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武当开始的诸天路 第八十章 武侯八阵之坨坨阵

海战的这些队形之类,郭康不是很懂。而且他所在的这个地方,也看不到前线发生了什么。在船上,他甚至不知道下什么命令好,索性就到处观看起来。

周围的船上,情况和他这边也差不多。不过,他们更前,第八军团的运兵船上,却已经开始忙碌起来。

之前在达米埃塔的时候,郭康见过他们在准备各种器械,好像是攻城用的。那会儿,他还有些疑惑,因为理论上亚历山大城是在友军手里的。不过想了想,敌人应该也会修筑工事,到时候可能会有所需求。上岸之后,第八军团要担任主攻,肯定要多考虑这些问题的。

至于他这边,也考虑过要不要准备一下。但询问了一圈之后,却发现根本做不到。

军团的工程能力,也是日积月累才训练出来的。他手下这些罗斯人,虽然也是农夫和工匠出身,但那些经验,和作战时需要的施工能力,完全不是一个级别。

需要进行工程作业的时候,最要紧的甚至都不是力气,而是形成组织。比如每天扎营,都需要挖壕沟。这属于日常的工作,甚至都不需要专门指挥。但就这种事情,罗斯人都干不了。

他们也不是不会挖土。让他们一个人自己挖,肯定还是会的。但如果人多起来,大家一起挖,挖出一个要求的形状来,那就做不到了。

卢卡斯队长说,这帮人有个“五人定律”,似乎是他们在村社里就养成的习惯:如果只有一两个人,不时去看一看,盯一下他们的进度,他们还是会人在干活的。但要是人多起来,一起工作,那无论组里有多少人,总是只有最多五个人在忙活。其他人往往就在旁边围观,甚至字面意义上地躺平晒太阳。

而且,无论是干活的,还是躺平的人,都认为这是理所当然的事情。他们自己有时候还会轮换一下,保证所有人都不会太累。哪怕给他们20个人,让他们去干活,也都只有这么四五个人会做事。

作为应对,就只能提拔其中一些肯干活的人,去管理其他人,但这些人的管理能力也是很有限的。队伍里,有个叫德米特里的十夫长,之前动乱时就作战勇敢,后来每次训练也很卖力,卢卡斯队长觉得他是个可靠的人,就让他率领半个百人队的罗斯新兵,去做些日常工作。

结果,他发现,德米特里十夫长也只能管得住五个人:他可以带着一大群人一起出门,但到了木材堆放处,开始劈柴的时候,就只有他自己加上旁边五个人在干活。当德米特里十夫长跑去催促其他人,让他们也开始工作的时候,原本干活的五个人就会自动停下来,开始躺平——结果,不管他跑来跑去,忙活多久,同一时间里,都只有五个人在工作。

卢卡斯队长观察之后认为,需要改一下之前的章程,重点提拔那些有责任感,会积极做事的人。因为现在这个情况,甚至都不是管理能力的问题,是他们根本没有做事的动力,也不知道自己到底要干什么。等他们到了人多起来,也可以干活的组织水平,再教那些具体的技术,才有意义。

这种事情,也急不得。因为很多郭康以为是常识的事情,对他们来说反而是从没接触过的。比如罗马士兵可以无师自通地挖掘壕沟,是因为他们甚至还是小孩的时候,就经常见父辈聚集起来,开挖水渠,维护堤坝。有组织地从事土木作业,属于从小就会接触到的基本功。但是大部分罗斯人完全没接触过挖渠之类的工作,他们真不知道怎么把沟挖直……

这种情况下,让他们制造和操作机械,自然也不可能。郭康能想到的对策,就是多带一些火药。当然,这种高危物品,肯定也不能让罗斯人乱摸,否则大家怕是都得给炸飞。因此,一直是放在专门的船上,让首席百户陆有功亲自带人看守。

尼罗河水从河口处冲刷下来,加上离岸方向的风,让双方的船只都在一边侧移,一边作战。随着船队行进,前方的鼓声愈发密集,喊杀声和碰撞声也更加响亮起来。在船两边,开始出现木头碎片、尸体和各种杂物。又过了一会儿,郭康甚至看到小半截船,一边缓缓下沉,一边漂过来。和他们的货船擦了一下,发出一阵短促的摩擦声,又漂走了。看起来,是个小型划桨船,被前排的战船直接给撞断了。

船上的人听到了碰撞声音,明显都绷紧了起来。

“你应该下命令了。”乔安娜小声告诉他:“大家都开始紧张了,得让他们有点事情干。”

“哎?”郭康一愣,下意识地就回过头,去看后面的船长。船长看到他的反应,也转过头,茫然地看过来。两人就这么大眼瞪小眼,愣了片刻。

他们这艘船,船舷很高,船尾还有个一层艉楼,楼顶的平台,是整条船的制高点。郭康和乔安娜现在所在的位置,就在平台前方,能俯视整个甲板的位置。

之前,船员们按照习惯,在平台上临时搭了个便屋,给郭康居住。虽然屋子很单薄,晚上甚至都漏风,隔音效果也跟没有差不多,但在条件艰苦的海上,已经算是贵宾才有的待遇了。不过交战的时候,这屋子也被例行拆掉,给作战留出空间。卸下来的板材,就堆放在旁边充当防护,也能留着备应急使用。

