将北伐进行到底 第四章 苔封战骨动人心

刘淮之所以如此积极作战,杀伤金军是一个方面,最重要的还是以军功为凭证,证明自己价值的同时,唱一出嘹亮的开门红。

所谓打得一拳开,免得百拳来,百拳来却并不仅仅指敌方,更是在指自己人。

尤其是如同宋国这种险恶的**环境,在背后捅刀子已经成了路径依赖。刘淮只有表现的足够强大,足够狠厉,才能挡住各方面窥伺的视线。

“父亲,那靖难军跟上来了。”韦世坚大声说道。

韦永寿没有回头,沉声说道:“知道了。”

韦世坚犹豫片刻,复又询问:“要不要合兵一处,一起冲杀?”

韦永寿直接拒绝:“不成,一来,双方没有配合过,马军冲杀更是混乱,到时候自相残杀就不美了;二来……”

说到这里,韦永寿看向长子:“阿坚,咱们出战,是为了维持总管的退路,哪里能假于他人之手呢?”

韦世坚连忙应诺。

为了保住这最后一支两淮大军。李显忠率骑兵在真州以东阻拦完颜亮。刘锜主力驻守瓜洲渡,也分兵统制官李横八千兵马驻守扬州,阻拦徒单贞三万大军。

金军为了能吃掉一路宋军,完颜奔睹提议,让高景山与韩棠率领骑兵孤军深入,绕到刘锜与李显忠两军之间的结合部中,切断李显忠所部的后路,从而达到将李显忠围杀在江边的目的。

刘锜虽然不知道追兵是谁,却也知道肯定会有金军前来包抄后路,也是将计就计,直接派遣伏兵在皂角林埋伏,试图将这一股轻敌冒进的敌军消灭。

只是没有想过,鱼上钩了,但是是一条鲨鱼。

即便是进行了埋伏,但已经接连失败丢掉几乎整个两淮的宋军士气过于堪忧了,被反应过来的金军一通暴打,竟然有了崩溃的趋势。

韦永寿自然不能坐视长官与袍泽被截断后路,当先率军前来助战。

“父亲,金贼这是轻军而来,兵马不甚雄厚,刚刚又是在林中分兵。现在正是虚弱!”韦世坚挥舞大枪,兴奋的说道:“金贼两个总管,周围只有七八百骑,天赐良机啊!”

韦永寿点头:“阿坚,待会儿我为前锋,你为我后继!切记,勿要离得太近,也勿要脱节。”

随后,韦永寿一马当先,率建康诸军精锐甲骑,直扑在官道上列阵的金国马军。

“宋军中倒是有些豪杰的。”刘淮望着向金军作冲击的宋军甲骑,扭头对辛弃疾笑着说道:“之前倒是小瞧了他们。”

辛弃疾右臂挟着长枪,左手却是拿着刚刚缴获的一枚腰牌仔细端详,口中说道:“大郎,莫说这些了,咱们要坐山观虎斗,等着他们打个生死,再来捡便宜吗?”

刘淮摊手笑道:“怎么可能?这种小聪明如何能瞒得过真英雄真豪杰呢?到时候就算咱们轻松夺了这两颗贼酋的人头,不还是也被天下笑吗?”

辛弃疾将那铁质腰牌扔到了战马鞍囊中:“正是这个道理。”

刘淮指了指那面冲在最前面的韦字大旗:“只不过既然韦将军已经冲杀在前,咱们却也不能扰乱他的军阵。”

说着,刘淮的声音转为洪亮:“五郎,你率天平军为我后继,靖难军儿郎,随我来!先去宰了那姓高的!”

飞虎大旗再次前压,直接向着左翼高景山冲杀而去。

得益于韦永寿所发动的冲锋吸引了绝大部分注意力,刘淮几乎是毫无阻力的冲到了金军面前,没有任何游骑骚扰,没有任何甲骑阻拦,刘淮直接从侧翼杀进了金军阵型之中,触目所见都是一片肥美的后脑勺。

“杀金贼!”

“杀高景山!”

