将北伐进行到底 第一百一十章 军合力不齐

差不多金军军议完成,金军前线诸将勉强将意见统一的时候,淮东瓜州渡大营处,陆游带着一人来到刘锜的帅帐前。

他举着一封文书,气喘吁吁地对在门口守卫的亲卫说道:“速速通报刘都统,有重要军情!”

亲卫也都认识陆游,立即前去传令。

少顷,大帐被打开,穿着贴身衣物披着大氅的刘锜坐在主位,见到陆游身后之人顿时一怔:“张敌万,你如何亲自来了?”

张荣也是浑身大汗,花白的头发上白烟蒸腾,一看就是远道而来,刚刚抵达。

刘锜此问也很简单。

张荣此时在宋国的身份不是什么东平军都统,而是淮东副总管,受刘锜管辖,他统领五千东平军与李宝的浙东水军合兵一处,与身处真州的武成军对峙,现在抛弃兵马跑来瓜洲渡,居心叵测一些说他临阵脱逃也不为过。

“我来为都统送达军情,并且与都统商议军略。”张荣拱手说道。

刘锜咳嗽两声,接过陆游递过来的文书,眯起眼睛在烛光中仔细看了起来,半刻钟之后,方才放下文书,长长舒了一口气,脸上也展现出笑容。

这是靖难大军已经彻底占据巢县之后发出的报功文书。

“若这天下都如同刘大郎这般勇烈过人,将生死置之度外,则大事可定,中原可定。”

刘锜感叹了一句,又再次咳嗽起来。

陆游微微叹气,知道刘锜并不仅仅是在称赞刘淮,也是在对江南诸军的愤怒。

尤其是张子盖那厮,作为南渡四大将之一张俊的军中继承人,这厮简直同时继承了自己叔父那以邻为壑的作态,待在建康犹如石雕木偶一般没有任何动作,任由刘锜三番五次调动兵马,张子盖那厮也只是分出刘宝一部抵达镇江府,而自己却是岿然不动。

关键是刘宝这厮也不是什么善类啊!

让这种老兵油子渡江拼命?做梦去吧!

而刘锜的淮东大军在李显忠驰援淮西之后,战兵不过三万,又得四处分兵,根本没有办法打出些像样的攻势。

若不是当面徒单贞的兵力也较少,别说扬州了,就连瓜洲渡大营也难守。

正如刘锜感叹的那样,若这天下人都如同刘淮这般刚用,他早就在淮东组织起几万大军,给徒单贞一个大惊喜了。

张荣点头:“正是如此,刘大郎年不过二十,却率大军与金军死战,咱们这些自称的名师大将却蹉跎年岁,任金贼屠戮两淮,真真羞煞人也。”

虽然口中说羞煞人,但张荣的表情还是愤怒居多。

人与人的差距就是这么大。

张子盖可能会因为要被派上战场而愤怒,可张荣却因为枯坐镇江府难与金军作战而感到愤怒。

刘锜眯起眼睛:“张敌万你想要如何?”

张荣不由得勃然作色:“我只是一个副总管,难道天下事要我来做主吗?都统身为国家重臣,两淮柱石,难道不应该肩负大局吗?我们东平军能做的,无非就是与金贼奋战到底罢了!”

“如今两淮的局面已经被刘大郎打开,都统难道就没有一二谋划?”

刘锜望着眼前这名同样活跃于建炎年间的老将,心中知道对方所想。

家国沦丧,故乡难归,眼见子侄辈奋不顾身身陷险地,自己却只能坐观成败,这让人如何能耐得住?

“事情不是这么简单的。”刘锜心中思量片刻,还是决定与张荣交底:“现在我军……”

话才刚刚起头,就有军士唱名:“都统,枢密相公来了。”

话声未落,叶义问就已经掀开门帘,进入了帅帐,饶是见到帅帐中灯火通明,知道刘锜没有入睡,然而见到陆游与张荣时,还是微微一怔。

三人连忙起身拱手。

作为枢密相公,别说刘锜的大帐了,皇帝寝宫他都可以入内,这就是宰相的权力。

这几日叶义问没有待在江北瓜洲大营,而是去了大江以南的镇江府调配辎重,驱使其余兵马渡江作战,但他这个不知兵的枢密相公太好糊弄了,被刘宝等人三言两语敷衍了过去。

原本叶义问还想要再努力一把,但接到了一个不得了的消息后,就不顾夜色渡江来寻刘锜。

陆游拱手行礼:“相公可是已经见到军使,知晓刘大郎渡江攻下了东关与巢县?”

叶义问一愣,脱口而出:“老夫没有见到军使。”

下一刻,他就反应了过来,惊喜异常:“如此说来,岂不是刘大郎就要与成太尉合军一处了?”

刘锜则是惊愕出言:“成太尉?成闵那厮作甚了?”

叶义问从怀中拿出一封文书,递给刘锜:“刚刚接到的军情,成太尉率鄂州大军精锐,直扑庐州!”

刘锜的眼睛猛然睁大,夺过那封文书细细看了起来,看罢之后一拍桌案,想要大笑几声,喉咙一痒,剧烈咳嗽起来。

“无碍无碍。”刘锜接过陆游递来的茶盏,摇头笑道:“没有想到,成闵这泼皮竟然敢如此拼命,如此,两淮局势可变了!”

