嬴渠梁听此一问,精神陡然一震,对上卫诤平静的目光,其目光炯炯的沉声道:“先生此言,大有深奥!”
“但魏,齐,楚三大强国之法孰强孰弱,谁优谁劣,嬴渠梁不敢妄言!”
“这点,望先生不吝告知!以先生之见,秦国当效仿哪国……变法以图强!”
说着,嬴渠梁的话语微微一顿,道出了四个令卫鞅眼睛一亮的五个字。
在深深的看了嬴渠梁一眼后,卫鞅忽然朗声大笑。
“君上,鞅果然没有看错你!”
“好一个变法以图强,自入秦以来……鞅等的就是君上这一句话!”
卫鞅笑了!
不但笑了,更是笑的酣畅淋漓。
立身于渭水河畔,如今的卫鞅笑的像是一个目无君上的狂士。
但在笑罢,卫鞅却是不急不慌的沉声开口。
“在鞅看来,魏国乃强国五法中的甲兵财货之强,齐国乃明君吏治之强,楚国乃地广人众之强,但是……”
卫鞅摇了摇头,“上述三强皆非根本强国,秦国若是效仿,则秦国社稷至多只能强一时,而不能霸一世!”
“换做鞅是君上,绝不会效法三强!”
听到卫鞅直接否定了他自己提出的三大强国,立时,嬴渠梁的眼中闪过了一丝惊讶。
要知道,他在求贤令中已经申明,其一生的目标就是要恢复穆公霸业,东出崤函与天下诸侯一争高下。
按照这样的目标,秦国若是能达到魏,齐,楚三国的强盛应当就满足了。
但如今,乍然闻听卫鞅说出的一翻惊世言论,嬴渠梁便知道……自己有些坐井观天了。
或许……
嬴渠梁的脑海中闪过了一丝令他之前想都不敢想的念头。
秦国为何就不能像商周一般,重整山河,问鼎天下?
注意到嬴渠梁眼中不加掩饰的野望,卫鞅点了点头,继续堪堪而谈的讲了下去。
“至于不效法三国的缘由吗?很简单,魏,齐,楚之法有着一个根本弱点,那就是……他们只强其表,而不强根本!”
“魏国在文侯武侯两代时蒸蒸日上,但自当今魏国君主魏罃(魏惠王)继位,魏国每况日下。”
“齐国是这一代强盛,但之后必然衰弱!”
“至于楚国,呵呵,地广人多之下依旧难掩外强中干之状,最为不堪一击!”
说到这,卫鞅想到了那个曾在自己学成下山后,于齐国稷下学宫与自己论辩的韓国王室公子申不害。
想起当初二人在稷下学宫的约定,卫鞅不由的会心一笑。
他的眼睛,抬头看向了韓国的方向。
“申兄,姑且看着吧,不出十年,鞅所辅佐的秦国必然会鲸吞汝之效力的韓国!”
收回目光,压下心中的涟漪后,卫鞅继续开口道:“即便是当下正在变法之中的韓国,在鞅看来也只是一代之强,甚至不出一代,便会呈现衰弱之势!”
“此中根源何在?”
卫鞅望着滔滔渭水问了一句,像是问这方天地,又像是在问询身后的年轻君王。
“其一,变法不通彻。”
李梩助魏文侯变法,以废井田,奖励农耕,兴旺农业为主,却疏忽了军制,吏制,爵制,国制之全面变法。齐国楚国更是……
其二,法令不稳定,没有留下一个长期持之有效的铁律框架。”
“前代变法,后代复辟,如此以忘,必然时兴也勃焉,亡也忽焉!”
“有此两大缺憾,岂能永霸天下,又如何能成大业千秋?”
卫鞅话落,闭口不言。
但整个其立身之地,却是安静的针落可闻。
在这个过程中,晚秋的河风拂动着二人的长袍,吹的其哗哗作响,无论是嬴渠梁还是卫鞅,尽皆没有觉察到一丝寒凉。
许久之后,嬴渠梁慷慨激扬的声音响起。
“先生所言不错,魏齐楚三国之法的确不足效,秦国若强,就要从根本上变法图强!”
说着,嬴渠梁接过侍卫递来的匕首,径直割裂了自己的掌心,对着二人面前的滔滔渭水发誓道。
“苍天在上,渭水在下!”
“嬴渠梁对着乾坤盟誓:自今日而始,卫氏兄弟若不负秦,秦国便永不负卫氏兄弟!”
“秦若负,国祚当二世而亡!”
滚滚渭水中,嬴渠梁的话语真诚,坦然而果决。
回身望着立身于渭水河畔,与自己一般无二的年轻君王,卫鞅凝视许久后……心服口服的拜伏了下去。
“鞅,拜见君上!”
……
三日后。
秦国旧都,雍城。
一道急促的号角声骤然响起,打破了西秦大地的宁静。
望着地平线上被驱赶而来的一群老弱妇孺,奉逝去的老秦王赢师隰遗命坐镇旧都的赢氏宗族族老嬴正眼中一片凝重。
“戎狄杀来了么!”
“看来,当今君上所托付重任的六国士子卫诤……终究是失败了,只是,可惜了我秦国上万儿郎殒命沙场!”
轻声低语了一句,作为赢氏宗族的嬴正看向了城墙上的秦军士兵。
“做好战斗准备!”
“若是戎狄开始功成,二三子随某死战,为了秦国,也为了我等身后的族人!”
拔出腰间的长剑,早已年过中年的嬴正大声厉喝道。
但就在这时,一道弱弱的声音在其耳畔响起。
“将军,远处的来人……”
“貌似……是我秦国的军队!”
“不信,你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