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翔宇是被沙子打醒的,他摸索着抓起军用水壶想润润喉咙,却发现壶口早已结了层沙壳。
帐篷外突然响起急促的哨声,挂在木桩上的铸铁哨子还沾着昨天的沙粒。
“紧急集合!
赵翔宇反穿的外套露出手缝的补丁,针脚粗得像是用铁丝勾出来的。还不到五分钟,十来个队员就从各个帐篷鱼贯而出,他们逆着狂风弓腰疾走,衣领里灌进的沙子顺着脊背滑下,像条冰冷的蛇钻进裤腰。
孙专员的目光如枪口般扫过队员们的脸庞,“同志们!今天,咱们的业务提升小组正式成立!这可不是普通的小组,咱们是塔河水利工程的尖刀!”他布满血丝的眼睛突然迸出精光,“看见对面的戈壁滩了吗?咱们的干渠要从它肚子里穿过去!要让塔河水乖乖改道,在这戈壁滩上绣出万亩良田!”
“从现在起,一切行动听指挥!严守纪律,谁要是不认真,胡乱应付,就给我去炊事班刷三个月大锅!”王力补充道。
张志成佝偻着背从人群里挤出来,军装肘部磨得发亮的补丁在风里忽闪。他怀里还夹着那本李工送他的《农田水利学》,扉页上盖着“新疆生产建设兵团藏书”的蓝章,书页间夹着当卷烟纸用的苏联《真理报》碎片。
将书摆在一旁,把图纸在一张简易木桌上铺开,用几块戈壁石。他拿起一根磨得光滑的胡杨木棍,“同志们,先看这张总平面图,这就是咱们工程的‘命脉图’。”他枯瘦的手指突然发力,木棍重重戳在等高线最密集处,“这里!等高线间距不到半指宽,比炊事班腌菜坛子的纹路还密!”
“张工,要是等高线比腌菜坛子还密实咋办?”有人扯着嗓子大声问道。
“问得好哇!”张志成一听,眼睛立马亮了起来,动作麻利地掀开外套,露出腰间捆着的牛皮笔记本。那本子一看就有些年头了,泛黄的纸页间还夹着十几根颜色不一样的野草,像个藏着宝贝的百宝箱。“瞧见这个红柳根没?”他小心翼翼地扯出一根弯弯曲曲、满是疙瘩的根须,举得高高的,就像举着面红旗。“上次碰上堰塞湖,那情况多危险呐!咱们就是照着这红柳根的样子,七拐八绕,才绕过了那吓人的断崖!”
说着,他顺手拿起一根木棍,在图纸上比划起来,那弧线画得又快又流畅,就跟他脑子里早就有了路线似的。“要是遇到山脊,咱就把它当头发,给它梳个中分头!左右两边各挖五米宽的缓冲带,坡度就控制在25度,保准比马队天天走出来的盘山道还平缓!”
说完,张志成又伸手拿起一台经纬仪,脸上的表情一下子变得严肃认真起来。“这玩意儿,就是经纬仪,咱们要测角度、量距离,全靠它了,可金贵着呢!”他一边说着,一边从口袋里掏出一根红布条,仔仔细细地系在目镜上,那动作就像在给自家孩子系围脖一样。
“大伙记好了,瞄准时,就把这红布角对准标杆的第三道刻痕,就算外面风沙刮得昏天黑地,也保证偏不了!”他顿了顿,接着讲道:“用的时候,第一步得找准中心,让仪器跟测量点在一条直直的垂直线上,就像站军姿一样,得站得笔直笔直的。然后再调平,让仪器上的水准管气泡稳稳当当地待在正中间,要是没弄好,那测出来的数据可就差老多了,到时候工程可就全乱套了!”
“读数的时候,更是得小心再小心,度、分、秒,一个数都不能读错,错一个,可就全错了!要是发现仪器动了哪怕一点点,必须马上停下手里的活儿,重新对中、调平,再把之前测的数据拿出来好好比对校验。咱可不能有一丝一毫的马虎,这工程就像盖房子,基础打不好,房子迟早得塌,一点点小疏忽,整个工程方向就偏了,那损失可就大得没法说了!”
