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步设计:根据需求分析结果,进行火箭的总体设计和概念设计,包括选择发动机类型、燃料系统、控制系统等。
详细设计:在初步设计的基础上,进行各部件和系统的详细设计,包括结构、材料、制造工艺等。
可以说,研发设计是火箭发动机制造最难的一个环节,是同时也是投入最大,消耗最多的一个环节。
如果完成了研发设计阶段,等于说,火箭发动机的制造已经成功了一半。
这将会大大节省航天局推进嫦娥计划的时间。
很多人开始畅想,或许都用不半年时间,他们就能亲眼看见航天局的火箭载着无人探测车,奔赴月球。
那时,华夏就会成为全世界第三个拥有探测月球能力的国家。
·
既然会议已经明确了目标,在座的领导们分别领到了任务,回归他们所在的系统。
科研人员的执行能力还是很强了,会议结束当天,航天局各个系统就开始疯狂运转起来。
首先是,展开采购工作。
当采购部门看着密密麻麻的材料清单的时候,既兴奋又头疼。
兴奋的是,航天局似乎要有大动作了。
因为 ,这几年,航天局一直没有取得什么突破,采购部的业务可以说是寥寥无几,虽然很闲,但是福利待遇也降低了不少。
这些福利待遇都是隐形的。
他们出去采购的时候,多多少少都会捞的一点油水,当然这是在政策范围之内的特殊补贴,就好像研发部门有研发津贴,制造部门有制造奖励一样。
如今,航天局的大动作将会带来源源不断的材料清单,供采购部门执行,让他们的隐形福利又回来了。
然而,令他们头疼的是,清单上的很多材料,极其特殊,首先是非常稀缺,其次是非常昂贵,很多属于国家战略资源,就连航天局都要向上面申请打报告才能采购。
可以说,这些材料哪怕是航天局这么特殊的单位,整天和研发火箭卫星打交道,都很少见。
所以,当他们怀着忐忑的心情,去到领导那里打报告的时候,已经做好了不被批准的准备。
然而,令他们没想到的是,就在他们即将做好无功而返的心理准备的时候,主管材料的领导居然非常爽快的答应了,这让采购部的工作人员们无比诧异。
那位领导笑着解释,那都是看在赵总工程师的的面子上,才会这么痛快,因为赵总工在他们来之前就给主管材料的领导打过招呼。
采购部的工作人员恍然,原来是赵总工的插手,这下最难的活都被赵总工干了,还要啥自行车,他们自然是无比欣喜。
随着一批批材料源源不断的被运送回航天局,火箭发动机的零部件制造也在如火如荼的进行着。
在赵承平的亲自主持下,制造部门的人从无头苍蝇开始变得有序起来。
如果只是寻常的火箭或者卫星的零部件制造工作,这些工作人员自然是得心应手,但是,现在要造的可是可控核聚变航天发动机,对于他们而言就是一个陌生的领域,所以,必须要有人指导才行。
制造部门的工作人员根据设计图,结合赵承平的指导,按照设计要求制造火箭发动机,包括燃烧室、喷管、涡轮泵等关键部件的制造和装配。
这一过程顺利完成。
下一步,就是将发动机和火箭的各个零部件进行装配与集成,形成完整的火箭架构。
然而,在装配的过程中,赵承平却发现了一个问题,他设计的可控核聚变火箭发动机与航天局的设计的火箭不是很匹配。
原因在于,他们之前根本没有考虑到会采用可控核聚变为动力的发动机。
所以,很多参数无法一一对应,如果强行组装的话,会导致火箭无法正常运转。
于是制造过程被迫中断,航天局紧急召开会议。
很多人提出建议,要将火箭进行微调,以适应赵承平设计的发动机。
然而赵承平却提出,要对火箭进行大改,如果不大改,只是微调的话,发动机将无法适配火箭的工作需要。
如何强行装配,只要一个参数对不上,后果不堪设想!
此话一出,所有人震惊不已。
因为说是要大改,其实和重新设计制造没有什么区别。
但是,很多人却心里嘀咕。
这个火箭可是航天局众人这几年的唯一心血,经过无数次论证,投入了大量的时间精力以及人力物力才打造出来的结晶。
难道,就因为赵承平的一句话,就要推翻他们的心血吗?
很多人心中不甘。
于是,他们反驳道:“赵总工,不是我们不相信你,只是,这个火箭结构是航天局集体智慧的结晶,凝聚了很多人的心血,可以说,我们夜以继日,不眠不休,有家不回的几年工作,就是为了将它造出来,大家实在不想推翻它。”
“更何况,它造价高昂,如果全部推倒下,之前的经费就全部打水漂了!”
“难道就没有更好的办法,对现有的架构进行微调,以适配可控核聚变发动机吗?”
赵承平摇摇头:“抱歉,必须得推翻再造,否则的话,如果强行匹配,后果更加不堪设想,我这是基于安全性考虑,航天工作容不得一丝一毫的差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