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妹妹陪读的我,不小心无敌了 第二百八十七章 审配:我河北究竟怎么了

荀谌沉默不语,拱手小声道:“玄德公何必有此虑,纵使高祖与光武,也无法为后人所忧虑。”

刘备眉头皱起,把对方看得冷汗淋漓,不敢对视,才直言道:“夫食汉禄又为荀子后,幼小饱读宗族典籍,更当应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黔首百姓目不识书,天下之治在于贤大夫,宜忧国者而不忧,则天下危矣,如此士人饱读典籍又有何用,张口儒家经典,闭口引用古训,整日忙碌于案台笔砚之间,笔下虽有千言,而胸中实无一策。”

“居其位则无心忧国忧民,虽公天下事,却攫利于门户私计,试看汝南袁氏五世三公,食汉家禄久矣,能忧天下者又有几人。”

“袁术在淮南索求无度,使得百姓人尽相食,曾经富庶的淮南十室九空,袁绍在冀州姻亲乌桓,又许其掠夺汉地,士人为一己私利,不言与不肯言者甚多,此刻天下小人横行,贤大夫愈发寥若晨星,备岂能不深忧乎?”

刘备毫不留颜面的一番话,把荀谌说得脸色涨得彤红,几度想要开口反驳,又欲言又止。

这一刻,他终于明白辛仲治在出使平原郡返回邺城后,问他和刘使君说了什么话,总是缄默不语,闭口不谈。

原来是口舌说不过,被玄德公给怼了……

荀谌在心里暗暗叫苦。

“辛仲治啊,辛仲治,刘使君如此言辞犀利,能一语中人,汝为何不早与我说,不然我何至于无地自容,满面羞愧。”

又想到荀彧和荀攸也没在书信与他提及此事,更是不禁叹气。

遇到能够施展才华的明主,什么都憋着不说,使得他成为笑料了,倘若将来为此事留名史籍,必为后世所讥笑也。

荀谌想到这里,不由打了个寒颤,这比杀了他还难受。

虽然在后悔不该开口,但嘴巴还是动了动,挤出一丝勉强的笑意,揖礼说道:“玄德公忧先于事,待事至则无忧。”

刘备见其神色僵硬,也猜到荀谌的心思,想了想,说道:“友若之言也可取之处,加以修改便为良策,以蛮夷攻蛮夷,不应该只用内附胡人,应用纳愿意归顺的胡人为汉,以胡人的方式教汉军驰骋射猎,同其所为,习其所好。”

“我亦知胡与汉兮域殊风,但夷狄入汉地,习汉家之俗,学汉家典籍,一心向汉则可取汉名,为汉人也。将百万部落化胡为汉,编胡人为汉军,一齐饮食居止,共抗御侮,封狼居胥饮马瀚海。”

什么关内胡人,只要在精神上和行为与汉人一致,张口闭口尊称我汉家,说起汉土能挺直腰杆得引以为豪,就不能对人家有偏见。

天天对蛮夷鄙夷不屑,岂不就是让胡人各部落彼此抱团取暖,联合得更为紧密。

在返回大营的路上,刘备不觉感慨系之。

……

建安元年(196)十二月,刘玄德与袁本初交战,在鄃县四十里外以七千大破袁军十万的消息轰然传遍天下。

刘备携大胜之势,兵分三路直抵魏郡、甘陵、渤海,各县守军纷纷而降,让南北诸侯为之震动失声,此消息一出,犹如山崩地裂,使得海内沸腾。

让关中、凉州、幽州、益州、荆州、淮南、江东等地诸多官吏一坐皆惊,闻者不由响震失色,骇人视听。

谁知不久,竟然又从河北传来一则消息,袁绍兵败甘陵,在逃亡途中坠马身亡,临死前令河北十数尽降刘玄德,以至河北两州如平地一声雷,使欲意反抗的豪族形势急转直下。

冀州剩余的常山、中山、赵国、巨鹿、河间、安平,以及幽州的代郡、上谷、涿郡、广阳、渔阳等各地乱成一团,邮、亭、传舍道路断绝,政令不通。

各地太守、相与县令、县长见河北沸沸扬扬,袁公又已然身死,无人有威望接领冀、幽州牧之职,便干脆与当地的士族和豪族沆瀣一气,开始不遵信都的文书政令。

骤然收到噩耗的袁绍夫人刘氏,以及袁谭、袁熙、袁尚等人,顿时觉得天旋地转,在信都面对各地此起彼伏的骚乱,如同热锅上的蚂蚁,急得不知如何处理。

袁尚在手足无措之际,蓦然想起与他交好的审配,差遣亲信不顾疲惫地乘马换船,一路赶到邺城寻找审配。

而审配先是痛哭一番,不顾还在交战的前军,匆忙写了一封书信丢给在黎阳与关羽、吕布对峙的文丑,便带随从沿河乘船赶回信都,在河畔边与甘陵的青州军擦肩而过,好在对方欲轻装南下攻打魏郡,意在截断文丑的归路。

连胡须凌乱也没时间梳理的审配站在河北岸,远眺青州军沿洹水向南攻取魏郡,不由在心底叹息,暗道:“希望文丑能及时反应过来,放弃邺城退守邯郸,否则大军危矣!”

“河北纵使不敌,至少也能与刘玄德交战多时,怎会顷刻间就横发逆起,地坼天崩了?!”

审配直到现在还是难以置信,没想到他在邺城为文丑运输粮草与军械,想尽办法攻破兖州。

袁公便已在甘陵兵败身死,十万大军一朝覆灭。

没有人能告诉他,到底发生了什么事,随着征讨大军的溃败,那些由各郡县掾吏,调度随军出征属吏,不少来不及请降,惨死在乱军,有的则遭青州军生擒活捉。

导致临近战场的魏郡、渤海各县官吏紧缺,此时河北就一个字,乱。

“也不知沮公与和辛仲治身处何地,有无赶归信都……”

审配眉眼紧皱,一副心事重重的模样。

河北将倾,谁能扶危定乱,承袁公遗志而定鼎天下,还有袁公欲降刘玄德之事,究竟是真是假。

荀友若、田元皓、郭公则等人到底有无逃回河北,他真想揎拳掳袖,将这三人生拽活拖数十步,问出到底是谁让袁公如此失误。

这般**幕僚不杀,不足以泄河北官吏之愤。

“走罢……”审配收回隔河远望的目光,将视线重新落在北方,不禁暗骂道:“郭公则最好不是你在献计献策,否则我必将倾尽钱财,遣游侠杀之矣!”

审配想来想去,在这几人里就郭图会阿谀谄媚,嫌疑最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