大家听了,都一个劲儿地点头,眼睛里满是佩服和认同。张志成见了,又接着讲起施工操作规范:“挖渠的时候,可得严格按照设计好的深度和宽度来,一厘米都不能差!渠底得弄得平平展展的,误差必须控制在正负五厘米以内,就跟拿尺子量头发丝儿一样精细。渠壁得砌得笔直笔直的,坡度误差不能超过设计坡度的正负2%。每干完一段,都得仔仔细细地测量验收,合格了才能接着往下干。”
大刘挠了挠头,满脸疑惑地问:“张工,要是都挖开了才发现不对劲儿呢!”
“马上停工,赶紧上报情况!”张志成回答得斩钉截铁,没有一丝犹豫。“要是只是局部的土质有问题,咱就把不合格的土挖掉,换上好土,一层一层地使劲夯实,就像夯地基一样。要是大面积的土质都不行,那可能就得重新设计基础处理方案……但不管咋样,谁都不能自己瞎弄,必须严格按照流程来!”
说完,张志成弯下腰,捡起一根标杆,在沙地上认真地画出几个方格,模拟检测点的分布。“小赵,来,你过来当我的标尺。”张志成突然点到赵翔宇的名字。赵翔宇一听,心里“咯噔”一下,握着标杆的手瞬间就沁出了冷汗。当经纬仪的目镜对准他的时候,戈壁滩上的风好像一下子变得更猛了,吹得标杆轻轻晃动。汗水顺着他的脸颊滑进眼角,火辣辣的刺痛感让他忍不住皱起了眉头。
“别使蛮劲。”不知道什么时候,张志成已经来到了他身后,一只温暖的手掌轻轻覆上他颤抖的手背。“你就想象自己手里托着一碗满满的水,腰胯往下沉,脚跟稳稳地扎进沙里,就像红柳根一样,扎得越深越稳当。”张志成转过头,温和地看着他,眼里满是鼓励:“这可比你发电报简单多了!咱这营地条件不好,多学点儿本事没坏处,这些技能你可得好好掌握掌握!”
讲解完施工操作规范,张志成的脸色变得凝重起来,他扫视了一圈周围的人,提高了音量说道:“现在最头疼的问题,就是咱们没有水泥。不过大伙想想,咱这戈壁滩啥最多?石头啊!还有那漫山遍野的芨芨草、红柳梭梭,这些可都是宝贝!咱们就用这些材料,想法子做出能代替水泥的东西!”
说着,张志成猫下腰,从地上捡起一块拳头大小的石灰石,高高地举过头顶,扯着嗓子喊道:“大伙都瞧仔细喽,这石灰石,就是咱眼下的宝贝疙瘩!”他一边说,一边用手比划着敲打的动作,“首先得把这石头敲碎,敲得碎碎的,就跟咱老家舂米似的,越碎越好,碎得跟面粉一样才带劲!”
“敲碎之后,把这些碎末跟咱这儿的黄土好好搅和在一起,再加上从山里费了好大劲儿找来的铁矿石粉末。这比例可太重要了,就跟做饭放盐一样,多一丁点儿,菜就咸得没法吃,少一丁点儿,又淡得没味道,必须拿捏得死死的,一点儿都不能错!”
