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西伯利亚打地鼠 第744章 博采众长

彩色的俄罗斯国旗,是通过人工着色方式实现的,由于成本和效率考虑,只有最后这一个镜头是彩色的。

恰恰只有一个镜头,才给观众留下了最深刻的印象。

《生死关头》不仅是第一部有声电影,而且还是第一部彩**,这不仅给观众带来了全新的体验,也刷新了观众对于俄罗斯的认知。

谁说俄罗斯的科技落后来着,俄罗斯可是全世界最先把装甲战车和飞机应用于战场的国家。

俄罗斯人的野蛮,是人类在艰苦环境中不屈精神的最佳体现。

对比欧洲各国虚伪的政客,已经开始有评论家用“坦率”和“不屑同流合污”来形容经常在国际联盟大放厥词的小尼古拉。

以前俄罗斯大公在欧洲各国民众心目中的形象,可都是和“野蛮”、“奢侈无度”、“荒诞不经”等负面词汇联系在一起的。

《生死关头》中呈现的俄罗斯是完美的乌托邦形态,文官不贪财,武官不怕死,普通人即便面对绝境也会保持乐观顽强精神,充分体现了俄罗斯人的精神内核——

或者说是俄罗斯人向往的精神。

电影中肯定有一些情节是虚构的,但艺术本来就源于生活高于生活,面对质疑,自有大儒辩经。

《生死关头》在欧洲各国上映后,俄罗斯又迎来一波入籍高峰。

这两年以英法为首的欧洲国家,对于俄罗斯的新闻审核极为严格,尤其俄罗斯针对普通人的各种福利,在欧洲国家看不到任何报道,民众想要了解俄罗斯,只能通过其他途径。

《生死关头》就像一场盛宴,将精心包装之后的俄罗斯推荐给沙漠中饥渴难耐的旅人,根本没有人能拒绝这种邀请。

欧洲人对于国家的感情其实是很淡薄的。

华人提及东大历史,动不动就是四大发明,上下五千年,我们祖先用筷子不用刀叉是因为嫌弃刀叉太粗鲁,你们祖先不用刀叉是因为你们不会造。

欧洲人的历史乏善可陈,整个中世纪用黑暗时代四个字就可以一笔带过,一直到文艺复兴——

呵,从来没有拥有过的东西,复兴又从何谈起呢。

这就是欧洲拼命贬低东方历史的原因。

我祖上没有的东西,你也不能有。

乔治有时候不得不佩服欧洲人睁着眼睛说瞎话的能力,明明是因为分赃不均引发的世界大战,都能解读成正义对邪恶之战,都不用说几千年,这才短短几年前的事,都能颠倒黑白。

当然乔治也没有嘲笑欧洲人的资格,因为俄罗斯也正在做同样的事。

英波石油公司倒闭后,波斯石油开采陷入停滞。

并非没有人想接手油田,多家英国企业主动和波斯**接触,希望继续开发波斯石油。

连洛克菲勒都忍不住想插一脚,主动和德米特里联系,试探联手开发波斯石油的可能性。

德米特里充分展示俄罗斯大公的傲慢,对洛克菲勒的示好置之不理。

俄罗斯想开发波斯石油,用得着和美国人联手?

