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妹妹陪读的我,不小心无敌了 第二百四十九章 玄德公不是找我?

数日后,孙乾婉言拒绝了荆州大小官吏的相送,但蒯良执意要替刘表相送数里,孙乾拗不过他只好同意。

而两人踱步边走边谈,也没有再谈及南阳之事,只是粗浅的聊了河北的动向。

孙公祐先前的那番话,蒯良只能当作没听见,且谁也不告诉,否则荆州将会更乱。

荒野驰道在望,飒飒秋风卷起枯叶飘扬,两人躬身拜别,孙乾下拜笑道:“使君常说,送君千里,终须一别,山高水长,相逢有日。子柔送乾数里,早已情礼兼到,快快回去罢,或许他日尚有共事之机。”

蒯良闻言也笑说道:“蒯氏受汉家恩,又世奉汉家无相负之心,故助景升公平定荆州,安抚百姓,宁死也愿相随刘氏。”

孙乾立即拱手,肃然道:“玄德公必复汉家故事,犹如光武平定王郎,扫平河北为汉室除残去秽,彻底匡扶天下,届时君等可于荆北翘首以待王师。”

蒯良笑着回礼,说道:“愿我汉家永绥四海!”

“子柔,乾告辞!”

“公祐,慢走。”

两人相互拜别完,孙乾带着随从继续往襄阳城西边的乡里,行约二十余里。

在当地人的带领下兜兜转转,来到了一处青瓦白墙的院舍门口,孙乾先整理好衣冠仪表,然后亲自扣柴门。

听见院落里传来一句寻问:“门外站立者乃何人也?”

孙乾迈进一步,拱手说道:“我乃大汉青、兖、徐三州牧……”

话还未说完,就陡然听见青瓦白墙的院舍当中,突然传出“哐啷”一声,好像有什么东西被撞到了。

孙乾不由咳嗽,赶紧继续道:“兼领颍川太守……”

院舍里慌乱的脚步声已经靠近柴门,孙乾也恰好把话说到关键处,他则道:“……刘使君治下功曹掾,孙乾孙公祐前来拜见……”

“哐当”柴门已然被一个头扎纶巾,留着三叉胡子的中年文士猛地拉开。

只见中年文士脸上的表情还余存着一惊一乍,似乎有两种神态出现在他身上。

脸色微妙地望着孙乾,拱手试探问道:“也就是说,君乃颍川功曹掾孙公祐,并非青州玄德公?”

“正是北海孙公祐。”

孙乾也赶紧回礼说道。

中年文士忍不住轻叹口气,低头看了一下光着的脚,然后又用手捂住刚才起身太快,磕到案桌的疼痛处。

深呼吸后,对着孙乾再度揖礼,介绍道:“徐州琅琊人士诸葛玄见过孙功曹,不知长吏今日拜访为何事而来?”

说罢,诸葛玄心底却忍不住暗想,这北海孙公祐有话,不能一口气说完……

这样的介绍,让他想到了子瑜在书信中说起玄德公,当初也是这么礼贤下士,去拜见徐州东成县韬略之士鲁子敬。

此事还在徐州士族里引为趣谈,让世人羡慕不已,从那以后多少士人天天清扫门庭,就想等着玄德公亲自上门求贤,然后再推心置腹,高谈阔论,成就一段君臣佳话。

因此骤然听见如此熟悉的介绍,哪怕是在荆州襄阳,诸葛玄也惊喜交集,一扫兵败豫章郡的颓废,瞬息从床榻蹦起,就算小腿磕到也不觉疼痛,光着脚就冲出门外。

结果却让人大失所望。

好在多年的心性修养,可以让他压下心里的失落,依然能笑脸相迎远客。

而孙乾自然也看到了诸葛玄装作若无其事,捂腿的动作,也看到了对方赤脚迎接,想到自己让人误会了。

孙乾赶紧赔礼,亟拜道:“乾一时失察,还忘诸葛君见谅,不过我确是奉玄德公之命,前来拜访。”

诸葛玄听见眼神发亮,打起精神问道:“玄德公也曾听闻,琅琊诸葛玄之名乎?”

你这么一说,我的腿就不痛了。

孙乾拱手笑道:“使君早闻诸葛氏之名,数年前曾书信辟君前往兖州任职,可惜君已过出仕袁术又长江,书信退返之时,使君也深有遗憾。”

“竟有此等事?!玄德公想辟用我?”

诸葛玄听见,心里忽地一惊。

子瑜去岁就在徐州已经被玄德公辟用,后边又被重用调任兖州,怎么从来没和我提过此事。

我可是他叔父,这种事竟然也瞒着我。

诸葛玄又惊又愕,不过眼下不是找诸葛子瑜算账的时候,还是先把贵客迎进门再说。

待两人在床榻坐好后,诸葛玄让僮仆赶紧架起铁釜堆柴烧水。

然后侧身歉意地拱手笑道:“长吏为青州北海人士,也与徐州琅琊邻近,可谓半个同乡人,青州汤茶醇香扑鼻而名传天下,玄卸任豫章太守后,便已财力不足,无力购买青州茶叶。”

“只能以荆州茶汤招待长吏了,还望勿怪。”

荆州襄阳等地也流行茶汤,但做法完全与青州不一样,

是先将茶叶制作茶饼,再将其烤成赤色,研磨成细末,然后用水煮开,加些葱、姜之类的佐料,一起喝。

孙乾自出使荆州,刘表拿来招待他的都是出产青州的茶叶,做法也是冲泡。

此刻听见诸葛玄说起襄阳茶汤,内心倒有些好奇,孙乾摆手笑道:“正合我意,可试试荆州茶水醇浓香味。”

没想到,待僮仆把姜桂余辛的茶汤端上来,一看汤面漂浮的姜、桔等碎末,孙乾立马后悔自己说的话。

想张嘴,却有些欲言又止。

可这时诸葛玄已然端起,他那一碗加了不少佐料的茶汤,卷起衣袖抬手笑邀他同饮。

为了不拂了主人家的心意。

孙乾只好豁出去咬紧牙,以左边长袖遮挡住诸葛玄的目光,右手端起茶汤,欲吐辄止般强行喝完。

迎着对方期待的目光,违心地竖起大拇指,夸赞道:“此真乃好茶也,令人瞬间精神百倍,扫除乾自出襄阳以来的一路疲惫。”

“哦……”诸葛玄颇为诧异,立即说道:“既然如此,那就再让僮仆为长吏多端奉上几碗罢?”

“不不,此茶多饮反而不好,何况还有重要在身,乾奉玄德公之命,携带书信前来拜访诸葛瑾之弟诸葛亮,不知此刻可在?”

诸葛玄怎么也没想到,刘使君竟然是来找十五岁的诸葛亮。

不过他还是实话实说,揖礼歉意道:“长吏,着实不巧,孔明昨日带僮仆前去拜访庞德公,不知何时归家。”

孙乾也不由愣住,没料到使君交给他的事,还会扑空。

他还要赶紧回去复命,以及处理颍川诸多政务,没有时间在这里等了,何况待久了还会让荆州士族与刘表等人心生疑惑。

思索片刻,只能先将书信留下,反正使君也说过,只需诸葛亮愿意回信便好。

不过孙乾还是谨慎问了诸葛孔明的近况,以及此时的聪慧程度,好决定有的书信该不该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