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不革命 第一四一章 跟藩王讨论削藩。

吴王和闽国公双方,把关于运河的合作讨论的差不多了。

按照正常的会谈流程,接下来该准备举行宴会,然后让文书人员拟定一个合作备忘录了。

但是闽国公世子郑瑞安终于找到机会,向吴王朱简烜问出了自己想问的事情:

“殿下,恕在下冒昧,在下听说殿下幼时就支持削藩?”

按照这时候的习惯,朱简烜今年刚满十五岁,但是个头已经超过一米七了,完全是一个成年人的个头了。

说幼时也没有什么问题了。

朱简烜听到这个问题就挺无奈的:

“我回到澳洲之后,闲暇的时候翻看了这两年的报纸,发现这件事情越传越离谱了。

“当时的事情其实很简单,我的观点也很简单。

“我其实是不支持在神州本土核心地区设立藩国,那样属于取乱之道。

“历朝历代的经验数不胜数。

“但我支持在偏远地方,在海外土地上设立藩国,那样有助于开发和控制偏远的土地。

“美国之所以能独立,就是与英国本土隔着大西洋。

“英国国王和朝廷的政令,根本没有办法在美国正常的实施,却还想要直接统治,最终的结果就是叛乱和独立。

“当时父皇要为我在浙江封藩建国,我就要求以浙江换澳洲和周围岛屿。

“最后父皇同意了,以后的事情大家都知道了……”

朱简烜轻描淡写的说了当时的情况,郑瑞安和两个幕僚都是倒吸了一口凉气:

“浙江!”

“换澳洲?”

“这怎么可能相提并论啊?”

浙江是什么地方,现场的所有人都很清楚。

总人口有两千多万,仅次于南直隶地区,是大明最富裕的几个地方之一。

朱简烜竟然没有接这块封地,而是拿这么个全天下最好的几个地方之一,换成了澳洲这块不毛之地。

陈裕洋和林建兴两人,都是下意识的觉得,朱简烜是考虑到了留在浙江,肯定会成为下一代皇帝的眼中钉、肉中刺,所以才决定换地方的。

两千多万人口还富得流油,关键是紧挨着直隶南京,在这种地方设立藩国,那是要让新皇帝夜不能寐。

但是郑瑞安却更加在意朱简烜的理由:

“殿下……不支持在本土设立藩国?也就是说支持在本土范围削藩?”

朱简烜稍微沉吟了那么几秒钟:

“与其说削藩,不如说是建议移藩,将本土藩国迁到海外去。

“这是一个折中的办法,降低藩镇的损失和抵触。

“也能让中央朝廷腾出手来,专心北伐中原,收复故土旧都。”

郑瑞安听了这些就有些激动:

“也就是说,殿下觉得北伐比削藩更重要吗?但是不削藩如何才能北伐?”

这时候林建兴和陈裕洋已经缓过劲来了,听着自己家世子跟吴王殿下的对话内容,都是吓得心肝都要跳出来了。

你们一个藩国世子,一个藩国的君主,怎么在这里光明正大的讨论削藩?

林建兴压低了声音提醒郑瑞安:

“世子慎言,慎言啊……”

朱简烜跟郑瑞安聊了几句话,已经发现郑瑞安的思想问题了。

这个藩国的世子,他说话的方式甚至思考的方式,可能已经开始转向民族主义的方向了。

这个时代大明内部藩镇割据,北方又被胡虏占据半壁江山,这种现状孕育出了以北伐和削藩为诉求的新思潮。

这种思潮影响下成长起来的年轻人,已经与他们的长辈有着很大的不同了。

这些统治阶级的新生代,被理所当然的理想化思想影响,有可能会背叛他们的出身阶级。

等到北伐真正成功的时候,就是这种思想真正成熟,并且会成为大明主流思想的时候。

朱简烜有意识谈和引导郑瑞安,所以现在非常果断发表了观点:

“当然是北伐更重要,那些报纸上扯什么攘外必先安内,全都是书生之见。

“削藩和北伐本来就是一件事情的一体两面,根本就不可能先解决其中一件再去做另一件。

“必须一只手强行按住一方,同时另一只手去解决另一方。

“具体先解决谁,要付出的代价是比较类似的,但是结果却肯定会有差异。

“如果首先削藩成功了,想要北伐也还是要打一场。

“伪清一朝的虏酋是不可能直接投降的,我们也不会允许他们投降。

“而且大明削藩的时候,伪清就算是南下捣乱失败,也有机会马上撤退逃往北美。

“若是首先北伐,那就可以选择跨海远征辽东,提前堵住虏酋去路。

“都到北伐成功以后,本土藩镇可能就不用再专门削了。

“父皇下一道圣旨,大部分藩镇都会自请撤藩的。

“在这种情况下,除非父皇允许他们移藩海外,否则他们跑都没地方跑。”

郑瑞安不理会幕僚的提醒,继续追问朱简烜:

“殿下以为,北伐之事成功率有几成?”

