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了赵成的话,刘宽略松口气。
他是真不想饿着肚子急吼吼地往宫里赶。
史书上说,老朱对官员们颇为苛刻,可他感觉老朱对他倒还算体贴。
又或者是因为他的特殊来历,才给的特殊照顾?
心里转过这些念头,刘宽便道:“我确实还未用餐,赵中官可要一起吃点?”
刘宽不知明朝的人情礼仪,只能按后世的来了,反正都是中国,纵使隔了六百年,总体差异也不会太大。
赵成听了笑着摆了摆手,“杂家早就用过,就不吃了。”
又提点道,“万岁爷虽不急,但刘公子最好别拖太晚,眼下可都巳时初了。”
巳时出,也不知是几点。
手机关机,刘宽起来洗漱后就来见赵成,自是不知具体时间。
他点头道,“我会尽量快些的——那就麻烦赵中官在等一等了。”
赵成点头,“刘公子去用餐便是。”
刘宽带着夏荷回到中院,便见春兰三个已经在偏厅摆上了早餐。
小米粥一碗,肉包子一笼,以及一荤一素两个小菜。
刘宽拿出中学时在学校食堂干饭的速度,没几分钟就将桌上饭菜横扫一空。
旁边冬梅看得目瞪口呆,心道:公子吃饭好快啊,比我都快,也比我能吃。
随后,刘宽用夏荷递来的茶水漱了口,又用秋月递来的毛巾擦了嘴,便回卧室,背上背包,去找赵成入宫。
带上包还是那个原因——东西太过重要,不带在身上,他不放心。
赵成等人是骑马而来,刘宽也要骑马过去。
虽然他府邸离紫禁城并不远,可骑马总比腿着快。
也是这时,刘宽才知道,昨**骑的那匹黑马,是老朱赏赐给他的御马。
因这匹马全身黑毛,只四蹄上有一圈白毛,故取了个“乌云踏雪”的好名字。
入了紫禁城,进了奉先殿,刘宽下意识先打量了下环境。
只见这奉先殿的正殿红漆木柱根根挺立,颇为宽广。
朱元璋高坐在殿内龙椅上。
朱标则坐在殿下左首一副桌椅间,桌上还有不少奏本,笔墨纸砚等物。
一名老太监站在御陛不远处的柱子旁,显得毫无存在感。
除此外,殿内还有两名官员,竟然也各得一副桌椅,分别坐在左右偏末尾的地方。
桌上亦有笔墨纸砚,似乎与朱标一样,就是在这奉先殿办公的。
刘宽正看着呢,便听见右侧坐着的那名中年官员出声呵斥,“见了陛下不跪拜,还敢四处张望?尔知礼乎?”
刘宽有点懵,随即看向龙椅上的朱元璋。
朱元璋不懂声色地道,“朕特许刘宽不跪之权···吴慎、王厘,此间暂无尔等之事,且先去偏殿候着吧。”
那出声呵斥刘宽的中年官员又皱眉深深看了刘宽一眼,便跟另一名官员一起退出了奉先殿。
刘宽这才向朱元璋、朱标行揖礼,“见过陛下,见过太子殿下。”
朱标微笑颔首。
朱元璋则开门见山地道:“刘公子,咱听标儿说,你有一物名为手机,可千里传讯,亦可映入天地万物为画作?”
刘宽对手机、电脑相关的问题早有准备,闻言道:“回陛下,微臣是带了一部手机,不过在大明已经失去通讯、上网的作用,只能用来照相,或是放点音乐、视频了。”
朱元璋一时听不懂,索性道:“可能给咱看看?”
“当然可以。”
刘宽取下背包,拿出手机。
御陛旁边的太监过来小心接了,略微检查了下,便送到了朱元璋龙案上。
朱元璋拿着手机看了看,发现完全看不出这东西的作用,甚至看不出其材质——其中一部分似是金铁、水晶,剩余的就不清楚了。
“这手机怎么用?”朱元璋问。
不待刘宽回答,朱标便道:“父皇,这手机乃刘公子私物,已认他为主,须得有他的指纹、口令,方可开启。”
“刘公子,是这样吗?”
刘宽本想自己引出“手机已认主”的说法,避免被朱元璋强要了去,没想到朱标替他说了。
听老朱问起,他便顺水推舟地道:“是。”
“那你来开启,让朕看看。”
刘宽看了眼高高在上的御陛、龙椅,道:“微臣不敢上去。”
朱元璋哈哈一笑,“那咱下来便是。”
说完,朱元璋就拿着手机来到刘宽面前。
殿内唯二的两名太监,都看得暗暗吃惊,将刘宽在朱元璋心中的地位又调高了一个层次。
刘宽当着朱元璋的面,用指纹解锁了屏幕,然后递回去。
朱元璋见手机屏幕发亮,上面还有些奇怪却精致的图案,一时惊奇不已。
好不容易回过神来,既是以老朱的胆量,也不敢乱动,便问:“这也是后世人造的?”
