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袁熙传 强龙

189年,洛阳。

洛阳上西门,众洛阳守军眼睁睁地,看着一队队的西凉铁骑,奔腾涌进了洛阳城,直奔皇宫而去。

因为,洛阳城里,四处混乱,他们没有接到,主帅命令,也不敢轻举妄动,不过,也来不及了。

宫门外袁术、曹操等人,看着与他们,对恃的西凉铁骑,心里都有些惊慌,他们哪经过这种阵势。

也料不到董卓,竟然,已经来到了洛阳。

在没有号令的情况下,竟然私自纵兵进城,显然,董卓是根本瞧不上,袁术和曹操,这帮少爷兵的。

而袁绍他们的兵马,不是在城里,搜捕宦官**,就是派出城,去寻找少帝,在缺少兵力的情况下。

袁术、曹操/他们,眼睁睁看着,西凉骑兵,逐渐控制住了,皇宫周围,即便冲突又能如何,打的过吗。

有的时候,中央**的战力,也就那么一回事。

和平年代,扯扯虎皮,威慑一下还行,真要和边防军干架,那还是算了吧。君不见,天宝年间,安禄山的边防军,把大唐的中央禁军,打的不要不要的。

不久后,董卓簇拥着少帝,和一干大臣,回到了宫中。少帝回到宫中后,董卓请令少帝,大赦天下。

改年号,将光熹元年,改为,昭宁元年。

自此,董卓大军,屯驻洛阳城外。

董卓的谋士,兼女婿李儒,提醒他应该,以救驾有功为名,大肆封赏了一众名士,这让董卓威望日盛。

确实,也收买了,一些朝臣,中下层官员。

有一句诗,怎么说的来,周公恐惧流言日,王莽谦恭未篡时。向使当初身便死,一生真伪复谁知?

这里形容,前期的董卓,也是合适的。

自古以来,善始者多,善终者少,倘若,能始终如一,便是了不得了,唐朝末年,朱温便是。

未几日,并州刺史丁原,也率领大军前来。

在袁隗和袁绍,一系列操作下,少帝封丁原为执金吾,又封董卓为司空,领并州牧。

袁家的策略,本身没错,也有操作性。

不过,他们没想到,吕布竟然,惯杀义父。

洛阳,董卓暂时居所。

“吾于北邙救驾有功,少帝却是封吾,司空领并州牧,吾心中甚是不平。”董卓用力拍着案几。

李儒拱手说道,“此乃离间计也。”

董卓有些无奈,“我亦明白,为之奈何?”

“若与丁原硬碰,不一定能胜,为今之计,唯有等候张济、徐荣等人,率大军前来,再行计较。”

李儒看了眼董卓,然后,组织了一下措辞。

如今,董卓的先行部队,只有几千之数。而丁原带来的,并州士卒,已经达到了,三万之多,就在城外。

“不行,太慢了,若丁原与袁绍等人,联合出兵攻我等,那就坏了。”董卓眉头一皱,细细思量着。

他明白,自己明面上,确实唬住了,这里大部分人,但是,这是董卓最弱之时,实在是外强中干。

而且,还有一个袁绍,在一旁虎视眈眈。

西园军虽弱,但是,真的硬碰,也不明智。

“主公,每夜可令,三千士卒出营,第二日早上,再装作三万大军,开入营中,如是者数日。丁原、袁绍等人,当疑主公,已有十万大军,开赴洛阳,丁原等自不敢妄动,可拖一时。”闻言,李儒快速,计算着。

进入洛阳后,袁绍和丁原合流,形势巨变。

董卓不再占据优势,但是,李儒一顿微操下来,还真稳住了局面,袁绍等人,还真的有些,犯嘀咕。

那天,城西有一队军队前来,看人数约有三万人,打着董卓的旗号,而此军亦进入了,董卓营之中。

丁原和袁绍等人,收到消息,却是心中甚忧。

他们立即,开了个会议。但最后还是,对董卓的大军,有所顾忌,不敢贸然开战,决定仔细留意。

又过几日,董卓军营中,屯驻了“十万”大军。

这令不明真相的,丁原、袁绍,更是忌惮不已。

董卓忧虑道,“今袁绍势大,文优有何良策?”

“原何进部将吴匡,与何苗有隙,主公如助其杀之,当可收编何苗,所领之北军,此乃救急之策也。”

李儒脑速飞转,突然,他笑着说道。

董卓大笑道,“文忧此计大妙。若收编何苗大军,吾即可,掌洛阳四门,如此,洛阳即在吾手中也。”

“主公,事不宜迟,当寻一说客,去游说吴匡,则大事可成矣。”李儒赶紧劝道,毕竟,形势危急。

“文优,那何人可为说客?”

董卓点了点头,表示赞许,接着问道。

李儒徐徐道来,“当让主公之亲弟,董旻前往。”

“就依文优之策,我无忧矣,吾有文优,可抵十万雄兵也。”闻言,董卓大喜过望,他拍了拍李儒。

李儒连忙谦虚道,“不敢,主公过誉了。”

袁绍势力,是**联盟,具有先天不稳定性,被董卓逐个击破。董卓的计划,有效迷惑了,袁绍等人。

当董卓行了几日,虚张声势之计后的晚上。

董卓之弟董旻,寻到了吴匡。

董旻将董卓欲连吴匡,诛杀何苗之事,说了一遍。

“吾愿为大将军报仇。”吴匡念平日,何进对自己有恩,便决定联合董卓,诛杀何苗,为何进报仇。

董旻立即说出了,董卓之前交代的计划。

吴匡立即,领着手下士卒,以为何进报仇为名,杀入了何苗府中,将何苗一家老小,都通通杀尽。

之后,董旻将吴匡,带到见董卓,通过一番言语,董卓收服吴匡,而董旻则奉令,去接收何苗部队。

如此一夜之间,董卓就收编了何进、何苗,所率领的三万多北军。原先西园军有五万,被袁绍等人,收编两万多精兵,这三万多是,未被收编或者老弱。

不过这不重要,能削弱袁绍就行。

从此,董卓和袁绍,又形成均势。历史的节点,有时候,就是被小人物,所改变,所以,不要轻视任何人。

当时袁绍等人,一下也吃不下,那么多军队。

毕竟,养军队可是,需要钱粮的,所以,又白白便宜了,大魔王董卓,不过,起码明面上,力量相当了。

董卓收编了,何苗的军队之后,让本部人马,开进洛阳城中,有三万余大军的董卓,正式据守洛阳城。

如此,就算丁原,再多两倍军队,亦不能短期攻陷,重兵防守的洛阳,董卓如今,可谓是稳如泰山。只需耐心等候,十万西凉铁骑前来,即可动手,歼灭丁原。

从渤海起兵,到白马之战。

袁绍是灵魂人物,起着主导作用。他是起兵的策划者,和天下征伐的指挥者,是袁家真正的掌舵者。

在这一历史过程中,袁熙也立有大功。

他治军严整,战功卓著,特别是在,重大战役的,关键时刻,显示出了,自己的军事才华。但从全局看,他实际上处于,次要地位,但开国的却是,宣武帝袁熙。

为尊者诲,为了掩盖夺嫡,之争中的罪恶。

史官,刻意淡化了,袁绍在其中,发挥的作用。

以此来凸现,晋太宗宣武帝,袁熙的功绩。


本章换源阅读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