“等搅拌得匀匀实实的,就把这些混合物装进咱们自己动手砌的土窑里烧制。这土窑的窑顶,得修成拱形,为啥呢?这就跟咱搭帐篷一样,拱形的帐篷又结实又能多装东西,土窑的拱形顶能承受更大的压力,不容易塌。还有啊,得在窑壁上留几个通风口,这通风口就像咱屋子的窗户,可重要了,能用来调节火候和通风。火大了,就把通风口开大点儿,火小了,就关小点儿。”
“烧制的时候,大伙可都得瞪大了眼睛,死死盯着火候。用干柴一股脑儿地猛烧,把温度提得高高的,一直烧到这些混合粉末变得黏糊糊、软趴趴的,就像煮过头的面糊,稀里糊涂的。烧好之后,取出来让它慢慢冷却,冷却完了,再把它碾碎,碾成细细的粉末,比咱吃的白面还细。这粉末,就是咱们自己做的代水泥啦!虽说比不上正儿八经的水泥,可只要咱们用心做,拿它来砌渠、抹缝,指定没啥问题!到时候,咱用这代水泥,也能把渠修得结结实实的,让塔河水乖乖听话,流到该去的地方!”
光说不练那是假把式,午饭后,营地里取消了午休,大伙儿照着张志成说的代水泥烧制法子,热火朝天地干开了。
大刘守在土窑边,眼睛一眨不眨地盯着火苗,汗水顺着脸颊不断淌下,滴在滚烫的沙地上瞬间蒸发。突地,土窑顶上蹿出一股浓烟,像条黑龙似的往天上钻。“不好!”大刘心里“咯噔”一下,刚要伸手去拿工具,就听见张志成扯着嗓子大喊:“停火!快停火!”
张志成甩开膀子,跑得飞快,脚下尘土飞扬。到了土窑跟前,他心急如焚,顾不上找工具,双手直接就去扒拉。“嘶——”他倒吸一口凉气,钻心的疼让他身子直哆嗦!焦黑的代水泥块稀里哗啦地往下掉,再看张志成的手掌,已经烫出了好几个亮晶晶的水泡。
他弯腰捡起焦黑的代水泥块,指腹摩挲着断裂面:“铁矿石多放了,火候该降低点。“大刘抹着脸上的黑灰刚要开口,就被小李的冷笑打断:“烧这么个土疙瘩还塌窑”接着一踢飞脚边的焦块:“知识分子就会糟蹋东西!“
“你!“大刘的拳头攥得咯咯响。
“都住手!“张志成突然举起烧焦的石灰石,“当年红军过草地,皮带都能煮三回。咱们这才几次?“他布满裂口的食指划过代水泥碎渣,“看见这些晶粒没?上次失败多出三成,这次只多一成——咱们正在接近成功。“
第二次实验很快开始。小赵专注地往秤盘里加石灰石、黄土和铁矿石粉末。老沈在一旁看着,忍不住提醒:“小赵,你可得仔细点,这比例可错不得半点!”小赵头也不抬,应道:“放心吧,沈班长!我肯定稳稳的。”这次,他特意把铁矿石的用量比第一次减少了 0.2%。
大刘依旧守在土窑边,手里紧紧握着一根长木棍,时不时伸进窑里轻轻捅一捅柴火,眼睛始终盯着窑里的火势,汗水早已湿透了他的后背。
几个小时过去,开窑的时间到了。大家一下子围到土窑边上,大气都不敢出,眼睛直勾勾地盯着窑门。张志成深吸一口气,慢慢打开窑门,一股热浪扑面而来。等热气散了些,大家一看,代水泥虽说没完全烧焦,可还是软塌塌的,一捏就变形。
张志成拿起一块,仔细查看后说:“铁矿石比例降了些,可火候还是高了,材料没充分反应,看来还得接着调。”
小张一听,顿时提高嗓门儿说:“我就说吧,这就是白费力气,根本做不出来!咱们还是早点想别的办法吧!”
大刘一听这话,像被点燃的火药桶:“你不想干就别在这说风凉话!你行你上啊!别光会动嘴皮子!”
王力心里也正焦躁,大声呵斥:“都别吵了!遇到点困难就退缩,这可不是咱们的作风!失败是成功之母,每一次失败都是在积累经验!都给我安静,别影响张工思考!”
