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丕于朝堂之上,郑重宣布休养生息之决策。尽管部分将领满心不甘,然主公之令如山,亦只能遵从。
自那以后,魏国境内农事大兴,水利工程纷纷动工。广袤农田之间,百姓辛勤劳作,呈现出一片繁忙的景象。在历经长久战乱之后,百姓终于迎来了一段相对和平稳定的生活,魏国的国力也在这悄然之中,如春日之苗,渐渐恢复。
在这一时期,司马懿愈发受到曹丕的重用。司马懿此人聪慧过人,心思缜密,对于天下局势有着超乎常人的敏锐洞察力。他时常与曹丕密谈,所献之策往往独具匠心,见解独到,因而深得曹丕的赏识。
一日,司马懿独自入宫求见曹丕。待左右之人退下后,司马懿神色凝重,上前说道:“主公,如今天下大势已然明晰,汉室衰微,名存实亡。自董卓之乱起,汉室便已无力掌控天下大局。如今我大魏根基稳固,民心归附,主公为何不顺天应命,取而代之呢?”
曹丕听闻此言,心中猛地一惊,然面上却不动声色,说道:“仲达,此事绝非小事,若贸然行事,恐怕会遭天下人非议啊。”
司马懿向前一步,拱手说道:“主公,自古以来,朝代更迭皆是顺应天时。如今汉室气数已尽,而主公雄才大略,深得民心。若能登上帝位,必定能够开创一番太平盛世,让百姓安居乐业。况且,如今蜀、吴皆已称帝,倘若我大魏仍旧奉汉室为正统,在名义上便已然落于下风了。”
曹丕陷入了沉思,其实他心中早有称帝的念头,只是一直有所顾虑。如今司马懿之言,恰似一把钥匙,正中他的心思。但他依旧有些担忧地说:“此事还需从长计议,朝中大臣们未必都会支持。”
司马懿微微一笑,自信满满地说道:“主公放心,朝中诸多大臣皆对主公忠心耿耿。只要主公下定决心,臣自会去说服众人。况且,如今魏国上下一心,只要主公一声令下,大事必成。”
在司马懿的不断劝说之下,曹丕终于下定了决心。此后,司马懿便在朝中暗中活动,联络支持曹丕称帝的大臣。他先是找到了华歆、王朗等德高望重的老臣,向他们阐明了曹丕称帝的必要性与可行性。这些老臣本就对汉室没有多少忠诚可言,又见司马懿说得在理,便纷纷表示支持。
而后,司马懿又联合了曹真、曹休等武将,他们对曹丕忠心不二,在得知主公有意称帝后,皆表示愿意全力拥护。一时间,朝中支持曹丕称帝的声音越来越高。
与此同时,司马懿还安排人在民间散布祥瑞之兆,说黄河之中现黄龙,魏国宫殿之上有凤凰栖息,暗示曹丕称帝乃是天命所归。百姓们本就饱受战乱之苦,渴望有一位强大的统治者能够带来和平与稳定。如今听闻这些祥瑞之事,心中也渐渐对曹丕称帝一事不再抵触。
一切准备就绪之后,曹丕在许昌举行了盛大的登基仪式。这一日,许昌城张灯结彩,皇宫前的广场上聚集了众多文武百官与百姓。曹丕身着华丽龙袍,头戴璀璨皇冠,在众人的簇拥之下登上了皇位。他俯瞰台下欢呼的人群,心中感慨万千。
“朕今日登基,是为魏文帝。自即日起,改元黄初,大赦天下。”曹丕的声音在广场上久久回荡,宣告着一个新朝代的开始。
曹丕称帝之后,大力整顿朝纲,推行一系列改革措施。他重用人才,加强中央集权,使得魏国的**愈发清明,国力也进一步增强。而他与司马懿之间的关系也愈发紧密,司马懿成为了他最为倚重的大臣之一。
随着曹丕称帝,天下局势愈发错综复杂,三国之间的争斗即将进入一个全新的阶段,一场更为激烈的风云变幻即将在这片乱世之中展开。
彼时,洛川正在宛城协助关羽处理各项事务,忽然接到刘备的紧急诏令,命他即刻返回成都。洛川不敢有丝毫耽搁,匆匆与关羽告别,快马加鞭踏上归程。
数日后,洛川风尘仆仆地抵达成都。稍作休整之后,他便前往丞相府拜访诸葛亮。此时的诸葛亮正在府中研读各地军情战报,听闻洛川前来,连忙起身相迎。
“洛川啊,你可算回来了。”诸葛亮微笑着说道,眼神之中透着几分欣慰。
洛川拱手行礼,急切地问道:“丞相,主公如此匆忙召我回来,可是有什么要紧之事?”
