待受功代表领了赏银之后,就是个别表现突出的军官将领上前接受问话和受赏了,人数不多,区区数人,大部分级别都是游击、参将这一级,前面的几个是副总兵亲自问话,发赏钱加了俸禄,中间不光加俸还提了衔,按惯例,越往后,越代表受到领导重视,赏格越高,很有可能当场升职。
而且以高大人的级别,基本他亲口定下来的,四品以下的武职官员,当场就能确认下来,从二品至从三品的中高品级武将,在皇帝那,也就是一句话的事,特殊的监军制度造就了特殊的权利体系,目前能说,在辽西一带,他说话,比巡抚,甚至更高一级的蓟辽督师还要好使。
就比如最后倒数第二位,是他亲自问话的,他只是亲口说,“此人应当列为参将,你看呢,祖协统(一镇主官对外为总兵,对内也可称镇守使或者镇统,次一级的一协主官,对外挂副总兵衔,对内可称协统,一般是敬称,高大人这样称谓,有下属作战得力,被他看重的意思)?”,然后副总兵当即就说定下了,反正参将、游击一级,在他大哥祖大寿总兵一级这里,都能定,再高的正、从三品中军裨将一级,一般需要总兵向兵部请示,朝廷主要参考巡抚这一级的意见。
那名领导步兵营刀牌手和长枪手十年之久的游击将军,已经时年四十大几,单膝跪地的他当场抹起了眼泪,他不是关内派,但也不是祖家嫡系,能力虽然不算出众,可也是秉公执纪,同甘共苦地与士卒同操同练,算是位好武官了。
他比俞祖铭大了十几岁,却和俞祖铭同期为千总(俞祖铭在满桂底下受到重用,二十多岁就是中军标营的千总,后来满桂大人殉国,才被本地派给挤到副千总的位置)上来的,要不是三年前抽调去北京防卫战,所部战损很大,他还不能升上游击将军,这么多年,功劳一直被祖家嫡系占了,任劳任怨这么多年,要是再上不去,过几年就只能年龄过线,转去后方守城门去了。
今日能有幸被亲临前线的高大人看重,表扬其功绩直接提衔并升职,更是喜极泪目,这位老游击命苦啊,要是今天高大人还是在城头远远的泉水观战,那功劳不还是被人家祖家嫡系给顶了。
相比俞祖铭算是用而不重,他更是用之轻之且劳之。一旁的马泽宇也为这位老武官高兴,这位老武官之前也在左屯卫担任官职,他年幼的时候,也知晓其人,口碑很好。
高起潜此人军事才能确实名不符实,其个人品行也难说高洁,在后世评绩中一直是个负面角色,原本马泽宇对他的观感也没有多好。但他能在明末复杂的局势中一直屹立不倒,身居高位,对上不仅深得圣心,御下还能广植党羽,得到不少将领的拥护,在明朝数位派出在外,名为监军,实则暗做监视之用的监军太监中,是唯一能做到掌握军政大权,实权最重,地位最高的一位太监头子。若要是没点手段,肯定是做不到的。
除了和其他宦官一样怕死,一样喜欢讲究排场,好面子,但他没有其他宦官那么喜欢贪钱,且稍微懂些军事,知道哪些将领是真正有能力的,勉强算得上知人善用,因此,在明面上,他在当时名声不仅没那么臭,上下对他的评价都还不错,甚至多有赞誉。
高兴的同时,他抿起嘴唇,因这位老武官而思及自己那位亲近的长辈,面上更是大喜,他视线看向了最后一位,也是此战妥妥的中流砥柱的俞叔叔,俞祖铭听到高大人亲自问话,正身迈了一步上前,拱手问礼。
马泽宇心想,今日一战俞叔叔以副千总一职却实际担任了,整个正面战场的步兵营指挥,不仅身先士卒带领众士卒承担了金兵恐怖的重骑势能,更是数次在防线险些崩溃之际,堪当擎天之柱,牢牢守住了正面的防线,而且自身也受了不小的创伤,俞帅自身武艺冠绝全军,俞叔叔更是深得俞家武艺真传,连高大人在高台之上可都是亲眼瞧见了,光在俞叔叔手里斩下的敌兵,都不下一二十之数,如此骁勇善战,如何不能在今日得到高大人赏识,一朝雪深藏,从此列为将!