就在大家准备进行第三次实验的时候,帐篷里走出一个人影,脚步虚浮,正是林悦。今早她就发起了高烧,一直在帐篷里躺着,没赶上前面。刚才听到外面的吵闹声和质疑声,她便强撑着披上一件外套出来了。
“张工,我来帮你。”张志成看了她一眼,发现她状态不佳,明显是强打精神。但这会儿时间紧迫,来不及多问。他微微点头,把秤砣递给她,说:“行,这次铁矿石比例得再降 0.1%,就比第一次少 0.3%,咱们再仔细核对下。”
第三次烧制代水泥时,林悦的高烧已让她的军装后背被冷汗湿透。她颤抖的手指捏着秤砣,手抖了一下,张志成看在眼里,默默伸手扶了下秤盘。
王力守在通风口,眼睛盯着张志成和林悦这边,随时准备听指挥。“等会儿火大了,你就把通风口关小一点。”张志成嘱咐道。王力点头应道:“好,你放心吧。”
又是一段漫长的等待,张志成伸手慢慢打开窑门。众人的目光紧紧盯着窑门,大气都不敢出。张志成伸出龟裂的手掌探进窑膛,滚烫的气流掀起他花白的鬓角。当那块青灰色的代水泥被举起时,边缘处折射出细碎的晶光!“成了!终于成了!这次铁矿石比例和火候都对了。”
众人欢呼雀跃,激动的情绪在空气中弥漫开来。张志成看着手中的代水泥,脸上露出欣慰的笑容,这时才感觉到手上的疼痛。
林悦注意到了张志成的异样,她走到张志成身边,轻声说道:“我帮你处理一下烫伤吧。”张志成看着自己的手,点了点头。
来到医务室的帐篷,林悦从药盒最上层拿出一个牵着花边的铁盒,盖子上印着旗袍美女,旁边三个粗红的繁体大字“獾油膏”。张志成看着这个盒子,心里明白这可能是林悦家里从上海寄来的,看着林悦疲惫的样子,他没有开口询问。
就在这时,孙专员走了进来。他看了看张志成的手,又看了看林悦手中的獾油,问道:“处理得怎么样了?”
林悦回答道:“重度烫伤,烧到了真皮层。但只要保持干燥,伤口不发炎,应该就没什么大碍。”
孙专员点了点头,神色变得严肃起来,说:“张工,在代水泥研制失败期间,部分同志态度不够坚定。我觉得咱们得加强思想建设。刚才我和王力商量过,都认为有必要组织大家一起学一学毛**的《实践论》,你觉得呢?”
张志成思索片刻,说:“孙专员,我觉得您这个想法很好。咱们现在遇到困难很正常,可要是大家思想不统一,那工程可就难推进了。”
孙专员笑了笑,说:“好,那就这么定了。等会儿我就去通知大家,今晚咱们一起学习《实践论》。你好好休息,手养好了,才能继续带着大家干。”
孙专员走后,林悦又仔细地给张志成的手缠上纱布,说:“这几天你就别沾水了,有什么事,让大家帮忙。”张志成看着林悦,认真地说:“谢谢你,林悦同志。”
帐篷外,夕阳的余晖洒在戈壁滩上,整个营地被染成了一片金黄。
孙专员招呼大家围坐在一起,从背包里拿出一本边区印刷的《实践论》,书脊用缴获的降落伞绳重新装订过。封皮上的字迹已经有些模糊,里面的内容却因反复翻阅而发皱。“同志们,咱们在这戈壁滩搞工程,困难一个接着一个,为啥会这样?又该咋解决?毛**的《实践论》里就有答案。”
孙专员翻开书,开始朗读:“马克思以前的唯物论,离开人的社会性,离开人的历史发展,去观察认识问题,因此不能了解认识对社会实践的依赖关系……”
朗读结束,孙专员结合工程实际展开讲解:“就说咱们用的代水泥,从发现材料、摸索比例到建造土窑烧制,这就是一个从实践中认识、再实践再认识的过程。大刘,你烧制代水泥失败,是因为对火候的认识还不够深刻,这得在一次次实践中去总结。”
“还有小李,经纬仪被风吹动,这是客观困难,但咱们可以通过多次测量、加固仪器来解决。这就像《实践论》里说的,认识来源于实践,又反过来指导实践。咱们在实践中遇到问题,就要思考如何改进,让认识更准确,这样才能把工程干好。”
队员们认真听着,纷纷点头。王力站起身来,清了清嗓子说道:“孙专员,各位同志,我也谈谈我的想法。咱们一直说要理论结合实际,可怎么结合呢?就拿等高线测量来说,理论上咱们知道等高线间距和地势的关系,但在实际操作中,戈壁滩的复杂地形、恶劣天气,都会影响测量结果。这就要求我们不能死记硬背理论,要根据实际情况灵活运用。就像《实践论》里讲的,认识过程是‘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的循环往复。我们测量出现误差,这是实践中的问题,通过分析误差原因,改进测量方法,这就是认识的深化。然后再去实践,看改进后的方法是否可行,这样不停地来回做,才能让我们的工作越来越精准!”
