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大画家,有系统就是任性 第449章 ,突破,大胆率真的写生

姜哲拿速写本铅笔,聚精会神的观察柳艺菲,偶尔低头写写画画。

刘亦菲正在收拾置物架。

她注意到姜哲已经开始写生。因为逐渐熟悉做模特的要求,所以,自动放缓了动作。

姜哲发现柳艺菲的动作有些迟缓,甚至不自然,就说道:“柳姐,你只管做你的事情,累了就休息。不用刻意的摆动作,放松就好。”

“好,需要我调整,就告诉我。”柳艺菲的动作,很快恢复自然。

姜哲观察捕捉形象的能力越来越强,不但对美的很敏感,手眼配合的也好,能够抓住任务动作,光景变化的各种瞬间,然后,将一些场景,转化为绘画语言,构成气氛迷人的画面。

他一连画出7、8幅速写之后,开始收拾整理,并且选出自己最满意的一幅。

这张速写,描绘的是柳艺菲正在擦拭一个瓶子。

姜哲觉得这幅画还可以更美,于是继续修改。

此时,柳艺菲有些累了,略做休息。

姜哲对她说道:“柳姐,你可以休息一下。”

“我没事。你还没画完吧?需要我保持什么动作?”

姜哲想了想,“你左手拿瓶子,右手拿抹布。面对我,保持擦瓶子的动作就可以。一会儿就好。”

柳艺菲按照要求,摆好动作。

姜哲快速的修改速写。

在这幅稿子中,阳光从柳艺菲的右侧投进室内,背景显得模糊。她站在窗边,面向观众,正在擦拭瓶子。

从表情个面部的细微变化,可以看出,她正在说话,脸上的喜悦表情,非常明显。

“柳姐,你可以坐下来休息,喝茶、吃水果。”

“这就可以了?”

“好了。”姜哲站起来,准备油画工具和油画布。

柳艺菲已经了解姜哲作画的部份习惯,去洗手,换回衣服,坐在模特的位置上,喝茶休息。

姜哲准备好材料,开始用油画创作。

他快速画好底稿,用大笔触描绘女子裙子的灰色,以及暖灰背景。在描绘不同物像时,自然的表现出微妙色度与色相的少许变化。

他刻画的速度很快,很多看似随意的笔画却恰到好处。铺设底色时,脸部与手的塑造已经很到位,表情的塑造简洁,明晰。

只用二十几分钟,他已经把第一遍底色铺好。画面空间的远近冷暖对比适度,形成一个和谐的整体。

姜哲观察一会儿,接着刻画细节,从柳艺菲的双手开始。

她在劳作时,双手沾了水,湿漉漉的,在太阳下,像锦缎一样闪着光。

姜哲用果断的笔法点出高光,恰到好处的把质感提炼出来。接下来,刻画人物表情。

柳艺菲是画面的视觉中心,色彩对比最强。

姜哲用一些细小,变化微妙的色彩,让人物面部表情变得越发生动,情感真切。非常清晰的表达人物情感。

那是一位母亲,因为孩子而产生的幸福感。

画完人物面部,他在画面上快速的增加几笔厚涂颜色。几个浅色块,让背景更加模糊,突出了光线投进室内的感觉,巧妙的构成空间前后关系,使画面不至于浮漂。

姜哲画一会儿,就停下来观察。

他自己评价这幅作品,画到现在,色彩层次又十分丰富,人物塑造也足够生动,细节刻画也留有余地,只是还有点欠缺。

整体画面所需要的幸福感,似乎还不够放松,还需要轻松明快的视觉美感。

他觉得,营造明快通透的美好,需要和谐的色彩关系,同时具有一种音乐感或者说节奏感。这种感觉,应该是自然生出。

姜哲考虑片刻,打算抓住极其微妙的色彩关系进行调整。

画中的高级灰,在一步步的调整下,越发微妙优雅又透明,提升整幅画的视觉美好,又给人温润如玉的感受。

他在刻画过程中,没有可惜去考虑每个具体的笔触和色块,而是代入自己的情感,想象画中人物,置身于温暖的阳光和清新空气中,与朋友愉快的交流。

而自己,要用手中的画笔,敏锐的抓住生活中极为动人的美好一刻,将这一刻的美好,定格为永恒。

柳艺菲看到姜哲画的投入,就尽可能不发出声音,直到姜哲示意,今天的工作结束。

它站起来活动,走到姜哲身旁,观看作品。

“真漂亮,虽然我不懂画,但这幅画中的我,比现实中的我更美。你画的是,刚才聊天的瞬间吧?”

“对,看的很准。”

姜哲放下画笔准备休息。自己抓住瞬间感受,进行创作。作品基本完成后,需要让自己冷静下来,再回来审视画面。

他的视线离开作品,看向柳艺菲。

“柳姐,如果以后再遇到今天这样的情况,你直接跟我说,不必这么仓促的跑过来。毕竟。孩子的事更重要。”

“你放心,如果安排不了,我会告诉你。”柳亦菲很细心,发现了画室的一些变化。“我看你把一些东西收起来了,是准备改造画室?”

姜哲说道:“我买了一处新画室,放假之后,可能就会准备搬过去。等安顿好了,如果你还愿意做模特,可以去那里。”

“是吗?恭喜你。你搬家的时候,我一定来帮忙。”柳艺菲很惊讶。

姜哲说道:“不用。我已经安排好了。”

他看到约定的时间快到了,就找出几套新文具,交给柳艺菲。

“孩子要上学了,这算是我送她的一些礼物。别嫌弃。”

“哎呀,这怎么好意思。”柳艺菲想要推辞。

姜哲坚决让她收下。

柳艺菲离开后,姜哲准备明天上课的物品,然后吃晚饭。

直到晚间七点后,才重新坐到画架前。

此时,没有模特儿作为辅助,脑海中记忆的形象,更偏重主观印象。

在这种情况下审视作品,固然不会被自然物像牵着鼻子走,但也容易让画面偏离最初的感受,需要把握好尺度。

另外,在灯光下不利于调整色彩,所以,他观察,思考,并在脑海中模拟调整画面的方法。

他很快就想好,应该如何进一步调整。

今天这种随性的创作,比以前的写生,多了一分大胆和率真,虽然有偶然的成分,但如果进一步发展丰富,也许就是一种非常适合写生的方法。

想到这种突破,可能给自己带来新的提升。与之相比,之前的失利,也就是一点事情而已。(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