诸葛亮微微叹了口气,说道:“你还不知吧,曹丕已然称帝,改元黄初。这消息传来,整个蜀汉上下都震动了。”
洛川闻言,心中一凛,愤慨道:“竟有此事!曹丕此举,无疑是公然篡汉,实在是可恶至极。”
诸葛亮点点头,神色凝重地说:“如今局势复杂,我们必须商讨出应对之策。曹丕称帝后,魏国上下必定会更加团结一心,对我们蜀汉来说,这是个极大的威胁。”
洛川沉思片刻,说道:“丞相,以我之见,曹丕称帝虽然看似风光无限,但其实也给了我们蜀汉一个机会。”
诸葛亮眼中闪过一丝好奇,“哦?你且说说看。”
“曹丕篡汉,天下人皆知其逆贼行径,必定会有许多忠义之士对其不满。我们蜀汉一直以兴复汉室为己任,此时正可借此机会,昭告天下,谴责曹丕的罪行,凝聚人心。”洛川目光坚定地说道,“而且,我们也应当考虑主公进位称帝之事。”
诸葛亮抚须颔首,“我也正有此意。如今汉室已亡,若主公不称帝,我们在名义上便难以与曹丕抗衡。只有主公进位,才能继续扛起兴复汉室的大旗,号令天下。”
两人正说着,刘备派人来请他们前往宫中商议要事。洛川与诸葛亮对视一眼,便一同前往皇宫。
在宫中,刘备一脸怒容,拍案而起,怒道:“曹丕竖子,竟敢篡汉称帝,实在是欺人太甚!孤恨不得立刻兴兵讨伐,将其碎尸万段,为汉室报仇雪恨!”见诸葛亮和洛川进来,刘备急切地问道:“二位,孤欲兴兵讨贼,你们意下如何?”
诸葛亮上前一步,说道:“主公,兴兵讨伐曹丕,乃是正义之举。但如今我军刚刚拿下宛城,根基未稳,且粮草军备尚未完全充足,此时贸然出兵,胜算不大。”
洛川也接着说:“主公,丞相所言极是。再者,我们此时应当先解决名分问题。曹丕称帝后,天下局势大变,主公若不进位,我们在与曹魏的对抗中便会处于劣势。”
刘备皱了皱眉头,说道:“孤一直以兴复汉室为目标,若称帝,岂不是违背了初衷?”
洛川耐心解释道:“主公,如今汉室已亡,曹丕篡汉自立,我们称帝并非是为了个人私欲,而是为了延续汉室正统,为天下百姓谋福祉。只有主公称帝,才能让天下人看到我们兴复汉室的决心,也才能更好地凝聚各方力量。”
刘备听后,神色犹豫,说道:“孤德薄才疏,恐难以担当此重任,称帝之事,还需再议。”
众臣纷纷跪地恳请,刘备推辞不过。然而,待众人再次提及此事,刘备又道:“如今蜀汉初定,百废待兴,孤应先致力于治理国家,称帝之事,还是暂缓吧。”
但诸葛亮、洛川等一众臣僚依旧坚持,言辞恳切。刘备第三次推辞:“天下尚未安定,百姓仍在受苦,孤若此时称帝,恐遭人诟病。”
然而,众臣心意已决,再三劝说。刘备见此情景,长叹一声,最终抬起头,目光坚定地说:“既然诸位如此坚持,孤便顺应天命,进位称帝。但孤也不会忘记兴复汉室的重任,待时机成熟,定要讨伐曹丕,还天下一个太平。”
于是,在诸葛亮和洛川等人的筹备下,刘备开始紧锣密鼓地为称帝事宜做准备。
而此时的天下,因为曹丕的称帝已经暗流涌动,蜀汉的称帝之举无疑将再次掀起惊涛骇浪,三国之间的争斗愈发激烈,未来的局势充满了变数和挑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