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南亚的战争的阴云密布不散。
日军的野心在这里肆意蔓延,然而,一支逐渐崛起的自由军却如同一颗坚硬的钉子,死死地钉在日军妄图扩张的道路上,令其如鲠在喉。
“不能再等下去了,那个自由军已经威胁到了帝国在东南亚战区的安全。”随着雨季即将过去,空气中弥漫着一股燥热的气息,这股气息仿佛也点燃了日军山下奉文中将心中的战火,他心急如焚,积极请战,那语气中满是不容置疑的迫切。
自由军在这片土地上不断地发展壮大,他们的势力范围如同春日里疯长的野草,日益扩张。
而这一现象,无疑像是一记响亮的耳光,狠狠地扇在了日军第 4师团的脸上。因为自由军的壮大,恰恰意味着第 4师团打得一塌糊涂。
身为曾经第四师团的师团长,如今被尊称为“马来之虎”的山下奉文,此刻只觉得颜面尽失。
他的赫赫威名,因为第四师团的败绩,像是被蒙上了一层厚厚的灰尘,战绩看起来都像是掺了水,不那么耀眼了。
这种感觉,就像一个精心打造的完美形象,突然出现了一道道裂痕,让他如坐针毡。
所以,他现在迫切地想要找回场子,重新证明自己,也为第四师团挽回些许颜面。
山下奉文解开领口第二颗铜扣,作战地图上蜿蜒的红蓝箭头在他眼中不断跳动。
这位被称作“马来之虎”的将军突然用指节敲响桌案,震得茶盏里的水面泛起涟漪:“诸君请看,自由军的防线正在像疟原虫般分裂帝国的控制区!”
参谋们不约而同屏住呼吸。
“上周他们击沉了我们两艘运输舰。”作战参谋小林少佐起身时,木椅在地板上刮出刺耳声响。
他颤抖的手指划过海岸线,“用的是苏联援助的m-1938型122毫米榴弹炮,射程足足有十一公里!”
“两个月前他们又再次伏击,让运输船队损失了十五辆九七式中战车。这些土著竟然懂得用反斜面工事抵消舰炮优势!”
寺内寿一摩挲着茶杯上菊纹浮雕,目光扫过墙上昭和天皇御赐的军刀。透过百页窗的斑驳阳光在他眼睑下投出细密阴影:“北野君可曾计算过维持三个师团攻势的运输成本?从西贡港到前线的每发70毫米炮弹,需要消耗六升航空燃料和三个民夫的配给。“
会议室陷入诡异的寂静,只有电风扇叶片切割空气的声响。
运输课长中村大佐的圆框眼镜蒙着雾气,他掏出手帕擦拭镜片时,袖口露出被算盘磨出老茧的拇指:“根据上月统计,前线的弹药消耗量是生产量的1.7倍。如果发动新攻势,我们需要征调至少三百艘机帆船——这还不算护航舰队的燃油消耗。“
山下奉文的太阳穴突突跳动,突然抓起红蓝铅笔,在沙捞越丛林地带画了个血红的圈:“自由军的三个主力师都集中在这里!只要切断他们的补给线.“
“他们的补给线在丛林树冠上。“情报主任田中冷不丁插话,他面前的档案袋印着“绝密“字样,“上周航空队拍到的照片显示,土著用藤蔓和木板在三十米高空搭建运输网,我们的轰炸机根本找不到着力点。”
北野宪造猛地扯开领口,露出脖颈上未愈的弹片擦伤:“那就用火焰喷射器!把整片丛林烧成焦土!“
“北野将军可能不知道。”后勤参谋吉田幽幽开口,“南方军配发的九三式火焰喷射器,每具需要携带十五升特殊燃料。而我们现在连运输卡车用的汽油,都要掺三成棕榈油才能维持。”
“大本营的看法呢?”角落里突然响起沙哑的质问。众人转头看向始终沉默的军令部特派员武藤,他肩头的金色鹫章在阴影中泛着冷光。
