再弃了大顺投辫子军,这是明明白白的。

这些吃里扒外的东西,人前煌煌大言,动则以圣人训言约束皇帝,大明还没亡呢就开始准备着投新主。

兵部尚书张缙彦全权负责京城防守,始终不肯召集城内青壮上城,也不把真实敌情上报。

历史上最后坚持防守的全部是太监、锦衣卫等人,张缙彦则第一个投了敌。

崇祯搬空内库,哭求这些王公大臣捐赠军饷,大臣们一个个用几千两银子敷衍。

而历史上,京城城破之后,李闯王棍棒之下,从这些投降的王公大臣家里压榨出了7000万两白银,简直可恨又可怜。

当下朱慈烺也不与侍卫们多说,只是让人牵过一匹马,下令让他们随自己直奔户部而去。

户部并不远,出了宫城午门,再出皇城承天门、大明门,一直来到内城南大门“正阳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