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越古代:三个女人N台戏 第1702章

妇人的天空就那么大点,除了家人孩子只剩家务,天天关在西院里,总不能一直和仆婢们说话解闷。

杜若昭一时语噎,“我……”没想过这个问题。

长安比济州热闹繁华,连人物也更知情识礼,她还能天天出门……日子过得着实痛快。

却疏漏了张法音的想法,长安不似家乡,有田产家业需要打理,亲戚邻里需要往来,虽然麻烦,但终归有些乐趣。

杜若昭下定决心,“以后休沐,我都不出去玩了,在家陪着母亲。”

赵璎珞:“其实还有一个法子。”

卖一个关子,勾得杜若昭往下问:“什么法子?”

赵璎珞:“伯母的学问想必了得,不如在家开个小学塾,教些十岁上下的小娘子读书识字。不必像你和阿谦一般日日上学,隔几日开一日课就行。”

今日几个小师姐过来,看得出来张法音真的很高兴。

张法音的学问若是不过关,朱淑顺等人怎会消磨大半日时间,临到晚间杜若昭还能提前交一篇作业过来。

开学塾教学生是给张法音打发时间,不能真累着人,十岁上下的小女孩该懂事的都懂了,又不至于临近及笄议婚事,容易招惹是非。

还有一重盘算则是生计方面的考虑,杜家有些底子,但家业在老家,身边只有浮财。杜乔远在外地做官,俸禄发在当地,哪怕攒下一些寄回长安,但变数太多。

一家人要生活,孩子要上学,有进无出的日子,谁心里不发慌。

柳家也不是日子真过不下去,出租空置的院落只为四个字——开源节流。

官眷收授学生,算不得跌面。

杜若昭沉吟片刻,拿不定主意,“我回去问问母亲。”

杜若昭清楚,一家人两地分居,除了绛州本地不太平,杜家不是豪门势族,没那么多可靠的家丁来保证安全。

最大的“障碍”其实是她。

一旦离开长安,杜若昭势必中断学业,无法继续学医。

说明白点,张法音杜谦留在长安,是为了陪杜若昭读书。

把徒弟交给师父也是一种恰当做法,林婉婉定然会好好照料,但某些方面,实在不敢让人放心。

赵璎珞:“是该和长辈商量商量。”

出头做事的是张法音,总不能将人诓瞒过去。

张法音坐在院子里借着最后的天光缝补衣裳,一边听女儿的“主意”,问道:“怎么想到的?”

杜若昭打个马虎眼,“师姐她们家境都不差,”放在济州至少算中上等人家,“但论及诗文到底差了几分。”

外头的私塾少有收女学生,大户人家会专门请女师教授,无力供奉女师的人家,大多只能指望女孩的母亲。

父亲和其他男性长辈未必指望得上,一来忙于外务未必有空,另一方面则是出于“轻视”或者男女大防。

母亲读书识字自会教自己的女儿,朱淑顺等人的早年启蒙都是这么磕磕绊绊的学起来的,但仅限于识字,论及诗文到底差了些火候和底蕴。

杜若昭挽上张法音的胳膊,“母亲学问好,正好教授一二。”

张法音收好针线,在女儿鼻子上刮一刮,“谁教你的?”出门一趟,变成贴心小棉袄。

杜若昭果断把赵璎珞“卖”了,“赵姐姐说,我和二哥都出门读书,你一个人在家无聊,不如教些学生解闷。”

张法音将针线框子放在一边,“有你们兄妹几个,怎么会无聊呢。”但被人挂念在心上的感觉,真的很好。


本章换源阅读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