美国第一口具备商业价值的油井,直到1859年才出现,洛克菲勒是在1863年涉足石油行业,1870年成立标准石油。

俄罗斯早在1834年就成立了第一座石油蒸馏厂,比美国人至少早了25年。

和洛克菲勒一样,所有和波斯**主动联系的英国企业,在考察了波斯的具体情况后,纷纷知难而退。

波斯**对于石油开采持开放态度,谁想来谈合作,都来者不拒。

有英波石油公司的遭遇在前,任谁想开采波斯石油,都要考虑能不能应对波斯的恶劣环境。

波斯**承认,限于自身实力弱小,无法保证油田安全。

也有人联系英国**,希望英国**以国家名义开发波斯石油。

这同样无法解决安全问题,因为受《英俄圣彼得堡条约》限制,英国无法在波斯驻军。

所以现在的情况就是,明明英国对于石油的需求越来越高,波斯也有石油,英国却不得不忍受来自俄罗斯和美国的高价石油。

正常情况下,俄罗斯应该闷声发大财才对。

可是最近这段时间,欧洲却有人将波斯的治安恶化,归咎为美国人的暗中策划。

想想也很合理。

如果欧洲石油自给自足,那么对美国石油的依赖就将大大减少,所以洛克菲勒完全有理由打击英波石油公司。

结合洛克菲勒想和俄罗斯合作,却被俄罗斯的德米特里大公拒绝,美国人的阴险呼之欲出。

就在一个月前,汉志国王侯赛因·阿里突然宣布,不会为在汉志境内探险的冒险者提供保护。

这给在世界各地横行无忌的冒险家们,劈头盖脸浇了一盆冷水。

石油这种东西,和地质学结合极为紧密,很多欧洲地质学家针对波斯湾沿岸的地质,认为波斯湾周边存在着大量石油。

达西斯就是基于这一理论,在波斯找到了油田,继而创办英波石油公司。

英波石油公司的倒闭,不仅没有为冒险家们敲响警钟,反而做出了最佳示范,让无数冒险家跃跃欲试。

只要能找到石油,即便自己不开发,将油田的位置卖给大公司,也能获得一大笔利润。

侯赛因·阿里的警告,不在于能否为探险家提供保护,而是汉志王国在发布这个声明之后,再有冒险家进入汉志,就将面对汉志人无穷无尽的追杀。

都不用追杀。

只需向导将冒险家引入沙漠,冒险家就等着渴死饿死吧。

5月底,菲利克斯接到来自伦敦的电报,英国**希望和尤苏波夫家族共同开发波斯境内的石油。

菲利克斯接到这个电报的时候,正和乔治一起观看飞行鱼雷实验。

为乔治和菲利克斯演示飞行鱼雷的,是德国人乔治·威廉·冯·西门子。

乔治·西门子是西门子公司**卡尔·西门子的侄子,他在1914年开始了对飞行鱼雷的研究。

飞行鱼雷是一种可以远程操控,并能够以滑翔方式飞行的遥控武器。

1918年,乔治·西门子研发的飞行鱼雷,最远可操纵距离已经达到4公里。

就在乔治·西门子想向威廉二世推荐他的研究成果的时候,德国战败灭亡,研究中断。

西伯利亚银行和德意志银行签订协议后,亚历山大从德国人提供的资料库中选中飞行鱼雷进行资助,并从阿穆尔寻找相关技术人员前往德国西门子,和乔治·西门子联合研发。

“我们现在的遥控鱼雷,最远可操纵距离已经达到6公里,并成功于半个月前,通过了海军部的验收。”

亚历山大很高兴,遥控鱼雷将有效提高鱼雷的命中率。

华盛顿海军会议之规定了主力舰和航空母舰的吨位,针对潜艇,并没有达成一致。

英国出于自身利益考虑,在华盛顿海军会议中要求各国停止对潜艇的研究,限制潜艇发展。

都不用彼得出头,法国首先表示反对。

法国人造潜艇倒也不是威胁皇家海军,而是研究地中海的海底植物。

这是法国代表的原话。

“我们为什么不直接建造更多战列舰呢?”

菲利克斯需要的,是海军带来的威慑力。

潜艇这玩意儿躲在水面下,数量再多,战斗力再强大,对手也不知道。

战列舰的意义除了作战之外,更多体现在威慑力上。

现在提起英国,人们第一个想起的就是皇家海军。

如果某一天,皇家海军失去威慑力,那将是大英帝国的末日。

乔治想的不是战列舰,而是火箭炮。

世界大战中,俄罗斯火箭炮发挥了巨大作用,有效弥补了俄罗斯炮兵火力不足的窘境。

德国乔治研究的鱼雷虽然号称是飞行鱼雷,实际上还不能真正的飞行,只能在水中遥控。

俄罗斯已经拥有相对比较成熟的火箭炮技术。

如果将俄罗斯的火箭炮技术,和西门子的遥控技术结合起来,V2火箭能否提前面世?

乔治很好奇。

如果V2火箭能提前面世,那么战争又将进入一个崭新阶段,英国人引以为傲的皇家海军也将不复以往,威慑力大打折扣。

英国之所以重点发展海军忽视陆军,关键在于英吉利海峡。

只要皇家海军保证优势地位,就没有欧洲国家可以对英国本土构成真正的威胁。

飞艇和飞机都已经在世界大战中得到应用,皇家海军的威慑力已经动摇。

飞艇和飞机毕竟得飞过英吉利海峡,才能进入英国本土上空。

火箭可以轻松穿过英吉利海峡,对英国本土发动攻击。

乔治将自己的构想告诉卡尔波夫,让卡尔波夫组织团队进行研究。

这个研究就不需要和德国人进行合作了。

也不是不行。

合作还是要合作的,不过卡尔波夫要成立两套班子,一套阵容和德国人进行合作,一套阵容单独研究,博采众长才是王道。

虽然飞行鱼雷名不副实,给俄军带来的提升有限。

飞行鱼雷的出现还是提醒乔治,应该加大对德国科技的重视力度。

(本章完)


本章换源阅读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