现在除了郭康和乔安娜,还有其他几个亲兵在旁边跟随。而平台最尾部,船长也来到那边的台子上,进行指挥工作。

这个时代的货船,还没有那么完善的操舵系统。水手们在下面的舱室里,推动一根长杆,来控制舵的方向。船长则在高处进行观察,靠指令让他们进行调整。由于舱室里没有什么视野,所以哪怕开战之后,船长也必须坚持留在岗位上,观察周围的动向,进行指挥。

乔安娜说需要下命令,郭康就理所当然地认为,是需要准备进行海战了。这方面,郭康是一窍不通的——船应该怎么走位;双方这个距离,士兵们应该射箭投枪,还是使用火器,还是准备格斗……他都不是很理解。所以,也就需要这位船长站出来,根据目前的海战战况,做出专业判断,指挥船只移动到合适的位置,下达对应的命令,以作为应对了。

然而,从对方的反应看,船长显然也不太明白,现在需要说些什么……

按乔安娜之前的说法,在意大利,是船长指挥船上的士兵,包括水兵和陆战队,以求在海上达到最高效率。所以,优秀的船长属于宝贵的管理人才和技术人才,堪称城邦武力的精华。

不过,他们这条船,其实是个民船;船长和水手,甚至都不是当过兵的正经罗马人,而是出生在克里米亚定居点的土生威尼斯人。罗马人总是觉得他们是外人,母邦的市民也总觉得他们是远方的乡巴佬,认为他们低人一等。

他们积极参加这次行动,就是为了能趁此机会获得公民待遇,摆脱现在这种爹不疼娘不爱的境地,所以之前也从没见过这么大的阵仗。现在,还能坚持在露天的地方站着没跑,已经算是很有勇气了。实在没法指望,他还能承担更多。

“那就跟着军团走吧。”郭康也没办法了,只好继续甩锅:“看看旗舰那边有没有什么命令?”

“没有。”船长抬头看了眼,告诉他:“还是之前那个旗帜,让大家继续前进的。”

“我看第八军团散得更开了。”郭康往前又瞅了瞅:“我们是不是需要也变阵,或者怎样么?”

“旗帜上,倒是没有什么别的命令了……”船长不置可否。

“呃……”

“我们自己,也是这几条船的旗舰呢,长官。”船长见状,还提醒了一下:“其他几条船应该也没有收到任何其他命令。如果您需要的话,我们也可以给他们传达指令的。”

郭康这才想起来,按理说,他不仅要指挥这一条船。整个大队,各种船只十几条呢,都得管一下才行……

“我看前面,前进的越来越慢了。”他再次向前观望了一会儿,寻思了下,说道:“估计敌人数量太多,没法一次冲开敌阵——对了,我们大队现在,是什么阵型?”

船长回过头,看了看跟在后面的大小船只,犹豫了下,告诉他:“我们是圆阵,长官!”

“哦……”

郭康也知道,圆阵是委婉一点的说法。这个状态,显然不是武侯八阵或者李卫公六阵里面的那种“圆阵”。因为直白地讲,他们现在阵型就是“一坨”。就算他不知道海战怎么打,也觉得这样是不太行的。

“我们得组织下阵型。”他想了想,说:“大家拉开,排成一条横线吧。”

“不行,我们的船灵活性太差了。”乔安娜少见地提出反对意见:“就算排一下队,也没法保持。横队是他们那些桨帆船,准备冲击的时候用的。我们不是撞击船,维持横队没什么意义。”

“那我们排一条竖线?”郭康改口道。

“竖线也没意义,还会让队列拉的太长,没法相互支援。”乔安娜还是摇摇头,说道:“还是那个问题,我们这些船太笨了。前面的船遇到威胁,后面的船赶上来就需要一阵子。为了相互支援方便,还不如现在这样呢。”

“好像也是……”郭康犹豫起来。

他们手里的武器,只有那些火炮和弩炮,射程要稍远一些。但船上的各类炮太少,如果排纵队,硬把密度降低,火力会十分稀疏。而如果要发挥弓箭和火枪的威力,那排成纵队反而会让后面的船无事可做,因为距离太远了。确实还不如大家抱成一团,互相掩护得了。

“哎,算了。”郭康索性破罐子破摔,指了指乔安娜:“你来指挥吧。”

“啊?我?”乔安娜看起来十分意外:“我是帮忙传令,最多提个建议的。这是你的兵,我去吩咐人,不好吧?”

“那你给我说,我传话。”郭康直截了当地说:“你也看到了,这船上就没几个了解情况的——我估计军团那边也一样。其他人不清楚,我们军团长就是我堂叔,他也是从来没打过海战的。我们这帮人,就是一群外行,在硬凑数呢。”

“你既然之前说要帮我,那就得帮到底啊。”他反过来开始要求乔安娜:“我也不知道你之前有没有战斗经验,不过反正比我们在行就行。好了,现在你给我说,我们朝哪跑吧——我顺便也给军团那边,打个旗号报告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