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唐华章 第492章 寻找新的突破口

“安禄山这个乱臣贼子,我誓要杀了他,清理门户!”

安思顺现在总算相信安禄山是造反的主谋了,咬牙切齿的请求带兵前往常山郡支援魏王李琚。

太原城内目前有两万兵马枕戈待命,随时准备驰援三个方向。

一个是北边的雁门关,一个是太行山东边的常山郡,另外倘若杜希望率领的主力陷入不利局面,也需要支援。

但留守太原的王维和王昌龄都是文官,统兵作战显然不是他们的强项,所以杜希望决定派遣安思顺返回太原,率领一万五千人东出井陉,前往常山救援李琚。

“救援常山的重任就落在安将军的身上了。”

杜希望亲自为安思顺饯行。

“大总管请放心,安思顺此去必解常山之围!”

安思顺辞别杜希望,带了百余名亲信扬鞭策马,向北奔太原方向而去。

就在杜希望这个河东道行军大总管感受到巨大压力的时候,又有情报从雁门关传来。

不过,这次是好消息!

史思明在对雁门关尝试着发动了一次小规模的攻击之后,便引兵退却,率部走飞狐陉穿越太行山进入了河北道境内,不知是要协助崔乾佑攻打常山,还是协助安禄山进攻坐镇平原的王忠嗣?

“命薛泰、吴恪守出兵收复朔州与云州。”

杜希望绷紧的神经稍稍放松,立刻派遣使者赶往雁门关下达作战命令。

同时,又以河东道行军大总管的身份晓谕河东道治下各州县出榜募兵,每个州要在一个月内至少招募两千人,并集结到太原配备甲胄、兵器,接受操练。

杜希望的使者昼夜疾驰,以八百里加急的速度赶往关中,向李瑛禀报河东最新的战况。

此刻,李瑛已经率领主力大军移师京兆府境内的武功县,距离辛思廉部署的香积寺防线只剩下八十里路。

在这段时间内,南霁云、张守瑜、高秀岩三人攻城掠地,接连攻下了坊州、鄜州、丹州三地,目标直指华州境内的潼关。

死守长安的辛思廉总算看明白了李瑛的意图,他这是不打算和自己正面决战,而是采取迂回包抄的战术,先吃掉长安周围的州县,最后把长安变成一座孤城。

再加上洛阳朝廷连下三道圣旨,催促辛思廉出城与李瑛决战,不能龟缩在长安城内防守,朝廷交给你的任务是固守关中地区,而不是死守长安城。

担心灵州军进入华州攻陷潼关,辛思廉便派遣刘砥柱率领两万人前往同州阻挡南霁云的推进,同时命左领军卫大将军来曜与其子来瑱率领一万人前往潼关驻守,保障长安和洛阳的连通。

四万灵州军与刘砥柱率领的两万京军在郃阳县境内遭遇,南霁云凭借兵力优势以及边军强悍的战力,仅用了半天的时间就击溃了刘砥柱。

俘虏八千京军,阵斩六千,并把刘砥柱这个前任左监门卫大将军生擒活捉,派人押送到武功县献给天子。

刘砥柱遭到生擒后,南霁云挥兵长驱直入,一举拿下了同州治所冯翊县,剑指华州,虎视潼关。

辛思廉得知刘砥柱遭到活捉,不由得急火攻心。

当即修书一封上奏洛阳,恳请朝中大臣不要外行指挥内行,请你们闭上嘴巴!

你们要是不瞎指挥,长安或许还有守住的希望,你们要是指指点点,长安城或许连这个夏天都撑不住!

你们要是觉得我辛思廉不行,那就换帅,我宁愿做个冲锋陷阵的将军,也不愿做这个被人捉紧掣肘的元帅!

洛阳朝廷在接到辛思廉的奏折之后,这才感到了事情的严重性,照这个节奏下去,怕是长安难保……

长安如果保不住了,那洛阳还能保住吗?

李琦则替自己的岳父叫屈:“诸位都看到了,并非苏庆节用兵无能,换了辛思廉、刘砥柱一样屡战屡败,朕建议由河间郡王接替辛思廉担任关中大元帅。”

“临阵换帅岂是儿戏?”