刘宽点头,“是,不过是高科技物品,大明怕是两三百年内都没希望造出来。”
“高科技···”朱元璋看着手机沉吟,“有多高?”
刘宽想了想,道:“如果说造火车、修铁路的科技含量有二三层楼高,那么造跨江大桥便有五六层楼那么高。”
“而造手机嘛,至少也有十层楼那么高。”
刘宽的解释太过形象,竟让朱元璋一时无言。
回过神,他又道:“标儿说你们昨日曾用这手机照相?如何弄的,教教咱?”
听见朱元璋用商量的语气跟刘宽说话,殿内两名太监就更吃惊了。
不过他们纵使一个只摸过手机,一个只能远远看着,也能知晓此物神奇。
刘宽从后世而来,又拥有如此神奇之物,能让朱元璋特殊对待倒也合理。
刘宽笑了笑,便手把手地教老朱用手机照相。
结果老朱跟昨天的朱标差不多,学会手机照相后,立马玩儿嗨了。
先是跟朱标、刘宽乃至两名太监合影,随即又拍奉先殿,乃至到外面去拍其他建筑物。
但他嗨的时间要比朱标短得多,不待刘宽提醒,便归还了手机。
也没询问“听音乐、看视频”的事,估计是没听懂。
“这手机好是好,可惜我大明如今不能造。”这么感叹了句,朱元璋便回到龙椅上坐下。
刘宽没接他的话。
朱元璋见状,便进入下一个话题。
“咱准备建立内阁、军机处,好早些帮咱和标儿分担国务。对此,你可有建议?”
刘宽想了想,决定按照昨日的想法,帮朱元璋早些塑造成熟的朝廷体制,好方便他后面做事。
于是道,“陛下确实可以参照后世,直接建立成熟的内阁、军机处体制。”
“另外,自陛下之后,大明六部又恢复了一个尚书的制度。”
“后面的清朝也差不多,只因提防汉人,才多设了个满尚书职位,专由满人任职。”
“陛下既要增设内阁、军机处,不如让六部一起改制,令朝廷体制更为合理。”
听了刘宽这番话,朱元璋不由面无表情地道:“你是说咱一部设四五个尚书不合理?”
刘宽沉默,心里则道:合不合理你不清楚?
就在朱标和两名太监都感觉殿内气氛似乎变得紧张时,朱元璋忽的一笑,“你倒是敢说——你可知咱为何一部设几个尚书?”
刘宽道:“陛下觉得一部尚书权力太大了?”
朱元璋道,“这确实是一大原因,另一个原因是,就咱现在的这些个尚书,里面能管好一部事务的,两个都未必能挑出来。”
刘宽觉得,朱元璋这么说,未必代表明初的文臣能力多拉跨。
很有可能是朱元璋个人能力太强,才对臣子表现出的能力不太满意。
就像他自己精力过人,可以一日日地肝国务,便以为朱标该能如此一样。
刘宽思考时,朱元璋继续道:“你若能帮咱解决这两个问题,咱不是不能考虑让一部只有一个尚书。”
听到这话,刘宽忽的心中一动,道:“这两个问题其实很好解决——陛下与其一部设多个尚书,倒不如将六部拆分一下。”
拆分六部?
朱元璋听了眼睛一亮。
朱标也是如此。
刘宽又道,“其实若大明接下来弘扬科学、发展科技,开启大航海,将很快迈入我们后世人所说的工业革命时期,随之进入工业时代。”
“而六部是农耕时期数个封建王朝所探索出的体制,并不太适合工业时代。”
“工业时代朝廷各方面需要管控的事务将更加繁杂,所以,即便为了大明的快速发展做准备,也该拆分六部。”
“若六部变成八部、十部乃至十二部,一部尚书权力自然小了些,管理的事务也更少。”
“且在早期而言,对尚书能力的要求自然也就降低了些。”
说到这里,刘宽停了下来,给老朱、小朱思考的时间。
他这番言论虽是大白话,可一则说的是后世普通话,二则用了不少新词,老朱、小朱肯定是做不到一听就懂的。
至少得消化、思考一会儿。
少顷,朱元璋问:“那依你之见,六部具体该拆分为几部,其职能又该如何划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