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明云淡露华浓,欹枕愁听四壁蛩。伤秋宋玉赋西风。落叶惊残梦,闲步芳尘数落红。”张思远唱完心想,这一段虽然未必“高”,但肯定“雅”了吧?
这是昆曲《玉簪记·琴挑》里“懒画眉”选段,张思远没有选择昆曲最著名的《游园》选段。
昆曲,发源于14世纪的苏州昆山,被称为“百戏之祖,百戏之师”,有“中国戏曲之母”的雅称,很多剧种都是在昆曲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
清朝乾隆皇帝喜欢昆曲,就把昆曲单独列为“雅部”,其他戏曲列入“花部”。所谓雅,纯正、高雅。所谓花,杂乱粗俗,指野调俗腔的地方戏。不过,花部里走出中国五大戏曲剧种,其中京剧更是被称为“国剧”。当然,这是后话了。
现代社会的快节奏和工作等压力,年轻人很多没有耐心听戏曲,更别说超慢节奏的昆曲了。
但这不等于昆曲等戏曲不好听。(注:“玉簪记·琴挑·懒画眉”新乐府版,现代与古典结合,很有风味,网易云可直搜)
“你这唱腔,不是本地口音啊。”大师疑惑中问道。要不是张思远将唱词补说解释了一遍,大师都不知道他唱的是什么。
“是的,我觉得这段,用本地音,味道少了点,所以调整了一些发音。”张思远善意骗道。
“这音,有些像吴地口音,吴侬软语。如果你不是我身边带大,我都怀疑你去过吴地。”大师说道。
“大师去过吴地?”张思远问道。至于是不是吴地口音,张思远不想考证。前后相隔一千多年,吴地口音也发生了很大变化,但有一点应该是相似的,那就是吴侬软语那种味。
“我出生在建康,自然知晓吴地。”
“原来如此。大师能说说吴地吗?”
大师沉默了一段时间,说道:“过往之事,何必再提它?”
下午,老习惯,去向河潭等漩涡再现。
路上遇到龙窝保里三位村民,其中两人是一对年轻夫妻,另一位是青年女子。
青年女子约十七八岁,身材纤瘦,但骨相柔和,比较耐看。这青年女子倒也见过几次,离周雨婵家相隔不远。只是让张思远奇怪的是,这青年女子时不时地瞟他一眼。
张思远暂时还不知道,正是这位青年女子跟王姆姆说那个“伪前身”偷看她洗澡。王姆姆跟大师提了,大师气得拿棍子打,导致伪前身逃跑,然后到了龙窝河潭,下水之后,两人对穿了。
这青年女子名为苗兰,今年17岁。14岁时嫁到龙窝保。她丈夫婚后没多久一人上山,遇到山中老虎,惊吓之下摔成重伤,三月不到就过世了。苗兰丈夫兄弟居末,所以苗兰不会有转嫁其弟的情况。
这个年代不像明清喜欢提倡寡妇守节,寡妇再嫁是正常的事。但苗兰公婆却觉得,大前年为儿子娶亲,送了不少聘礼,结果没过三月,儿子就死了,连个孙子都没抱到。所以,苗兰要再嫁的话,对方要给足聘礼——聘礼数额开得还比较大,这让一些想娶苗兰的男子犹豫不决。
“张思远,唱一段。”年轻男子说道。最近几日,张思远唱了不少民歌,龙窝保里都知道了。农村庄稼人喜欢听歌看戏,就像电影《刘三姐》里所唱:“州官出门打大锣,和尚烧香念弥陀,皇帝上朝要唱礼,种田辛苦要唱歌。”
张思远几天来也认识了不少人,稍微知道这男子,姓王,和王伯家是同宗的,家中排行老三。
“唱一段?——你这是干嘛去?还要嫂子跟着。”
“最近不是有人又看到老虎了吗,我们两人一起好些,两人打柴也快些。”
这只老虎最近出来有些频繁,不过可惜,被一农家壮汉盯上了。到了次年春初,趁老虎打盹时,壮汉快速偷袭,一拳击歪老虎下颌,让老虎无法咬人,最终打死了老虎。但代价也有,鼻子和嘴都被虎爪划豁。【注1】
张思远听到他们所说,心中倒有了歌曲,但装模作样的说道:“你们真是恩爱,你让我想想。”
过了好一阵子,说道:“我有一段,和你们两差不多。你们听听——”
张思远清了清嗓子,换成女声唱道:“我这里将海郎好有一比呀!”