朱简烜毫不犹豫的说:

“几成?那只能是十成,就算是一时不能成功,也不可能永远不能成功。

“随着我这些年的发明不断铺展开,大明中央朝廷和藩镇以及伪清的力量差距会越来越大。

“多则十余年,少则五六年,就能够同时一手按着一方,同时打败另一方了。

“到了那个时候,伪清虏酋和藩镇的末日也就来了。”

郑瑞安没想到朱简烜这么的乐观,有些无法接受这样的判断:

“多则十余年年?真的能够这么快?”

朱简烜想了想说:

“世子来澳洲时,应该看到我这王都的景象了,这就是过去六年的成果。

“这还是在远洋海外,从完全蛮荒之地开始建设的。

“大明本土核心地区,本来就是异常繁荣富裕,工商业非常的发达。

“各种工厂铺开的速度只会更快。

“五年前,大明每年的钢铁产量只有十几万吨,现在已经直奔一百万吨去了。

“这些钢铁用来造火枪、大炮、战舰、铁路能造多少?”

郑瑞安基本认可了朱简烜的说法,但是却还有另外的疑问:

“现在有了火轮船,大明本土到澳洲也不过一月路程。

“等到北伐削藩都完成了,殿下又该如何自处?”

朱简烜心中有别的想法,但是大部分都不能说出来,不可能跟外人讨论自己对大明皇位的觊觎。

所以就给了个理所当然的回答:

“我去北美,去为我大明百姓开拓一片新天地,北美是一片蛮荒之地,正是最适合分藩建国的地方。

“世子回到泉州,也应该提醒闽国公早做打算,现在海外还有一些无主土地可以开拓。

“最好是不要成为最终被削的那些藩镇,那在历史上也没有好名声。”

朱简烜倒是也没有胡说,如果最终事不可为,自己确实可能选择放弃澳州,去北美当土土皇帝。

郑瑞安就是最在意朱简烜的最后一句话,听到这里就非常认真的站起来躬身行礼:

“多谢殿下提醒。”

旁边的陈裕洋和林建兴终于忍不住了,这时候也跟着一起起身强行告退:

“感谢殿下款待,我们就先不打扰了。”

朱简烜也不拦着他们,转向文化司郎中:

“那今天的会议就到这里,送诸位去招待处休息吧。”

然后郑瑞安就被两个幕僚簇拥着,也不得不告退离开了承运殿。

出了大殿之后,陈裕洋就直接说:

“世子今日太莽撞了啊,怎么可能跟一位藩王殿下讨论削藩的事情啊。”

林建兴也不跟陈裕洋斗嘴了,反而附和着说:

“今天的这些话万一传播出去,不知道会引起多大的乱子呢。”

郑瑞安却非常认真的说:

“我觉得吴王殿下说的非常有道理,应该说不愧是在世鲁班。

“随着工业建设的规模越来越大,中央朝廷的财力和军力也会越来越强。

“应该很快就能够对胡虏和藩镇同时用兵了,藩镇和胡虏都已经维持不了太久了。

“殿下提出的移藩去海外,才是对藩镇而言最好的结果。

“回到泉州之后,两位先生也应该一起劝说和提醒父亲才是啊。”

郑瑞安虽然曾经觉得,如果能够北伐成功,自己未来继承的藩国也是可以放弃的。

但是,能继续保留的话,郑瑞安当然也不会拒绝,也会当做是好事啊。

所以现在的心情还算不错,对朱简烜也非常的钦佩。

虽然细节上传说中略有不同,但吴王殿下确实是支持在本土削藩的,是一个可以结交的贵族。

陈裕洋和林建兴两个闽国公的幕僚,现在就都是愁容满面的状态了。

自己家这个世子的脑子真的是有大问题啊。

就算是吴王殿下的道理是对的,但是也要考虑现实情况啊。

两人都无法理解,一个藩王和一个世子,怎么会愿意支持削藩的事情呢?

其实真正原因是大势不可违。

就算是没有朱简烜,大明早晚也会爆发社会革命,由城市工商业群体组织的新朝廷,可不会对藩镇有任何的怜悯。

就像大革命时代的法国一样,这种新朝廷的力量也会是前所未有的,内外敌人都会被一起彻底粉碎。

法国大革命产生的法兰西共和国,第一目标还是解决越来越反动的王室。

大明大革命的目标直接就是削藩和北伐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