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府在北军的汹涌攻势之下,一日告破。城中守军降者甚众。守东府的主将抚军将军、南安侯桓纶和副将太子詹事何徽也被生擒了。
但这两人的结局却一个天上,一个地下。
桓纶是镇守徐州的东海王桓玠的儿子,而桓玠是桓家宗室里最能打的那个,镇守徐州十余年。
而桓玠跟李如愿是儿女亲家,是先帝桓宣的侄子。
数年前北赵二十万大军进攻徐州,李如愿亲率水军和步骑六千人前往支援,在侧翼不断的袭扰赵军,给徐州减轻了很大的防御压力。最终使得北赵退兵。这样的联系,导致桓玠在这场乱局之选择了按兵不动。
因此摆设主将桓纶本人和其家眷直接就被李如愿妥善安置起来,礼遇甚厚。坚决抵抗又不肯投降的副将何徽,包括全家男丁在内全部斩绝,女眷则被分赏给有功将士。
东府城内不光是这两家的家眷,还有不少官员和其家眷,以及许多中军将士的家眷。有的就在台城里,有的则跟着齐王桓琰在外。
李如愿在破城以后命令亲卫监督军纪,并严令不准奸**掳掠。但他下令把所有在台城内的官员和将士家眷集中起来,命人驱赶东府城内的俘虏至台城下,使其大声啼哭。
又将此战被杀的守军尸体全部陈列在台城外。
城外黑旗、黑袍、黑甲的北兵,都带着铁制的面具,让城头上的守军不觉得的秋风之中感觉到一阵阵肃杀和畏惧。
至于城下啼哭的男女老幼,都是台城之中官员和守军的家眷。还有那一排一排尸体。排列的非常整齐,甚至这些战死士卒活着排成军阵都没这么整齐。
这一幕对台城内的冲击是非常强烈的。
这招攻心之法,让台城震动不已。负责统率防务的诸葛巽一连斩杀了十几个想要“作乱”的士卒之后,这才勉强安定了人心。
“将士们,我诸葛巽的家眷同样在城下,但国事为重,如今四方援军汇集,不日就将到达,到时候贼人就会土崩瓦解了,这时候万不可让叛军逞心如意!”
“有临阵动摇者,立斩!”
说罢诸葛巽张弓搭箭,朝着自己家眷的方向放了一箭,虽然落在地上,但这种态度可以称得上大义凛然了,一定程度上让军心得到了稳定。但对台城来说形势依旧是十分危急。
勤王大军迟迟未至,城中守军虽众,却兵无战心,眼下还能勉强控制局势,但这局面又能维系几天?
诸葛巽立于城头上,看着城下军容严整的北军,眼中的忧色完全藏不住。
“但愿勤王大军能早日到达,以解台城之围。”
嘴上如此说,可心中他是明白的。城外援军如今还真的能指望吗?他知道答案,但他一个字不能说,此时此刻,“勤王大军”这几个字已经是城中守军的救命稻草了。但稻草能救命吗?
台城外,骑在马上李如愿手中马鞭遥指着城头上的诸葛巽道:“此人真是忠烈啊,到了这个境地仍旧临危不乱,不惜自身,真不愧是琅琊诸葛氏,有武侯之风。”
“武侯虽然有旷世之才,英霸之器,忠贞之志,却终究未能改变蜀汉之国运,虽有千古之名传于后世,却终究是功败垂成啊。”
并骑而立的九江王桓瑛这句话,倒是让李如愿有些意动。
台城的城防完备,城中尚有万余甲兵,实际上按照兵力来说是可以跟城外一战的,但出城作战这种事借给城内几个胆子也不够。
人心已经快崩了,如果不是诸葛巽平日里素有威望,现在城内应该已经挺不住了。现在要么熬到城中粮食吃尽,要么就得让城中的人对勤王大军都死心。
最重要就是这两点,粮食,人心。
至于强**城,李如愿并不想这么干,他手里现在兵马不足三万人,不能把人命和士气耗费在攻坚上。
城里人不敢出来作战,但他要是全力攻城,损耗军力士气,城外的人可未必会坐视。
总有不怕死的!不管是人还是兽,先把挑头的解决的剩下的都不足为虑。
随后李如愿下令,在台城外围修筑长围,在外面几十万勤王大军在路上的情况下,数万北军在建邺直接作出了围城打持久战的准备。
而眼看着叛军如此作为,诸葛巽则是无可奈何的叹了口气,如果李如愿急着攻城,反而不足为惧。
但他现在不攻城明显是留着军力要跟勤王大军开战,虽然北军兵少,就现在大楚的武备状况,他这个领军将军清楚的很,一个天师道的曹钦,纠结起一帮乱民,都闹腾了两年,最后是调来的西军才剿灭的。
现在北军控制了城中武库和台城之外的所有粮仓,粮食和军械全都不缺,城外领军这位本身又是当世名将,坐镇寿春北赵胡虏都不敢正眼看,宁可发大军二十万去打彭城...
牛马再多,也是虎豹腹中餐!
退下来之后,对于东府城的俘虏和中军将士家眷,李如愿做了如下安排。
不得侵扰将士家眷,贵戚官员就没这么好运了,特别是籍贯江东大族,顾陆朱张这几家,男子全都被杀,家中女眷财物全都被赏赐给有功将士。
而出身江北的,一家十万钱了事。如果愿意投效,那更是座上宾。还得派兵保护。
李如愿很清醒,即便是到了这个地步仍旧十分清醒,精准的区分可以合作,还有不能合作对象,不能无差别的举起屠刀。
中军将士的家眷,要控制在手里,这样中军回来的时候作战就要瞻前顾后,若是直接纵兵劫掠大肆屠戮,那就要面对一支复仇之师。
一支有着血海深仇的军队所能爆发的战斗力有多强,李如愿是明白的这一点的。所以他非常克制。
但江东望族顾陆朱贺这些人家,都是不能合作的对象。也是这次清君侧的主要对象,不用在意,反正已经是死敌了。
其他如吴郡沈氏,张氏,以及琅琊王氏,陈郡袁氏,谢氏这些名望非常高,但此时并没有实际控制朝政的望族,就属于不能随便乱处置的。
因为李如愿想的不是过把瘾就死,他已经在想台城陷落之后的安排了。其中有些势力,是要合作的,所以这个时候不能把人得罪死了,这样战后才好携手重建秩序。
皇帝他当不得,但如桓大司马故事,未尝不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