“还有咱们做代水泥,一次次失败不是坏事,每一次失败都是一次实践反馈,让我们对原料比例、火候控制这些因素有更准确的认识。我们不能因为一时的失败就否定整个方向,而是要把失败当作完善认识的机会,不断调整实践方式。”
孙专员听后,忍不住笑着打趣道:“嘿,没想到你还能干政委的工作!这话说得太到位了,就是这个理儿!”
学习会上,大刘想起往事,眼眶泛红:“去年工程大队在胜利五场那边遇到塌方,我就因为没吃透‘实践-认识’这道理,害得老班长……”他声音哽咽,抓起一把沙子狠狠搓脸,“现在俺懂了!失败不是坟头土,是垫脚石!”
小李满脸愧疚,挠挠头说:“俺以前常笑话老乡是‘土法炼钢’,今天这代水泥研制让我明白了,知识不结合实际,就是纸上谈兵。咱们得把理论实实在在地用在这戈壁滩的建设上!”
此时,远处的沙丘在月光下勾勒出起伏的轮廓,像是大地沉默的守护者。帐篷里昏黄的灯光摇曳,映照着队员们或沉思或激昂的面庞。张志成望着大家,心中满是感慨,这些来自五湖四海的年轻人,和自己一样怀揣着建设边疆、改天换地的梦想,在这艰苦的戈壁滩上,正经历着一场身体与精神的双重磨砺。
“同志们,”孙专员站起身,目光缓缓扫过每一个人,“咱们今天学习《实践论》,就是要把理论和咱们的工程紧紧绑在一起。往后的日子,困难肯定还不少,但只要咱们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就没有过不去的坎儿!”
孙专员的话刚落音,大家都使劲鼓掌。张志成跟着抬起手,却被带着药香的凉意按住。林悦的指尖正压在他缠着纱布的虎口,月光透过帐篷缝隙在她睫毛投下细影。“当心伤口。“她声音轻得像戈壁的夜风。
林悦微微皱眉,轻声嗔怪道:“你忘了自己手烫伤了?”她的声音不大,却刚好能盖过逐渐平息的掌声传入张志成耳中。这时,旁边的队员们投来了好奇的目光。张志成这才反应过来,脸上瞬间泛起红晕。林悦也察觉到了周围的目光,双手触电般赶紧松开,眼神慌乱地躲闪着,头也不自觉地低了下去。
两人都陷入了一种难以言说的尴尬之中,好在大家的注意力很快被接下来关于明天工程任务的讨论吸引过去。
夜渐渐深,戈壁滩上的风依旧呼啸着,帐篷里的讨论声也逐渐平息,众人陆续散去。张志成望着林悦离去的背影,不知为何,他的目光竟有些难以移开。
另一边,林悦躺在自己的床上,同样辗转反侧。她想着白天自己强撑着去帮忙烧制代水泥,张志成关切的眼神,以及刚才那不经意间的触碰,心里像揣了只小鹿般怦怦直跳。她翻了个身,试图让自己平静下来,可那一幕却在脑海中不断回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