寺内寿一终于端起茶杯,菊纹杯底与托盘碰撞发出清脆声响:“参谋本部认为自由军不过是疥癣之疾。倒是海军方面”他故意拖长的尾音里,所有人都听出了未竟之意——联合舰队正为要不要跟米畜开战忙得焦头烂额,根本无暇顾及这片瘴气弥漫的丛林。
“等雨季结束,“马来之虎从牙缝里挤出毒蛇般的嘶声,“我要亲自把这些猴子赶回树上。”
然而,寺内寿一听到山下奉文的请战请求后,只觉得脑门一阵发疼。
他静静地坐在昏暗的指挥部里,灯光昏黄而黯淡,他的脸上满是疲惫与无奈,迟迟没有回应山下奉文的请战。
良久,他缓缓开口说道:“只是一只土著部队而已,没有必要这么关注,我们现在的任务是拿下婆罗洲,威逼缅甸。”在他看来,自由军不过是一群乌合之众,是不值一提的土著部队。
更何况,法国人都在这片土地上败下阵来,他实在觉得没必要在自由军身上浪费太多精力。
但寺内寿一心里清楚,真正让他有所顾虑的,是自由军早已今非昔比。
曾经,自由军在他眼中不过是微不足道的小队伍,毫不起眼,他甚至都不屑于去关注。可如今,自由军已经发展壮大成了一股不可小觑的力量。
经过长时间的情报探究和分析,日本人已经大致摸清了自由军的实力。
据可靠情报显示,自由军拥有三个师的主力作战部队,兵力至少超过十万。
每个师的人数不低于 3万,这和一个甲级师团的兵力相差无几。
而且,从历次战斗的分析来看,自由军的实力丝毫不弱于一个甲级师团。
不得不说,第 4师团虽然在战场上表现不佳,但在搜集情报方面却精明到位。
这也正是他们不愿意继续打下去的原因,因为他们深知,继续与自由军对抗,对他们来说没有任何好处,只会让更多的士兵白白送命。
“自由军的班组仿照德国人,以机关枪为核心,每个班基本都有一挺机关枪。部分机关枪是轻机关枪,主要是苏制机枪,尤其是苏联 ds - 39重机枪威力很大,火力不弱于我们的一式。”寺内寿一表情凝重,隐晦地向山下奉文提醒着这些搜集来的情报。
他的声音低沉而有力,每一个字都像是一颗沉重的石头,砸在山下奉文的心上。
山下奉文听到这些,不禁微微皱起了眉头。
仅仅这一条情报,就足以让他重视起来。如果每个班都配备一挺这样的重机枪,那就相当于一个班拥有了一挺重机枪,而日军小队编制里都还没有装备上重机枪。
轻机枪对上重机枪的劣势,每一个稍有军事常识的军官都心知肚明。那是火力上的巨大差距,在战场上,这种差距往往意味着生与死的差别。
“他们有足够的弹药?”山下奉文一脸诧异,他的眼睛里闪烁着疑惑的光芒。
在他看来,机枪数量多并不一定就意味着弹药充足。
毕竟,弹药的补给一直是战争中的关键问题,没有充足的弹药,再多的武器也只是一堆废铁。“有苏军给他们提供弹药,他们也自产一部分弹药。”寺内寿一平静地说道,这些消息早已不是什么秘密。“他们一个班有 15人,3人为机枪组,一个主机枪射手,两个副手兼职弹药手。除此之外,每个班里还有一个弹药手。不过他们不是携带机关枪子弹,而是**的子弹,他们每个班里至少有 5支**。”
山下奉文的脸色微微一变,他没想到一些传闻竟然是真的。他原本以为自由军不过是装备简陋的土著部队,没想到他们的装备竟然如此精良。
寺内寿一一开始听到这个消息的时候,比他还要吃惊。
五支**,在近距离作战时,其威力有时候用起来跟五挺轻机枪差不多。
虽然距离远了,**的准头几乎可以忽略不计,但在那密集的丛林中,子弹乱飞起来,谁又敢轻易冒头冲锋呢?
