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到后来,常铁枪找了个机会,从马上跳下,直接面对面对打。张思远此时已经下了马,趁机立马上前,将马牵回。
又打了一百多招后,两人对攻,棍枪对撞之下,常铁枪一个踉跄,向后倒退了几步。张思远顺势挡了下,帮忙卸去后退力量。
张思远看了看形势,说道:“常兄,你休息一下,我来和他斗斗,斗不过你再上。”
常铁枪本想拒绝,但张思远已经提棍向前面走出,只好说道:“那你小心,不行就退。”
张思远两脚前后站立,双手持棍,看着黑张飞,知道此战关系重大。
比力量,自己不如黑大汉。
比速度,黑大汉身壮且速度不差。
比武器,两人正好都是硬质木棍。
自己虽然有些内力了,但内力作用多大,能消耗多长时间,没有实战过,不好确定,此战正好试试。
但论棍法的话,自己明显胜出,黑张飞棍法没有体系,攻守结合做得不好。
张思远想到,如果一棍打在黑张飞背上,黑张飞虽然吃疼,但可能扛得住,然后反手一棍,自己可能就要吃亏,因为自己长棍已经伸出,正是防守较为虚弱的时候。而自己,显然没有黑张飞那么好地耐揍身体。
所以此战策略,七分守,三分攻,守时保护好自己,攻时击刺对方头、颈、肋、裆等薄弱部位,借助棍法优势来胜他。
黑张飞已经小胜了一场,这时看见一个少年上来,哈哈一笑,一阵嘲笑喊叫,好在张思远也听不太懂他的方言。
黑张飞身子一侧,向张思远挑衅地招了招手。
张思远三分力向前握棍虚刺,黑张飞快速伸手欲抢夺长棍,张思远快速收棍后退。
黑张飞哈哈一笑,又向张思远挑衅地招了招手。
张思远再次三分力向前握棍直刺,黑张飞又快速伸手欲抢夺长棍,张思远快速收棍后腿。
两人于是反复多次。
张思远很清楚,对方虽然轻视他,但却处于备战动作,一旦张思远棍子伸长,对方就可立即侧身,然后握棍斜劈而来。
黑张飞的耐心有限,而且轻视眼前的少年,见张思远始终不正面搏杀,便持棍上前向张思远劈来,张思远拿棍斜格。黑张飞握棍向张思远头部劈来,张思远弹开,手中长棍下端顺势挑向对方裆部。黑张飞后退,张思远也不追击。
两人击打多个回合,不分胜负。张思远或格或挡、或缠或绞,不对冲对拼,虽处下风,却也不败。
这也幸亏张思远穿越两年多来,一直锻炼不停,力量和穿越时相比,提升了不少,现在又有内力加成。而且过去两年,又长高了不少,强壮了不少。
而在棍法上,张思远攻中有守,守中带攻,弥补了张思远力量上的不足。
张思远渐打渐有感觉,毕竟“前世”是和平年代,练棍只是健体或传承,没有——准确说没法真正意义上的高质量实战搏杀。不过,“前世”的长期训练,已经形成肌肉记忆,即使穿越了,棍法也极为熟练。
而黑张飞却慢慢急躁起来。这个少年不怎么进攻,但回击却是阴招频频,不是裆部,就是头部、颈部,太让人生气。
两人继续持棍对打,有时靠近韩家人群了,张思远斜跳三步,并顺势向上虚挑,挑逗刺激黑张飞。
黑张飞越来越气,越加急躁,棍法更直接,但却因此而凌乱,威胁力下降。其他土匪见形势不怎么友好,想上前帮忙,常铁枪等人则上前盯住。双方都知道,场上的两人,很大程度上关系着今天胜负。
又打了一阵,张思远渐觉时机成熟,心中决定,绝不拼力,只打你软肋。
找好时机,张思远顺势一个低弹,击向对方裆部,黑张飞赶忙去挡,张思远顺招向上,向对方面部点去。黑张飞赶紧横格,张思远借着横格之力将前棍后收,后棍疾速弧线向前,向黑张飞头部击去。三次变招,时间极短,黑张飞躲闪不及,太阳穴结结实实地挨了一棍。
黑张飞头部受击,短暂昏晕,有些不稳。
见你病,要你命,张思远岂能放过这个机会,手中长棍快速刺挑弹劈,黑张飞虽然身体强悍如牛,但头颈等关键部位被连续击中,也扛不住,被击倒在地,昏迷过去。
韩家家丁顿受鼓舞,奋力向其余强盗冲杀而去。张思远则略向后退,盯住黑张飞,既防止他醒来,又防止个别强盗冲向韩怜儿。有常铁枪在带头进攻,土匪是败定了。
最终,这伙土匪强盗,逃的逃,倒的倒。
“常兄,你看怎么办?”
