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间不客 第12章八旗上三板斧第一斧——疑兵漫射

第12章 八旗上三板斧第一斧——疑兵漫射!

历史上他要是不投降清朝,其个人的外貌品行其实在当代都备受赞誉,多年的内外战功也是实打实无法磨灭的,在明末最后的那几位如流星划过的赫赫名将之中,也能排上前几名,最起码史书上也会记上大明忠臣,当世名将之美名。

可不管其当时面临内外何种困境,自身有何种原因,他最终还是在山海关,在他人生32岁那年,那场决定中华名族华夏正统的历史一战中,打开了山海关的大门,最终将万里江山拱手送给了满清。

从山海关那一战以后,他由华夏民族的抗金英雄,彻底变成了满族最凶恶的那条走狗,后面还亲手用弓弦勒死了南明的最后一任皇帝,彻底沦为一个追逐最高权利下的,罪恶的没有灵魂的可怜奴隶,相信在做出那个选择后,无论当时身后,他自己都知道,自己将要遗臭万年,那道矛盾的,挣扎的灵魂,永世得不到救赎!

其人其名在历史的长河中,也被历史永久的钉在了耻辱柱上,遗臭万年。

“好好好,好一个吴三桂…!”

很高兴,这一世能有幸和你共争于此间。你一生看重名利与权势,选择做了时代的弄潮儿,一次次在时代的风口浪尖上倒戈,一步步将自己的权势攀登到最高。

但我绝不会和你如此!或许我也不会做个无脑的忠臣,或是乱世为王,或是悲情枭雄,不管怎样,就算将来我做不到的十岁那年的理想抱负,但既然,我这一世来到了这里,就不会眼睁着将这万里江山送给满清异族!

“人生于世,应当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纵当身死魂灭,也在所不惜!”

马泽宇长长呼了一口气,将心中的万千感慨尽数吐出,他连番大慨过后,看着远处那位在无数艳慕目光下不断被注视着的白马身影,面色陡然生寒,他自顾自得轻点着头,眼中迸发出一束凛然的寒芒,杀气毕露!

“如果将来的山海关下,你还是没有保住自己的气节,相信我!这世间不会有哪位神佛来拯救你的灵魂,我——马泽宇,会亲手砍下你的头颅,送你去无边炼狱!”

身旁二人蓦地感觉身体一寒,微微转过头,齐声道:“大哥…你…?”

马泽宇摆了一下手,示意二人没事,胸中翻涌的波澜,很快就平息了下来。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还是先瞧着眼前吧。

而这时的战场上,远处的八旗军在短暂的停滞攻势后,又呼呼啦啦地举着手里的枪矛,像是有了动静。

只见,在八旗“甲”字形营阵的左右,两道从八旗兵展开对峙阵型时,就慢慢集结的数百人的长长队列,已经集结完毕,两翼各自约有两百多人,每边各是两名骑兵并排,排成一道长长的溢出视线边际的长纵队。

三人目力都很好,尤其马泽宇,这一世他天赋不错,是弓箭手羡慕的天生的超距视眼,相聚两里多远,他也能清楚的看到,那两道数百人的队列,每一名骑兵的马尾后面都拖拽着厚厚的长长的松针树枝,加马身约有七米多长,每名骑兵的身形从远处看,像是一头拖着长尾的巨型松鼠。

马泽宇将双臂报于胸前,似是饶有兴致,眼中泛起熠熠光芒,“咱们啊,这两年都是小打小闹,战场上,这种上万人的对阵搏杀,才是我们真正要学习的,看着吧,金兵的上三板斧就要使出来了!”

身后两人点点头,三人的视线眺望着,紧紧盯着远处的八旗营阵……

那两道长长的队列,是按左右两头同时狂奔前进的,他们速度很快,但目的不是冲锋突阵,而是画着正反两道大大的弧线,仅仅一炷香(古时一刻分三盏茶,每盏分两炷香,每柱香约为两分30秒)的时间,就在明军东西600米,南北两里多的范围外,距离60米的外围一圈,迅速铺盖起了漫天的风雪。

“俺知道了,这是疑兵战术,他们这是要扬起风雪要封锁俺们视野了!”

“是的。这是蒙古部队的‘不接触战术’中的疑兵战术,他们女真人也是深得要领。”

视线范围内,营阵四周都是两米多高,厚达两丈多的风雪墙,墙内,除了中军高台以及在高坡上的马泽宇等人,七千人的视野被遮盖,墙外还有八旗骑兵故意发出的像是呼唤牲畜的呼呼啦啦的呼喊声。

紧接着,风雪墙的那边似是有一波波,零散的不成规律的箭矢射了过来。

这是第一板斧——疑兵漫射!

