祝明月吴越都以为是对方的手笔,但再结合时间和路程,发现不大可能。
自发的?
国朝至今,尚未有如此大规模以地区为纽带的喊冤行为。
来告状的不止有庶民,还有士族参与,或者说就是他们组织的。
先前抓捕的都是没有根基的庶民,在那混乱的一夜中,一些小士族子弟同样受牵连被杀,至今没有一个明确的说法。
殷博瀚携带大批囚犯入京,脚程自然快不了。陈仓人轻车简从另行小道,反而赶在前头。
陈仓人态度摆的极正,家乡潜藏有弥勒教徒,不曾发觉,是他们的疏漏。
可真正的弥勒教徒有几人,至于抓捕数千人,酿成这般惨祸,昔日繁华的陈仓城,如今一片焦土,满目枯骨。
他们要一个公道,要一个说法。
关中一体,朝中是否视陈仓如仇寇?
这一指责相当严重,关中是大吴的基本盘,朝中大臣多出自关中大族。
陈仓虽然偏远了些,但从来不是外人。和杨守礼祸害绛州等地,绝不是一个概念。
吴杲虽大力提拔南方士族,但从不是视关中于无物。
裹挟在陈仓的数股势力,右武卫的主将出自关中,郡兵也是如此,唯有殷博瀚一个南方人在其中如此显眼。
稍不留神,就上升到地域矛盾了。
陈仓贤达一到长安四处串联姻亲故旧,将陈仓的惨状反复诉说。
明面上没有提殷博瀚和右武卫任何一方,但绝口不提兵祸,而将矛盾对准事发起因,剑指何人不言而喻。
若陈仓人只在朝野间串联就罢了,他们还带来了陈仓县令左敏达的遗书。
说遗书不大准确,左敏达自责不能保境安民,写完这封书信后,投缳自缢幸被救下。
作为亲历者,左敏达将所见所闻全部记于纸上,包括最说不清楚的弥勒教情况。
殷博瀚等人在陈仓办案,抓人、关人、案卷情况都瞒不过地头蛇。
如果记性好的人,还能想起右武卫战报中记载过,这位县令在城中大乱时,离开尚且安全的县衙,前往火场组织救火。
左敏达作为朝廷官员,他的“遗书”将陈仓变乱的罪魁祸首直指宰执殷博瀚,第一次将事情摆到台面上。
七品县令越级挑战宰执,他日青史都得记一笔。
据当事人左敏达所述,殷博瀚在陈仓的表现堪用四个字形容——作威作福,容不得任何反对意见。
长安的老同事们反思一圈,殷博瀚是有点小脾气,怎么到地方上就变味了呢。
吴杲此时既恨殷博瀚办事不力,这是他提拔起来南方士族标杆,表现竟如此不堪。
又恨陈仓上下联为一体,透露出与中枢对抗之态。
右武卫捅破陈仓变乱的内幕,让人不得不怀疑是否私下与陈仓达成一致。
好在南衙惯来立场坚定,此番两个将领年轻气盛,从过往经历来看,不给地方找麻烦就谢天谢地,不大可能勾结到一处。
而且以陈仓人的说法,他们的确没和右武卫的人接触过。
殷博瀚因何与右武卫生出龃龉,恐怕只能等班师后,才能分明。
长安朝野没想到殷博瀚纵横政坛文坛数十年,晋升宰执后却在小小的陈仓栽了跟头。
若没有陈仓的苦主上告,殷博瀚和右武卫之间有得拉扯,但现在天平已经倾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