在真正历史上,成闵在接到调令之后选择顺江而下,在镇江府屯兵。这个选择很正常,一来完颜亮发大兵至两淮,合肥等重镇皆有重兵把守,后路无忧;二来到了镇江府之后,成闵见到诸军皆是逡巡不前,也不想当出头鸟。

偏偏这时候又有**风波,朝中竟然想要查成闵的兵额。作为吃了丧心病狂空饷的老兵油子,成闵在仓促间只能编出一个麾下兵马吃不惯粟米,饿死了许多人的谎言,蒙混了过去。

在此之后,成闵更加小心,几乎在整场大战中毫无建树,最后礼送金军出境,一战未打。

说句实话,历史上的成闵表现才符合刘淮对于其人油滑的印象。

而如今成闵兵行险着,不仅仅是形势所迫,更重要的是看到了金军后路空虚的机会,想要用最小的代价逼退金军南侵的脚步,从而建立大功。

笑了两声之后,刘锜终于沉静下来,并且看向了张荣:“张敌万,老夫之前一直忧虑的是兵力不足,因为无论想在淮南两路哪一路有突破,则必须在一地集中起超越三万金军的野战兵力。”

说着,刘锜直接掰着手指头算起来。

“成泼才没来之前,整个淮东江南能以野战的兵马能有你张敌万三千人,李宝三千人,老夫麾下淮东大军万余,李显忠池州大军万余,虞相公淮西大军五千,再加上刘大郎……老夫估计刘大郎的可靠兵马不会超过一万,根本不够。”

叶义问低头默算,闻言疑问出声:“刘都统,此时我军兵力已有四万余,如果宽裕来算,得有五万兵马,为何还不够呢?”

刘锜知道叶义问不知兵,此时耐心解释:“叶相公,料敌从宽之类的言语我就不说了。只说这五万兵马哪里能一股脑的都去淮东或者淮西呢?

就比如老夫去淮西参战,难道瓜洲渡、镇江府、扬州不留下几千精锐防御?虞相公与李显忠若是渡江,也不可能丝毫兵马不留。

他们来淮东也同样如此,这就会有万余兵马动不得。

另外,金贼不是**,一旦咱们露出了要聚歼淮东或者淮西一部的打算,他们肯定也会派遣兵马支援,到时候双方兵力对比究竟为几何是很难说清楚的。”

说到这里,刘锜有些犹豫,仿佛有疑难不好说出口。

陆游在一旁看得清楚,接口说道:“接下来的话刘都统不方便说,我来说。

金军有金主完颜亮作统筹指挥,即便金主昏庸残暴,却也能保证大军合力行动。

而咱们这几路宋军各不统属,很难有所配合,战力天生少上三成。”

这就是宋军的一大症结所在了。

为了摆脱五代十国那种有枪就是草头王,军头三天两日搞军事**的体制,宋国的开国皇帝赵匡胤建立宋军的中心思想就是层层压制异论相搅,从而让无论哪一名主将不能够彻底控制军队。

这一切的手段都是为了保证宋国皇帝成为最大的军头。

也因此,赵匡胤要御驾亲征。

赵光义要御驾亲征。

宋真宗赵恒怕得不成样子,依旧被寇准拉着去御驾亲征。

理论上只要宋国皇帝敢上战场,宋军的战力还是很可观的。

这一套方法不能算错,但谁想到国家到了第三代就成这副德行了呢?

赵匡胤在天有灵看到赵恒,想必也只能苦笑了。

时间到了南宋,虽然对武将的管制稍稍放松,但那是在建炎与绍兴初年的事情了,到了绍兴三十一年早就恢复了过往旧制。

就比如虞允文,他就是知道根本不会有经略使的职位轮到他,所以才拉拢李显忠与刘淮的。

对于刘锜来说,这个教训更加深刻,从征伐西夏刘法的全军覆没开始,刘锜所隶属的宋军已经在军令不齐上面吃了无数次大亏了,以至于此时都有些创伤后遗症了。

“也因此,若是没有成闵的兵马,咱们是绝对无法主动与金贼野战的。”刘锜正色说道,复又看向了张荣:“张敌万,老夫知晓你的想法,也知道你的打算。

无非就是见刘大郎已经切断金主三万大军的退路,觉得战机已到,等着金贼粮尽退兵或者干脆趁着金贼慌乱,将金贼聚歼一部。但恕老夫直言,没有六万战兵的战力,此事难成。

但现在成泼才来了,则此时有了一二成把握。”

刘锜将事情掰开揉碎说明白之后,张荣也只能艰难点头:“如果我军要去淮西作战,则必须得打痛面前之敌,其中徒单贞还好说一些,盘踞真州的徐文必须除掉!”

陆游插嘴:“此事已经在做了,成与不成,就在这几日揭晓了。”

刘锜见张荣依旧有些愤愤之态,不由得劝道:“张敌万,大军作战急不得,这不是老夫畏战。老夫可以给你个保证,若时机出现,老夫一定亲率大军出征,绝不会落于小辈之后。”

张荣闻言也只能苦笑:“都统言重了。”

刘锜刚想说些什么,却又突然想起一事,拿起成闵的奏章对叶义问说道:“叶相公,这封文书是上报枢密院的吗?”

叶义问茫然点头。

“那就是军使直接顺着长江到镇江府了,沿途之人都不知晓。”刘锜连忙将文书递给已经起身去搬动案几的陆游:“快去誊抄一份,给虞相公他们送去!并让他们想办法将这消息送过大江,送到刘大郎手上!”

已经不用刘锜多说了,陆游接过文书之后,摊开文房四宝,笔走龙蛇之余,连忙大声呼唤军使,并在笔墨稍干之后就塞入信封中,让军使急速将文书发出去。

叶义问见状不由得脸色涨红。

事到如今,他又如何不知道自己又闹笑话了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