金兵这招是疑兵恫吓之计,是游牧民族的骑兵惯用伎俩,这是通过视野封锁后的漫射,用来恫吓敌方将士,让对方搞不清楚骑兵会从哪里突然发动冲锋,从而己方的注意力和作战意志会被随处射来的箭矢慢慢消糜,逐渐在慌乱中散乱出阵脚,最后让骑兵找到破绽,一举冲破阵型,分割战场。

两军交战视野被阻,又不断有敌兵的箭矢漫射过来,这要是一般的军队此时早就慌神了,不过这里的明军并没有慌乱,

中军高台还是看得清的。一道道令旗挥舞中,两翼及正前方的近程火力开始按照一什为单位,以一三、二四的间隔,分批进行射击。

八旗兵骑射本领强,他们在奔跑的马背上都能完成每分钟12发以上的恐怖射速,但骑兵马上多用的是软弓,射的不远,一般最大射程不过跟步兵40斤的软弓射程差不多,最大射程不过7、80步,约120米左右。有效射程(即箭矢能侵蚀甲胄,箭镞前端能刺入身体)不过80米。

[关于射速和弓力:一般步兵弓箭手要求漫射一分钟15发,具瞄12发以上,大多数明军骑兵软弓射速,只能达到漫射8/9发。

大明会典记载,明弓分40、50、60、70斤,几种,一般上60斤的五力弓,就能算是硬弓。]

虽然敌方一直在覆盖风雪墙,看不清敌方的具体位置,但辽西军团自天启年间成军以来,与八旗军交锋了十年,虽胜少败多,但也攒足了对战经验,他们会根据敌方隐隐约约能见到的运动轨迹来打提前量,两军半个多小时的弩箭和骑兵的火铳轮番射击下来,八旗兵反而伤亡比明军还大一些,应该是有上百人中了箭矢弹丸,从风雪墙中跑散的马匹来看,落马重伤者不下五六十。

明军这边其实中箭者要更多,多达三百多人,但绝大多数都是轻伤,只有那四十多个倒霉的,隔着漫天风雪还能连中四五箭,实在是点背,十来个当场死亡,约有三十人重伤,被队友扶着退出队列了。

明军的弩箭射的远,威力大,骑兵火铳也是用的改进的骑兵双筒鸟铳(还是火绳枪,明朝末年虽然已经出现隧发枪,但未能列装普及开来),比一般的三眼铳、碗口铳那些射程六七十米,有效杀伤射程十几丈的老家伙,射的还要远,一般射程能达到一百三十米,有效射程接近70米,不过就是威力小,装载铅子和破片量少,弹幕的核心波及范围只有数尺。

此时虽然天降大雪,但年节已过,天气虽寒,却已在回暖,午时一过,太阳还钻了出来,空气没那么潮湿,阴雨天靠不住的火绳枪此时也很争气,没有罢工。

因此在这60米的距离内,无疑明军在射程上占据了优势,虽然弩兵每分钟只有四五发的射速,骑兵鸟铳也只有每分钟一两发的射速,但对于金明两军这种成军多年,重视装甲防护的主力部队来说,六十米的距离,八旗骑兵的软弓就算射中了棉甲,能够穿破侵蚀铠甲,但也无法做到贯穿,箭镞只有短短的一小节能够没入身体。

一般具甲完备的将士,只要不中要害,扛个一两箭问题不大,个别一些身强体壮的,往往身上插着四五箭矢,还能左右砍杀,愈战愈勇,甚至一些体格雄健,具甲精良,仿佛天生为了砍人而出生的战场英雄,往往身中十数箭,还能不下火线。

用裴铁生学马泽宇的话说:“哥我懂,这不就看英雄血量呗。”

因此一般只要不中要害,身上插着一两箭那是小意思,不要怕,用水浒里,那帮资深的职业砍人专业户,战场上说的,“愣着干嘛,赶快砍呐!”是的,跟着大部队继续砍,等你将身前的敌人都砍倒下了,这个时候,你就是一名合格的主力精锐了。

[有一点是需要矫正的,就是骑兵的射箭历朝历代也没有步兵厉害。马镫虽然能大大解放骑兵的双脚,但在马上腰腿借力不便,一般骑兵哪怕是蒙古铁骑多用的都是软弓,射的也没有步兵远,训练有素的职业化弓兵一般用的都是5力(明60斤左右,折后世72斤左右)以上的硬弓,射的远,还准,就别提训练几个月就能拉上阵的弩兵了,只是射速慢了点。这是一个很大的误区。

纵使是成吉思汗时代纵横欧亚的无敌铁骑,也不依靠射术见长,他们也不是什么落后征服了先进,相反,他们是一群非常重视铁器,重视军事科技的部队。他们在那个时代的统治力,最大的成因,就是因为铁器制造工艺的普及,将自身的兽皮甲、骨箭、劣质刀矛,鞍具、马镫、攻城器械等等,都***的进行换代,享受到了科技变革时代的巨大的军事红利。