据情报显示,自由军很多部队的一个班里可不止 5支**,最多的时候甚至超过了 10支。
整个班里除了机枪,几乎就是一水的**,连普通**都很少使用了。
“**不适合远距离射击,又浪费子弹。”山下奉文皱着眉头,举出了日军内部常用的理由。在
他的观念里,**一直是一种不太实用的武器,不符合日军一贯追求精准射击和节约弹药的理念。
“这里的丛林多,环境复杂,很多地方不需要远距离射击,而且自由军中有专门的神射手,加上机关枪,远射他们也不吃亏。”寺内寿一毫不留情地反驳道。
他在东南亚这片土地上已经待了很长时间,对这里的环境了如指掌。
他知道,在这茂密的丛林中,近距离作战才是常态,更适合用**这种火力强大的武器。
当初日本人不喜欢用**,一方面是因为他们小气,觉得**太浪费子弹;另一方面,日本人当初以苏俄为假想敌,无论是在辽阔的西伯利亚平原上,还是在华夏的东北华北这样的大平原上,更需要远距离射击的**。
但现在,战场环境已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他们的战术也需要做出相应的调整。
至于浪费子弹这一点,寺内寿一已经懒得再去反驳。
第 4师团之前的惨重伤亡,就是因为他们没有意识到**的威力。
那些盲目集体冲锋的日军,还没等冲到自由军近前,就早早地被自由军泼水一样的弹雨打倒在地,鲜血染红了那片潮湿的土地。
“我们还有火炮优势,还有空中优势。”山下奉文依旧不服气,他梗着脖子,大声说道。
在他看来,即便自由军的轻武器装备不错,但日军在火炮和空中力量方面,依旧占据着绝对的优势。
在以往的战斗中,日军正是靠着这些优势,对敌人形成了有效的压制。
提到空中优势,寺内寿一就忍不住有些恼火。
他狠狠地拍了一下桌子,桌上的文件都被震得跳了起来。
“制空权并不是完全掌握在我们手中!”他愤怒地吼道。
在与自由军的对抗中,日军虽然拥有一定的空中力量,但自由军也并非毫无还手之力。
他们的战机时不时地会呼啸而来,对日军的阵地进行轰炸攻击。
这让日军的重炮优势也不得不有所收敛,毕竟,谁也不想在开炮的时候,被自由军的飞机盯上,成为活靶子。
寺内寿一不止一次地向大本营发电报,要求先把自由军的战机都消灭掉。
他深知,如果能够集中力量,一口气把自由军的空中力量全部消灭,就可以重新盘活整个东南亚战场,让日军重新掌握战争的主动权。
可是,大本营的回答却一直很模糊,总是闪烁其词,没有给出明确的答复。
这让寺内寿一感到无比的沮丧和无奈,仿佛一拳打在了上,有力无处使。
山下奉文听了寺内寿一的话,陷入了沉思。
他的脑海中不断地浮现出自由军那装备精良的部队,以及他们在战场上勇猛作战的画面。
他知道,这场战争,远比他想象的要艰难得多。
但他心中的那股斗志却并没有被浇灭,反而燃烧得更加旺盛。
他暗暗发誓,一定要打败自由军,让自己的威名重新闪耀。
而此时,在自由军的营地中,战士们正在紧张地进行着训练。
他们的脸上洋溢着坚定的神情,眼神中透露出对胜利的渴望。
他们知道,敌人不会善罢甘休,一场更加残酷的战斗即将来临。
“接下来日军肯定不会轻易放弃,他们接下来很可能会发动大规模的进攻。”陆裕华皱着眉头说道。
“没错,我们必须做好充分的准备。我们要利用好这丛林的地形,和日军打一场游击战。”另一名军官接着说道。
大家你一言我一语,气氛热烈而紧张。
最终,他们制定出了一套详细的作战计划。
他们决定,在日军进攻时,先利用丛林的地形,对日军进行骚扰和伏击,消耗日军的有生力量。
然后,再集中优势兵力,对日军的薄弱环节进行攻击。(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