盖里斯的农村调查,向那位湖南人取经不少,既有走访、也有研讨会。
在研讨会上,四五名村里的村民,各自家境不同、各自职责不同、各自的土地也不同。
他们之间或许存在矛盾纠纷、又或许存在亲缘关系。
起初还因为没接触过这种研讨会的形式颇为拘束,可当话匣子被打开后,村庄里十几年来各种鸡皮蒜毛的小事都被一股脑的倒了出来。
村口的大爷家有牛,村后头的年轻小伙子种了多少地看上哪家女儿,放羊能有多少收益,种地种出来的主粮又有多少能吃进自己嘴里,一年要交几次税、那收税的包税人真不是东西……
在那些稀碎的信息中,盖里斯开始梳理起这个村庄在经济上的面貌。
这个村庄叫做蒙特雷村,历史并不算长,向上可以追溯到鲍德温一世,率军征服外约旦地区,建立蒙特利尔堡垒时,也就是儒历1115年,距今为止也就七十年时间。
当然即便是七十年时间,对于中世纪的农民们来说,这也是四代人过去了。足以让他们认为脚下的土地才是故乡,也足以让他们之间产生贫富分化。
不过四代人的时间,所能产生的分化也并不是很夸张,没有发展出那种在农村里占据绝对多土地的地主阶层。
蒙特雷村大致上有八十户人家,比之先前的斯卡尔村要大上一些,这些人家中并无专职的匠人,哪怕有两位懂些木工活,也需要自己耕地养活自己。
这八十户人家基本都是自耕农,划分成分的话算是以中农为主。
至于所谓的地主,其实也不过是富农,总共五户。这些富户自家开荒出来的地比较多,光靠自家种不完,因此会让一些地比较少的家庭来租种部分。
如果是租佃地主家土地的话,佃户和地主家是各出一半的种子,然后佃户出力,到了丰收的时候,地主先拿一半的收成,剩下的则都归佃户。
像这类富户地主的典型代表便是卡多索以及村长。
至于在中国明清民国时代比较常见的无地雇农,则并不存在。
可以说这个时期的死海地区农村状况,同天朝还是有着极大差别的。
毕竟在拥有土地能当地主的情况下,居然不仅出一半种子,还只要求佃户五五分?这同民国的那群劣绅地主一比,可真就如菩萨下凡般仁慈。
可以说以蒙特雷村为代表的死海地区农村在人地矛盾上并不突出,更大的问题其实来源于上级领主的剥削压榨,以及生产力相对来说的落后。
以蒙特雷村里普通自耕农为代表,各项收益折算成货币的话,一户人家一年约能结余四枚金第纳尔。
四枚金第纳尔,就是四枚重约3.6克到4克的金币,可谓相当丰厚了。
可当缴纳完粮食税、人头税、差役钱后,短时间里能做到不靠借贷过日子的,都算有些家底的了。
当然很多差役钱、税目其实是近十年才出现的,在过往本是没有。
这些临时性税目的诞生,大多都与雷纳德相关,自打他娶了外约旦领地的寡妇领主,从而得到这片领地后,大家伙们的日子就一天不如一天了。
也正因此,蒙特雷村作为一个基督徒聚集的村庄,都显得有些破败荒芜,实在是这些年被上面搜刮的有些厉害了。
在调查研讨会中,不少村民对他们的这位领主大人颇有怨言。
听的盖里斯同伊萨贝尔之间相视一笑,他两是清楚雷纳德那个老登是有多畜生的,这才哪到哪呢……
同这些村民聊过后,盖里斯算是有了清晰的认知,并且他还了解到一件事,距离包税人下来征税的日子其实也不久了。
毕竟这都收割粮食后有些日子了,如果包税人不在农民们彻底完成粮食处理前将税款征集上去,那么再想将粮食从农民嘴里扣出来,就非常麻烦。
便如村民们所说:“那些领主的包税人们。年年来找我们的麻烦,他们会敲诈、会勒索,想尽办法搜刮走每一个硬币,将我们所剩无几的粮食全部拿走!那群**养的坏东西,怎么还不下地狱呢!”
此外,盖里斯并没有直接杀了原村长和托马斯。这并非是他担心什么引起村中人的不满,而是这样便起不到太多的教育意义,因此盖里斯选择先将他们看押起来,待日后再予理会。
至于村长家以及草药师家的一些浮财,盖里斯信守诺言,在将这两人抓起来后,自己一分没留,分给了村庄中当时愿意追随自己的那些人。
当然、像是牛羊之类的牲口,盖里斯并没有急着去分发,那些牲口盖里斯在日后另有处置。
而村长家的宅子,盖里斯则拿来自己用了,毕竟老是住在卡多索家不合适。
可即便如此,盖里斯在村里的威望,也愈发兴盛起来。
在大家的口耳相传中,盖里斯成为了他们这些穷苦人的救星,是真正如同基督耶稣一般的人物,甚至于还要胜过不少。
一时间分到钱的家庭都感觉日子好过起来,每日祈祷的时候,还会刻意加上盖里斯的名字,希望他向上帝代祷。
但盖里斯清楚,卡多索也清楚,便是那些拿到钱的村民们也清楚,只要那些包税人带着士兵走进他们的家中,便一切都不会改变。
只不过盖里斯他没想到的是,那所谓的包税人下来后,并未发生“悍吏之来吾乡,叫嚣乎东西,隳突乎南北;哗然而骇者,虽鸡狗不得宁焉。”的场景,反而是自己再度被精准堵门了。
准确来说,这个包税人应该是来堵村长门的,只不过因为信息的滞后性,对方还不清楚这个村里的话事人已经变了,还以为住在这个房子里的是村长。
“嘿!你们村,该交萨拉丁十一税了!”
一个包着头巾满脸横肉的阿拉伯人,带着两个拿着木棍的打手,堵在了大门口,顶在了盖里斯面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