刘淮与韦永寿呼应,喊杀声一时间响彻了整片战场。

这时候,也有金军反应过来,见到既然有宋军敢来作突袭,却并没有气馁,而是纷纷勃然大怒。

连战连捷之下,金军已经养出了些许傲气,如何能容忍这种捋虎须的行为?不断有基层军官自发的进行阻拦,却不断的被挑落下马。

眼见着这一幕,高景山却没有慌乱,他见识的大场面海了去了,还曾经被王德王夜叉突过脸,与辽金大战、宋金大战时的惊涛骇浪相比,现在只能算是和风细雨的小场面。

“靖难军、天平军,这都是什么来头?”高景山身上盔甲衣着与周围近百亲卫一模一样,倒也不怕被突袭斩首,此时冷眼看着数面没听说过的大旗越来越近,不由得疑问出声。

几名幕僚与副官也没有听说过,俱是默不作声。

“靖难军是什么玩意俺不晓得,但那面飞虎旗与天平军俺却知道的。”这时竟然有亲卫甲骑出言解释,引得周围熟人侧目:“这些人是山东汉儿贼军,战力强悍,不可小觑。”

高景山还没有回应,就见到与武安军并立的武锐军韩棠打出来黄色小旗,高举起来摇动。

这是韩棠示意高景山,他将要撤退的意思。

高景山有些无语。

仗不是一天就能打完的,高景山自然也知道这个道理,一次带有突袭性质的试探性进攻而已,一击不成,转身就走才是正理。

但现在是能走的时候吗?临阵拒敌时撤退,难道就不怕被追得全军大溃?

韩常死之前就是这么教儿子军略的吗?

下一刻,高景山就意识到是自己小瞧人了。

韩棠并没有一溜烟的逃跑,而是集中此时还能动起来的所有甲骑,以自己总管大旗为军令,直接与韦永寿面对面开始了对攻。

武锐军士气大振,竟然生生抗住了宋军的攻势,并且有将战线反推回去的趋势。

高景山啧了一声,转头想要有样学样的时候,却突然听见身侧亲卫惊呼声响成一片。

定睛一看,却正好看到飞虎如下山猛兽般迎面扑来的一幕。

猬集在身前的三百甲骑竟然被直接从中劈开,靖难军那名悍将引着飞虎大旗一路冲杀,如入无人之境。

饶是高景山心脏斗大,此时也是有些慌乱了。

“旗手向前!”

正混乱间,刚刚回答那面飞虎旗来头的亲卫大吼出声,推了一把身侧举着武安大旗的旗手,随后又回身招呼了几名袍泽,驱马向前。

他们没有正面迎击,只是阻拦在了高景山身前。

“我乃靖难军刘淮,贼人共决死!”在高景山惊愕的眼神中,那高呼自名的雄壮战将只是率军横擦过亲卫甲骑的边沿,就造成了数人落马。

就在高景山想要拨马便逃的时候,他却发现刘淮并没有直冲过来,而是微微转向,向着远离此地的武安大旗冲去。

高景山猛然勒住了马缰,因为此时这插翅猛虎并没有认出究竟将主,而若是他露了怯,有了什么奇怪举动,那么很有可能将对方吸引了过来。

武安军有一万战兵不假,但大多数都在扬州以北,此时跟着两名总管来到皂角林的,只有两千余精骑而已,此时还保持着编制的更是只有数百骑。

数步之内,人可敌国!

所以,这名金国宿将只是沉默的看着刘淮透阵而过,沉默的看着刘淮追上了旗手,沉默的看着刘淮耀武扬威,追杀溃军。

高景山牢牢记住了此人后,引着亲卫,混在溃散的兵马之中,悄悄退去了。

这种地形,宋军劣势的时候,金军不好追;同样的事,金军劣势的时候,宋军也很难赶。

刘淮在夺了一面总管大旗之后,身侧甲骑皆已是力竭,而且有了些许损伤,没有步兵大阵的支持,最终还是选择见好就收,高举着缴获来的大旗,大声咆哮。

“大胜!”

无论是靖难军还是宋军,都随之欢呼起来。

韦世坚已经血透重甲,驱马来到刘淮身侧,看着对方手中的大旗,有些眼红的说道:“刘兄开得好利市。”

斩将夺旗从来都是一等一的功劳,而且这份功劳也是靖难军实实在在拼杀陷阵夺来的,韦世坚虽是羡慕,却没有几分妒忌之心。

“喜欢啊?”刘淮在手中掂量了两下旗杆,随手扔给了韦世坚,并向对方挤了挤眼睛:“这种大旗,我还有两面,这一面就送你了。”

韦世坚接过之后,有些手足无措起来,想要还回去,却因为这些东西毕竟关系着军功赏赐,一时间竟然舍不得撒手。

然而,下一瞬,他就突然想起了刚刚刘淮的言语。

什么叫还有两面,这些山东义军竟然曾经击败过金军两支万人大军吗?

然而抬头,韦世坚却看见刘淮已经开始收拢甲骑,救治伤员,终究还是没有问出口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