“这种人,别跟他客气。如果我们输了,不知被欺负成啥样,交给我好了。”常铁枪在黑张飞身上猛踢了几脚。张思远看着都疼,这几脚下去,黑张飞轻则躺床几个月,重则战斗力大减。
张思远看他们样子,多半是农民。唉,有这体力有这身手,去当兵不好吗?怎么着,也能混个军官当当,干嘛要做土匪呢!
古代和近代,土匪强盗一般来源于游荡无业、兵丁、惯匪、农民、贫苦等些人中。
农民也是土匪强盗的来源之一,这个乡的强壮农民,跑到另个乡当临时土匪,抢人家东西。
“张贤弟,真有你的。铁枪我跟人打斗这么多年,这次却看眼了。你的棍法让我大开眼界。”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常兄,不要这么说,如果不是你在前面消耗了对方大量体力,并且让我看清了对方的棍法,我也会输。那黑大汉就是力气大,单论枪法,根本不是你的对手。”
“确实如此,他力气就跟牛一样。”
事实确实如此,张思远赢得有些侥幸。前面常铁枪和黑张飞对打,消耗了不少黑张飞的体力。即使如此,如果不是黑张飞一开始轻视,后来又急躁,单凭他的力量,和多年实战经验,未必输给张思远。
张思远两年多训练,功夫提升了很多,但武力值的提升,需要一个过程,即使是天才。
张思远的优势,在于棍法攻防结合做得好,而且对人身体薄弱点和人性,有非常好的了解。
“张兄弟,你这棍法不知是哪位名师教的?”
张思远心想,我的师傅?还真不能告诉你。因为说出来吓傻你,我的师傅是三百年后北宋的开国皇帝——赵匡胤——虽然他不一定会认我是他弟子。
如果问哪个帝王武力值最高,很多人想到的是项羽。
如果去掉项羽,哪个帝王武力值最高,可能就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了。
但张思远一直认为,武力值最高的,应该是赵匡胤。
箭无虚发,太祖长拳和盘龙棍法被少林寺收录。明代抗倭名将俞大猷就擅长盘龙棍法,张思远学的也是盘龙棍法。
戚继光创作的《纪效新书》等兵书和明清武术家将太祖长拳列为第一。
其武力值,可以说是打遍禁军无敌手。
赵匡胤是柴荣手下第一猛将,在柴荣眼里,仗难打了?“让老赵去。哦,还有,你告诉他,朕不许他打起仗来不要命,就知道上衣一脱,膀子一露,然后往前冲。”
可惜“烛影斧声”或者其他原因,去世早了点,接任的赵光义军政能力不高,间接拉低了赵匡胤的名声。
注:
关于赵匡胤武功的历史记载:
1、《续资治通鉴长编》:“开宝八年八月,契丹遣左卫大将军耶律霸德,弓箭库使尧虏骨,通事、左监门卫将军王英来聘,献御衣、玉带、名马。上皆厚赐之,因令从猎近郊。上亲射走兽,矢无虚发,使者俯伏呼万岁,私谓译者曰:‘皇帝神武无敌,射必命中,所未尝见也’。”意思大略是,辽国使者出访宋朝,观宋太祖射箭,箭无虚发,事后使者私下里和人说太祖箭法神武,每次射箭都能射中,从来没见过这样的人,令人折服。
2:
A、明朝抗倭名将戚继光《纪效新书》卷十四“拳经捷要篇”中写道:“古今拳家,宋太祖有三十二势长拳,又有六步拳、猴拳、囵拳,名势各有所称,而实大同小异。至今之温家七十二行拳、三十六合锁、二十四弃探马、八闪番、十二短,此亦善之善者也……”
B、明代蓟镇游击将军何良臣所写的《阵纪》记载:“学艺先学拳,次学棍。拳棍法明,则刀枪诸技特易易耳,所以拳棍为诸艺之本源也。如宋太祖之三十六势长拳、六步拳、猴拳……赵太祖腾蛇棒为第一……。”记载里的“赵太祖腾蛇棒”即赵匡胤的盘龙棍。此棍有多种描述,还有说此棍后来发展出双截棍。
C、在明清其他兵书和武术家的文字记载中,太祖长拳也排第一。
3:《宋史》卷1《太祖本纪》:世宗即位,复典禁兵。北汉来寇,世宗率师御之,战于高平。将合,指挥樊爱能等先遁,军危。太祖麾同列驰马冲其锋,汉兵大溃。乘胜攻河东城,焚其门。左臂中流矢,世宗止之。还,拜殿前都虞候,领严州刺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