段晓棠置之不理,正色道:“你们呢,我们现在人少顶天三千人,普通军士、队正、旅帅**。一旦伤了残了离营回乡,要多少钱才能重新开始生活。”
段晓棠话说到这份上,诸旅帅才知道她不是冠冕堂皇做面子,而是真的在考虑这件事。
以现有的医疗条件,真正伤重的根本活不下来,退役离营无非缺胳膊断腿。
多少钱都不能换回健康的身体,但现实问题不得不面对。
各个地方规矩不同,能拿多少全看主将的良心。
孙昌安闷声道:“我之前一个朋友拿了三贯钱。”
三贯钱平时看着多,但落到那番境地只有三贯,和回去等死有什么区别。
刘耿文:“我同乡拿了二十贯,不过他是救上司才受伤的。”
李开德:“若是回乡,少说要置几亩地,买头牛娶房媳妇才行。”
段晓棠不得不打断,“别说了,我知道武功的地价。”照这个算法,得把整个右武卫填进去。
这件事说到底都是有前例可循,一屋子人经过长时间讨论,五年全饷折现。
段晓棠心底计算一番,原来一个人的健康只值这么多钱。
接下来要面对的是最残忍的问题。
庄旭:“依照前例,战死抚恤会有一笔丧葬费。六成归公中,一次性给予半年全饷作为丧葬费用。剩下父母妻儿的钱怎么给给多少?”
都说人死万事休,但世上总有挂念之事。若不幸战死,挂心的唯有亲人。
不是人人都会伤残战死,总有人期待自己是幸运的少数。从如今的安排来看,重在“死人”,他们拿的多了,其他人拿就少了。
人性,该如何选择。
军队不同于其他地方,同袍之义深重,所有人不约而同选择厚待“死人”一方。
将心比心,他们也希望自己若不幸罹难,家人能够得到优待。
庄旭::“初步两个方案,一个是十年全饷每年一给。”这个方案简单粗暴,只要计算好钱数,然后将钱交给家里作主的人即可。
“另一个方案按人头给钱。”
尹金明:“人头?”他们只有按人头计功的,哪有按人头给钱的。
“父、母、妻、子、女每年固定有一笔钱领,父母到老死、妻子不改嫁、子女养到十六岁,都有钱领。”这是段晓棠的坚持,儿子女儿一个待遇。
老有所依,幼有所养便是如此。
三人都没过过苦日子,对于民间家庭生活开支并不清楚。
范成明:“每个人头军士四百文,队正四百五十文,旅帅五百文,多多少少,可以再商量。”
范成明随随便便吃一顿饭都要二百文,这点钱在他眼里当然算少的。
这二种方案对家庭人口众多的更有利,它还有另一重好处,家分大家小家,只要小家里的人活着,就有钱。
旁的亲戚看在钱的份上,也要稳当两分。
尹金明:“敢问长史,这笔钱怎么给?”
范成明:“世子护卫出面去送。”另一种形式的监督。
王府护卫前程远大,没必要贪这点买命钱。
哪怕尹金明小家人口不多,但能换王府护卫一年一次去家里看看,震慑宵小,也够了。
李开德:“弟妹算吗?”
段晓棠:“同父同母、同父异母、同母异父,没分家未满十六岁的都算但折半,过后出生的不算。”
至于哪个“后”,不言而喻,军士死后出生的不算。
在段晓棠的观念里,弟妹不算直系亲属,但照大吴现有情况,兄长确有抚养弟妹的义务,旁边就有一个现成的例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