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红年代,我在陕北当知青 第014章 三十里铺我来了

闹大了!

来自四九城的知青,用板砖很热情的招呼了另一位“准典型”知青。

王硕使用的砖头是城墙砖。

贼硬!

直接把原本只是皮外伤的凌文亮,给直接拍成了名副其实的重伤员!

从此,同样也是脑袋上裹着纱布的叶小川旁边的病床上,又多了一具木乃伊。

都说一个好汉三个帮。

凌文亮是不是好汉?

这个有待商榷。

但他的身边,从此多了两位女知青,负责照顾他的饮食起居什么的,倒是真的。

这下子,病房里热闹了!

这批前来插队的知青当中,有人也听说了:凌文亮很有可能,会被树立为知青中的典型人物。

于是。

前来投资潜力股的知青们,倒也不少人趁此机会前来联络感情。

这個送一斤桂花糕,那个人提来二两糖果...

一时间,居然搞得凌文亮那边门庭若市,好不热闹!

只可惜,那家伙这次被王硕拍的狠了。

连大小便都只能用塑料盆,在病床上解决,这种情况下,即便给他再好的东西,那是无缘享受了...

毕竟凌文亮只是想当典型,他又不是想当貔貅。

那边的病床边热闹。

只是苦了一床之隔的张海丽、熊英,还有马璐她们:

女人...骨子里都有一股攀比之心,隔壁病床那边前来探望的人络绎不绝。

这岂不就显得,叶小川这边的人缘没人家好?

就让张海丽和熊英、马璐她们巴不得早点逃离这里。

或许是感受到了她们的情绪,叶小川借口受不了那些吵吵,坚持要出院!

护士无奈,只得前来询问叶小川,“58号患者,主治医生说了,你这伤势不重,脑袋上的纱布可以拆掉了吧?”

“我头上的纱布是不是刚换的?是不是还挺干净的?”叶小川问。

护士点头,“是的。”

“那就别拆了,这边冷,我把它当棉帽子戴。”

众人瞪大眼:“......?”

出了医院。

自有张维、梁少平,这些男知青帮忙提行李。

这次凌文亮发扬风格、唱高调,他不要上面的补偿。

但并不影响有关部门,对那辆短途车上,其余知青的补偿物资正常发放。

其实说起来这一切,他们还得感谢王硕,因为这一切都得拜王硕那一板砖所赐!

就像县“知青办”负责人,事后来找王硕问话的时候。

负责人问及他为什么要打凌文亮?

当时王硕满不服气的哼了一句:踏**...凌文亮你不要就不要呗,即便是这孙子,把他自个儿那130斤捐出去搞活体研究,也没人拦着。

但那也只能代表他个人。

凭什么代表另外所有的知青?

既然不是每一个知青,都有凌文亮那么高风亮节...

那就没办法了。

按照既定政策,该给知青们补偿的东西,有关部门只能照常发放。

结果这一次。

凌文亮挨了打,王硕挨了处分。

一个躺在病床上,心情沉重,短时间内恐怕是出不了院了。

已经坐上老柳头骡车的王硕,则兴致高涨,非得缠着向柳青青学陕北民歌。

或许有人会觉得奇怪:一板砖呼过去,把人干躺倒了...嘶,不用付出代价的?

其实。

需不需要付出代价、或者说需要付出多大的代价?

这是要看事件的性质、以及肇事者身份的。

如果是一个当地的无业青年,一板砖拍在凌文亮的头上,那后果...肯定会很严重!!

而王硕却没事。

对于这种结果,其实是很着复杂的综合因素。

首先。

是这个时代,那些干部们的思想观念所决定的。

都已经遵循好多年了!

各级干部奉行的是枫桥工作法: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公社。

大事化小、小事化无,将影响尽量控制在最小范围,最好悄无声息的将它消化掉...

这才是上上之选!

另外一点,王硕是四九城来的知青,说真的,他天然就带着一身光环。

王硕这个身份,多多少少也能起一点保护罩的作用。

——或许很多人或许不服气:凭啥?!

可事实...它就是如此!

另外一点。

王叔硕那一砖头拍过去,所造成的影响和损失,其实也就只在“下乡知青”这个小范围之内。

就这点破事儿,是影响到了老区的群众们的生产、生活了?还是影响上山下乡的大局了?

没有。

要是非得严肃处理王硕的话,反而这件事情的恶劣影响,反倒还会扩散出去。

反而还会对上山下乡,造成名誉上的不良后果...

所以,所以最后就这样咯!

给王硕一个“严厉警告”的内部处分,以儆效尤。

其实也不失为一种和稀泥的最顶级的处理手法...

“山丹丹那个花开哟!红艳艳那个鲜!见面面容易哟,拉话话难...”

从脂米县,赶往三十里铺村的路上,柳青青率先亮开嗓子,“哎呦哎呦哎嗨那个哟!”

陕北的中午时分气温回升,明晃晃的太阳照在身上,暖洋洋的。

坐在骡车上。

张海丽、马璐、熊英,冉婷冉苗,加上张维、梁少平,王硕。

还有叶小川。

9位青年男女,全是去脂米县三十里铺村,插队的知青。

大家的心情很好,兴致很高。

老柳头和柳青青他们是去脂米城,不但下了一回“馆子”、开了次洋荤。

而且这次去脂米县城接知青,由于滞留的时间比较长一些,老柳头可没少“公车私用”,因此而赚了好几块钱哩!

他心里,能不高兴吗?

而知青们,则是好不容易结束了一路的颠簸和受罪。

如今终于抵达目的地,大家伙的心情自然也舒畅了不少。

受柳青青的歌声感染,大家伙都扯着嗓子跟着唱。

“哎嘿呦!”

“一个在北来一个在南,

山高路险的实在远。

扯不断的相思凑成了串,

眼睛里看见了泪蛋蛋。

白日里忙碌黑夜里闲,

脑子里忍不住胡盘算,

见个面面容易(哎)亲口口难...”

女知青马璐,已经见识到了陕北日头的毒辣,此时的她也和陕北婆姨女子一样,扯出围巾,当头巾裹在脑袋上。

别人都在那里纵情高歌。

张嘴必雨露、闭口定然指示的马璐,一时半会儿还不适应这种氛围。

啥叫“见个面面容易,还...还亲口口”?

往小了讲,这叫低级趣味!

要是往大了说,这是什么性质?咹,这是小资情调!这是封建残余!!

咱们身为有理想、有抱负的知识青年,听从号召前来插队,接受再教育。

GM不是请客吃饭!

更不是卿卿我我、儿女情长。

身为一位知识青年,难道不应该时时刻刻以高标准的要求自己。

永远保持一股凛然正气。

让陕北的广大群众看到我们这些知识青年身上,那种积极奋发、拼搏向上的精神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