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大夏窃神权 第154章 收服胡文郎

分裂家?

庭院之中,夜色渐深,烛火通明。

胡文郎嘴角泛起苦笑,果然这不是一场简单的交易,恐怕周铁衣心里想的,是将家从儒家手里面抢过去吧。

只是这一条目的,就是谋国之策!

周铁衣微微后仰,手掌撑着地面,舒服地伸了个懒腰,宽阔的肩膀遮挡住光辉,投下阴影。

“若兄长心里面有什么道德约束,只管怪在我身上就好,反正我都是弄臣了,也不在乎背上多一点骂名。”

“而且就算没有兄长帮助,家那么喜欢‘搏名’,重赏之下必有勇夫,到时候我帮别人起势,再对家动刀子,兄长可不要怪我刀子锋利啊。”

这是赤裸裸的威胁之语,胡文郎听得出来。

周铁衣之所以愿意当圣上手中的利刃,最大的一个原因,就是怕刀子掌握在别人手中。

现在,这个难题也落在了胡文郎的身上。

一边是可能入一品的机会,一边是道统的兴衰。

周铁衣或许没有本事帮别人证一品,但他绝对有本事祸乱这一代的家,这一点,周铁衣已经证明了自己的能力。

墨妃看眼前的场景有趣极了,嘴角笑容扩张,映照着烛火,她非但没有帮胡文郎插科打诨,反而声音透出一股子诡异,“文郎,周家二哥问你话呢,你倒是答啊,是帮还是不帮?”

周铁衣诧异地看了一眼声音鬼魅的墨妃,看来这书中娘子,没有血肉束缚,性情当真是古怪!

胡文郎也是个有决断的,不过十几息,就说道,“若是我看不到入一品的机缘,那么自会离去。”

周铁衣哈哈一笑,伸出手掌,“一言为定。”

胡文郎也伸出手掌,双掌相击,算是立下誓言。

既然已经谈好了初步的意向,周铁衣也没有进一步说该怎么做,这不急,得等天后来找自己。

他站起身来,看了看小院,笑道,“这院子狭小了些,不若你与墨妃搬到我周府来住。”

他话语用的是肯定句。

胡文郎还没有收心,对于这样的聪明人,掌握不了其心思,至少要能够掌握其肉体。

胡文郎求助地看了一眼周铁戈。

周铁戈将头偏过去,看地面,这件事上他当然不会拆自己弟弟的台。

周铁衣也没有催,就静静地站着,等胡文郎回话。

胡文郎最终叹息一声,这投名状得交,于是抱拳说道,“谢周总旗好意。”

周铁衣连忙上前,扶住胡文郎的手臂,笑道,“何须此言,以后都是一家人。”

墨妃见此情形,有趣极了,说道,“我多久没有见到文郎吃瘪了,今日一见,才知道周家二哥的手段。”

······

一个时辰后,收拾了些紧要物品,云香马车驶出胡家宅院,剩下的东西可以来日请下人来收拾。

返回了周府,周铁衣将管事戴胜找来。

“戴管事,伱去安排上等院落,给胡文郎兄长和墨妃居住,以后他俩的用度,从我账上支取。”

胡文郎既然已经跟着来了周府,心思自然收敛了不少,只是恶狠狠地想到,你可是说从你账上支取的,我怎么都得回本才是!

现在花周铁衣的银子,是他唯一的报复手段了。

戴胜点头,不过他没有立刻离开,而是隐晦地看了一眼胡文郎。

周铁衣笑道,“戴管事,有话直说,这里都是自己人。”

戴胜想了想,命下人取来一盆牡丹花,开口说道,“这花是宫里天后娘娘今日赏赐的。”

周铁衣看这花的第一眼,就明白自己等待的时机来了。

天后反应真的快啊。

他在心里叹道,他现在倒是宁愿天后反应慢一点。

下人将花摆在周铁衣和周铁戈中间。

周铁衣手掌触碰着娇嫩的牡丹花,上面的枝叶明显才修剪过,让整盆牡丹花的风韵更上一层楼。

周铁衣哈哈一笑,对着胡文郎,指着牡丹花说道,“胡兄,你来看看这牡丹花,开得如何?”

胡文郎站起身,凑近牡丹花,仔细看了看。

这牡丹花自然是开得极好。

但大家都知道天后和周家有间隙,怎么突然想着送一盆牡丹花来了?

求和?

不可能。

天后才得到天京卫的权柄,算是弥补了一部分兵权上的不足……

等等!

天后得到了天京卫的权柄,对于羽林军的权柄就不那么看重了,她和周家的矛盾算是缓和。

所以现在天后面对的主要矛盾,恰恰是原本握着天京卫的儒家!

国出妖孽……

这句话不仅要应在周铁衣身上,也要应在天后身上。

天后不得不通过周铁衣这柄利刃,再斩儒家一次!

所以这牡丹花枝叶才修剪得这么好。

胡文郎眼珠子转动,已经有了答案,他拱了拱手,说道,“修花如治国,天后手段高超。”

见胡文郎已经看懂了,是个聪明人,不是废物,周铁衣哈哈一笑,对着戴胜说道,“戴管事,你明日去将梅俊苍请到府中,我有事吩咐。”

随后他看向胡文郎,“你明天早上过了巳时也来我麒麟阁中,工作来了!”

入夜,麒麟阁中。

周铁衣等白梅磨好墨,写了一篇文章,让下人连夜带着到长孙丹那里落笔,明日就可以送到宫中去。

······

四月初九,晨会日。

晨钟奏响,一位位身穿飞禽走兽服的大臣们踏着晨曦,穿过汉白玉廊桥,远远眺望了一眼已经重修被修整完善的太和殿,然后低头进入金銮殿之中。

今天进入大殿中的群臣们神色诡异,太和殿被雷劈,这件事说大不大,说小不小,按理来说,圣上怎么都该上朝安抚一下民心。

但那御座之上,仍然空空如也。

掌印大太监薛明浩如往常一样说道,“诸位大臣,若有奏疏,移交至三司处。”

这一次,他连理由都不给了。

众位大臣在心中叹息一声,有知道更多详情的,更是想道,看来圣上不在修道上积累足够的道行,能够抵挡住国运侵蚀,是绝对不会再上早朝的了。

(本章完)


本章换源阅读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