又换成男声唱道:“胡大姐,我的妻,你把我比作什么人奥!”
张思远作为戏曲比赛业余组冠军,假嗓唱女声,早已经习惯,就像歌手李玉刚那样——他以男女声完美转换,并将传统戏曲和现代流行歌曲相结合而成名。
“
(女声)我把你比牛郎,不差毫分哪。
(男声)那我就比不上啊!
(女声)你比他还有多哇。
(男声)胡大姐你是我的妻呀。
(女声)刘海郎你是我的夫哇。
(男声)胡大姐你随着我来走哇。
(女声)刘海郎你带路往前行哪。
……”
这一段是湖南花鼓戏经典唱段《刘海砍樵》,节日晚会里经常看到。戏里夫妻互夸,互夸高度不亚于喜马拉雅。
当然,原文里是“刘海哥”,张思远改成“刘海郎”。张思远唱的不习惯,但当下人听得却习惯。
年轻夫妻听得美滋滋的,估计到了山上后,两人对唱都有可能,甚至把“刘海郎”、“胡大姐”改成他夫妻间称呼。
在这古代农业社会,戏曲可是非常受欢迎的。如果再有个舞台,那欢迎度极高。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到了一个岔路口,年轻夫妻上山而去,现在只剩下张思远和苗兰共同前行。
“你也给我唱一段。”苗兰说道。
“我刚才不是唱了一段吗?”
“那是夫妻对唱的,不适合我。”
“那你想听什么歌?”
苗兰沉默了一阵,突然说道:“寡妇的歌。”
张思远疑惑地看了看苗兰,很想问:“你是寡妇吗?”但话到嘴边,又改为:“为啥?”
“壮胆。”
苗兰这么一说,张思远倒同情起来,小寡妇不容易啊,如果她是寡妇的话。
关于寡妇的歌或戏很多,花鼓戏里自然也有,索性再来一段《采桑歌》吧。
“春来百花遍地香,寡妇提篮来采桑。越过小溪把山上,喃,只见跟前好风光。自从丈夫去世后,一天到晚守在房,思想起来好悲伤。喃,只见奴家泪汪汪。春来采桑出门墙,好比孤鸟出笼房,飞来飞去不成双。喃,你看奴家好凄凉。好景如画,有心赏。又怕误了来采桑,公婆骂我怎么担当。喃,寡妇难熬日月长。”
这一段花鼓戏里,小寡妇心情被春天美景感染着,但一边采桑一边又想起自己的凄苦。
“你又欺负我。”苗兰两眼含泪,捶了捶张思远。主要是这词唱的,把小寡妇的苦给说出来了。
“为什么说‘又’呢?伪前身到底做了多少调皮捣蛋的事?回头得问问王姆姆。”张思远心道。
注1:皖西南山区,即使到了20世纪末,还有老虎柴狼等。没有猛兽的大山,叫什么大山?
壮汉打虎一事,五六十年前真实故事,初听时不敢想像,所以搬运过来。当然,老虎现在是保护动物。
2、想听《刘海砍樵》唱段,推荐“湖南花鼓戏经典回放《刘海砍樵》李左叶红”视频版,原装美女帅哥,原味名家演唱。
3、想听《采桑歌》唱段,推荐“采桑歌_周春桃(附曲谱)”视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