再加上没有天灾人祸的内在制约,那时完颜氏建立的金朝已经奢靡数代,是事实上的外强中干,还未与完颜氏金国大战前,那个时代,刚完成内部统一的成吉思汗的军队,就有十万户人口,上亿亩优良牧场,以及十万名常年进行村级械斗(部落互相征战)的凶悍骑兵。

而真正的骑兵,都是一人双马,甚至想要奔袭千里的轻骑兵,或者精锐骑兵亦或者重甲骑兵,俱是一人三马至少,一人一马那是节省电视剧制作经费骑马的步兵而已,早期努尔哈赤时期的建州女真就是如此,他们是渔猎民族,不是蒙古草原那些完全靠放牧为生的蒙古人,早期也做不到一人双马,甚至入关前八旗满军都只有320个左右的本族牛录(不包括八旗蒙古、八旗汉军),没有十万户,更没有数十万匹战马。

要知道马匹,尤其是好马,主要还是吃粮食的,尤其是高负荷的挽马和战马,养活一匹拉车运货的力马,都是几个家庭才能承担的高额负担,更何况这些精挑细选的战马。

而那时的蒙古军队,一遇大战就能瞬时集结十万以上的部队带着绵延百里的马匹和牛羊,来回数千里奔袭,试问哪个王朝鼎盛时的君主能说做到的,攒七十年国库盈余强如汉武大帝,也只能打几年缓一下,打几年就缓一下,不然国家财政就要立马崩盘,晚年险些就要在农民起义的各地奏报中度过了。

国力鼎盛时,又有一位不世出的领袖崛起后以划时代的卓越才能将绝大数兵马、国力、战斗意志等等牢牢凝聚起来,这才将他们的军事力量带到一个足以跨越数代人的鼎盛时期,迎来了一个历史上空前绝后的强势帝国。]

“依某看,还是要用穿甲钢箭(明代的低碳钢,即为精铁),再配上石力强弩(一石重的强弩),这帮八旗兵至少还要掉两百人下来!”

“嗯,二弟说的是。可惜一石力的强弩,多为腰弩,射速太低了,要不然就要靠人数去增加射击队列的密度,去填补射速上的不足,那样,应该将弩兵的人数至少提高到6成的比例,不过那样,整体的近战和追击能力削弱了不少,万一被骑兵抓到射击空挡,直接突脸,那样就是倾覆之危。

而且,这样的高比例强弩部队,不是几年或十年就能练就的,需要多年苦练,最好是少时就开始练起。唉,可惜,现在的大明,上有党争下有贪墨,外有强敌虎伺,内有饥荒匪乱,真没有这个时间咯。

现在,短时间内恐怕只有把秦始皇老爷子请到这里,才能制裁他们这帮异族骑兵了。”

“哈哈~大哥会说笑,不过话也是如此。除非能将这帮兵士,练成一千七百年前的秦军那样,上马能射、下马能战、卸弩提刀、能攻能守的多技能职业战兵,这,估计只有战国时期的七雄军队能做到,毕竟那个时代军农不分,习武之风极盛。

某这四年漂泊了数个司(省)几十个州府,这个时代,除了边地还仍尚武之外,内地百姓多不愿从伍,多有耕田蛮力,却无强健武艺。”

马泽宇听着点起头,秦兵之强,不是吹的。一千七百年前的秦兵为何骁勇,因为自商鞅变法后,秦国实行全民皆兵、耕战为先的国家体制,每个秦人男子都是战丁,出则为军,归则为民,一百多年下来,秦人世代从军,可谓是常年备武,每名秦兵都擅长使用多种武器。

沙场成列,百战练兵,很多强弩手,即使放下强弩也能拿起刀剑搏杀,背负强弩,腰悬敌首,是真正的悍不畏死,真正的所向披靡!他们是同时代,无可争议的蓝星至强!

这是历经一百多年,在六代国君坚持的耕战封爵政策的激励之下,生生养出来的,后世的任何将领,任何朝代,想要在一代人的手里练就这样的部队,几乎是不可能。

他们是冷兵器史上,真正的第一支职业化特种部队,每名士兵战术素养和格斗技能极强,每个人都是后世士官级的老兵精锐,高峰时期,六百万人口的秦国,就能拥有一支人数高达六七十万的职业化主力战兵部队,放眼后世的汉唐、宋明等鼎盛时期的军队,怕是能与之想比的,寥寥无几,哪怕是现如今,拥有火器和高防护铠甲的明金两方加起来,都不是个儿!

这点不吹,秦兵弓箭手比例很高,且能射能搏杀,射程三百多米的强弩,能在一百八十米内,将马匹给钉在地上,试问哪支部队能抵挡得了这样的箭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