局势刹那间就风雨飘摇了,几里路宽的城墙上,集中了将近七八万流寇、流民,从北到南,十几处攻击点,竟然同时发动了猛烈攻击。
城墙下不顾死活的继续填护城河,瓮城处几辆挖城车推到了城门下,这种车顶上蒙着牛皮,下面藏人,几十人同时推动,只要推到城门下面,就可以为所欲为了。
当年洛阳城就是这样推进去的,用了几个棺|材装满黑火药引爆,攻下了洛阳城。
今天他们想再次尝试炸城门,可是京师的炮火比洛阳要强的多,连续两辆车被炸毁在半路。
但流寇持续不断的尝试攻击,瓮城也处处凶险。
这种情况下,北城墙没人可以来支援。
刘宗敏攀上城头,很快就聚拢起十几人,他们并不盲动,紧紧的靠在一起,以刘宗敏为核心,形成了小圆阵,护住攻城梯的城垛口。
外城的城头总共宽9米,刘宗敏的老贼形成了小防御阵。
并且还是巨盾围墙而进,人人身穿双甲,这样的情况下守军就没法迅速搞定他们。
守将杨廷麟也是读过一些兵书的,立即命令火铳手结阵对轰。
火铳发射速度慢,但杀伤力巨大,短距离完全可以把小阵轰散开,再逐一击杀敌军。
靠近的守军,也举起弓箭射击,箭支被巨盾挡住,没有形成杀伤。
几个火铳手手忙脚乱的装填,火急火燎的情况下,只射出来两枪。
其中一枪射穿巨盾,击飞了刘宗敏的心腹爱将刘体纯,这名老贼被穿透双层甲衣,倒飞十几步,被轰的半死不活。
可是另一支火铳因为过热的原因,竟然炸膛了。
刘宗敏抓紧机会,小阵前驱突进,鬼头大刀一顿劈砍,扫的火铳三死两伤。剩下的火铳手吓得扔下武器,赶紧跑。
大明的火铳手大部分是些体格差的士兵。
因为火铳质量不好,经常炸膛,所以最差的士兵才会被安排使用火铳,送死兵呀。
狭窄的城头战场,面对超强的小阵,还可以用小型的佛郎机快炮轰,但此时佛郎机炮都打的发烫,一时无法攻击,否则很容易炸膛,远处的士兵正手忙脚乱的往炮上撒尿降温,城头的水都用完了。
火枪火炮都指望不上,守军就只能结阵平推了,这拼的是血勇之气,一命换一命。
杨廷麟只是手无缚鸡之力的书生,就算读过几本兵书,可也没搏杀能力,这个倔种咬咬牙,硬着头皮大喝:
“为大明尽忠的时候到啦,将士们给我结阵拼命。。”
咦,大家怎么没动,由于什么?
杨廷麟突然想到,将士们似乎早已经对大明、对崇祯皇帝失望透顶了,否则怎么会那么多人通敌献城。
于是改口大喊:
“太子爷正在为了我们舍命,为皇太子拼命的时候到啦,跟我一起结阵杀敌。。。”
这下大家动容了,书生都喊跟我杀敌了,太子都在搏命了,咱们这些厮杀汉不能怂啊。
长枪、巨盾、弓箭马上聚集,很快就形成了一个二十几人的进攻阵型。
将士们平常被读书人瞧不起、看不上,到了战场也对读书人一万个瞧不上。
把杨廷麟往后挤,还拼命损他:
“你一个书生凑什么热闹,俺们爷们还没死绝呢!上啊!”
杨廷麟倔强的不肯后退,挥着一柄防身的剑挣扎的往前,这让士兵们都很动容,呐喊着就冲上去干。
将士们倔强的认为,这些把国家弄的一团糟的读书人,该死远点,不要耽误他们杀敌。
大明朝千不好万不好,但有一条,整个国家从士族到百姓,绝大部分人都很倔强。
御史宁可被皇帝打死,不肯低头认错;皇帝宁可上吊不肯投降;
说起来这叫不知变通,建奴年年入寇,这要是在大宋,可能就纳贡求和,养精蓄力以图后效,当然有可能就没有以后。
这要是在大汉,早就送公主去和亲了,成了一家人都好说话嘛。
终大明一朝2000多年,不和亲,不纳贡,不和谈,天子守国门,君王死社稷。
据后人统计,最后大明朝灭亡时,为国自尽、为崇祯自尽的人,光是记录在典籍里面,有名有姓的,就有8000多人,其中就有杨挺麟全家。
可见这份倔强,也是大明朝的风骨,是中华民族的脊梁骨。
“求鲜花”、“求打赏”、“求收藏”或“求月票”
五一看书天天乐,充100赠500VIP点券!
立即抢充(活动时间:5月1日到5月5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