武太后驳回了李琦的换帅请求,坚持继续使用辛思廉。

“事到如今,咱们只能死马当作活马医,继续让辛思廉担任副元帅。只要能守住长安,咱们就有在关中翻盘的机会。”

与大臣们商议一番,武太后马上命人给辛思廉下了一封诏书。

大致意思就是:关中战场往后就交给辛元帅全权指挥了,我们洛阳朝廷保证不再哔哔,相信辛爱卿一定能绝地反击,力挫逆贼李瑛,让长安城坚如磐石!

收到洛阳的诏书之后,辛思廉心中的怒火稍稍散去,当即拨给常凯旋两万人,让他前往华州治所郑县固守,保证长安—华州—潼关这条路线的畅通无阻,并严令常凯旋闭城死守,不许出战。

南霁云以战养战,一路不断收编各地的州兵,再加上整合了刘砥柱麾下的八千人马,从陇州绕了一个大圈到岐州,麾下的兵马非但没有减少,反而扩充到了将近六万。

大队人马行进在驿道上,旌旗招展,浩浩荡荡。

南霁云兵临郑县城下,围而不打,并派使者赶往武功县向李瑛禀报,请示下一步的作战计划,是强攻郑县,还是合围长安?

数日后,坐镇武功县的李瑛先后收到了杜希望和南霁云的书信,便召集李泌、颜杲卿、仆固怀恩、李楷洛等人共商对策。

经过半天的商议,最终由李瑛一锤定音。

“马上给魏王修书,让他放弃常山郡,退守井陉道娘子关,把河北暂时让给张安叛军。我们先集中力量灭掉李琦集团,再回头收拾幽州这些叛贼。”

李瑛不想像历史上的唐肃宗那样放弃安西、北庭,把大量的边兵抽调回来平叛,又没有足够的实力同时压制李琦集团与李璘集团,只能先集中力量解决掉李琦,再反攻幽州叛军。

张守珪、安禄山手中的十万边兵精锐善战,其战斗力绝对在京军之上,在裹挟了大量百姓加入的情况下,张安叛军的兵力已经暴增到接近二十万,凭李琚和王忠嗣手中有限的兵马肯定无法遏制其发展。

与其让李琚死守常山郡,还不如暂避其锋,保存兵力。

“娘子关地形险要,留下一万人固守足可保障井陉道固若金汤。而且安禄山觊觎的方向肯定是向南推进,在此囤积重兵会造成浪费。”

李瑛指着悬挂在墙上的巨大舆图,向手下的文武推演当前的局势。

“留下安思顺率一万人拱卫娘子关即可,魏王李琚率领从常山撤出来的两万人马绕道前往潞州,让杜希望再拨给他两万人,自壶关南下,渡黄河,直插洛阳!

“洛阳朝廷不是集结重兵在长安与我们决战嘛,那就给他来个中心开花!”

颜杲卿捻着胡须沉吟:“四万人马怕是无法撼动洛阳吧?”

“这支队伍的作用是虚张声势,只要有一支兵马逼近洛阳,武氏母子肯定会吓得魂飞魄散。

“而且也会让长安、潞州的叛军军心动荡,出现逃亡甚至倒戈,我军就能轻松拿下长安!”

李瑛背负双手笑着解释,随即话锋一转。

“当然,朕猜测洛阳城内的叛军也不会太多,估计也就四五万人。如果指挥得当,说不定真能先长安一步攻破洛阳也不一定!”

想到这里,李瑛决定启用李光弼担任南下洛阳的主将。

“把魏王给朕调到关中来,让李光弼担任这支队伍的主将,田神玉和岑参作为副手协助。”

旁边的雷万春提醒道:“陛下,还有那个谪仙人,你得把他也调到关中来,免得在他在李光弼身边指手画脚,影响大局。”

“哈哈……雷卿说的是,李光弼弃暗投明一个多月了,这李太白也该回来见朕了,莫非是在躲着朕?”

李瑛大笑着吩咐颜杲卿起草诏书,分别给魏王李琚、杜希望、李光弼等人下达“放弃河北,突袭洛阳”的战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