只是俞叔叔,武艺得到真传,这脾气秉性更是像极了俞帅,不喜求媚上级,严于律己、刚正不阿,若是今日想让他在因功封赏之时说些好听的话,让高大人开心,不仅升职提衔,还被重用,有点难啊。如同马泽宇二世时碑上那句,有些人,真的傲骨难跪。
果不其然,原本兴致很高,按这问话排序,是有意将面前这位青年武官,立为此战第一功的高大人,询问几句后,兴致消减大半。
原本,高大人的监军标营中还有一位参将职位空缺。
[监军标营:不是正式编制,明朝军队中只有巡抚和督师一级或者总兵才能配有亲军职能和地位的标营,作为高大人旗下的标营,自然是规格很高,且高大人拥有专属的财政口子,即使是普通的粮械调度,朝堂上的各部大佬,也没人敢贪他的标营,因此他的标营,俱是精械良马,足饷足粮,是主力中的主力。
高大人那个监军标营,对外名为监军护卫大营,旗下有两个骑兵路营加一个两千人的重甲骑兵营,都是皇宫御马监的好马配额,共有六七千人,俱是精锐。]
连马泽宇都能听出高大人话中的意思了,说你让我想起了之前那位阵亡在大凌河城一战中的旗下参将,如何如何,高大人说了很多,意思是:雷很不错,哦喉中以雷。
上位者说话,一向含蓄,不会那么直白,但俞祖铭不会听不出来,他政治情商和家祖俞帅一样,不高,但智商可比常人不是不差,而是高很多,不然父亲怎么会说他有名将之才。从古至今,历来拥有名将声名的猛人,哪个是真正光靠个体武勇,光靠砍人砍上来的,他们的智商绝对不像民间轶事里,说的那样,四肢发达,头脑简单。
可令马泽宇有些失望又暗自敬服的是,俞叔叔一直短言回禀,除了恪守上下礼节、认真作答之外,没有接过话机顺着上意接话,更没有阿谀奉承,这让一众高层将领偷偷别过头,面上偷笑,高大人也是失望不少,瞧见此子不上道,索性一挥手,挥手让他退下了。
好在高大人失望之际,但也通过问话之中,知晓俞祖铭此人是名将之后,且不媚上,战绩不少,本领超群,应算是一员良将,只是秉性正直,不想走自己这门路子做进身之阶,他也没有过多计较,该有的功赏还是照原定赏格给了,并且也如同上一位一样,提了衔为从四品武官,而且升了职,升为游击将军,统领之前那位老武官的旧部,当然,那里面大多也是他的旧部。
并且由于官职品衔的提高,原本挂靠在左屯卫的正五品佥事级别,也上调了一级,升为从四品指挥同知,也就是副指挥使。
马泽宇估计,高大人原本的意思是让俞叔叔去他那里,以游击职代行参将权,统制那营精锐的,如果俞叔叔真能去的话,不出一年肯定转正,估计要不了多久,就是一位协守一方的副总兵高级武将了,毕竟以高大人的权势,从他那里出来的武将,保三进二(保底三品,相当于都司佥事级),那是铁定的。
接近一个多小时的铨功封赏过后,副总兵下令,让将士们整理一下军械物资,准备收兵回营。大部分将士都回归所部整理物资,余下少数军官和一些亲兵头目还在这里,马泽宇以为高大人忘了自己,就躲着脑袋,准备拔腿回去了。
“这位勇士,留步,高大人说过,要留问话的。且候着。”
一旁的太监叫住了他,马泽宇转过身,“咳咳”清了清嗓子,挺了挺腰板,点头称是。他心中苦笑,看来高大人今日不会那么容易让自己回去了。自己那一箭,主要是为了救下孙勤,一个监军大人再位高权重跟他有毛钱关系。马泽宇原本以为按照明军惯有的嫡系之分,肯定让吴三桂拿这首功,自己只能是个陪衬,不过那也是马泽宇希望见到的。
马泽宇知道的是,虽然两人同时射发,距离远了些,自己这一箭要晚吴三桂零点零几秒,但因为最后熬勒的仰倒方向和命中部位的不同,大部分人包括高公公都以为自己是先吴三桂射中的,而且那一箭穿吼,将敌钉入马下的强烈视觉震撼力,着实惊艳,整个辽西将士当中,能有此等功力的,确实屈指可数。
当然,如论实际作用,确实也是马泽宇这一箭起了主要作用,以熬勒的感知力和反应速度,在明军这里也是属于一流的军中高手,如不是恐惧于身前方一箭,躲避的姿势变形,在明知身后有人射箭的情况下,完全避开都有可能,最大可能也只是擦到左肩,作用不大。
因此,如此凶险之际,这惊天一手的救驾之功,以高大人的秉性,怎么着也得大赏。
而马泽宇不知道的是,历来大人物被救驾,为了顾忌自己的面子和底下人的面子,很少会在列列大营将士前表功封赏的,因为大人物嘛,怎么着也不能轻易就被一个无名之辈救驾,那不是说明自己帐下无人,那要这帮随从和亲兵干啥,都是吃闲饭的嘛。
片晌过后,最后轮到副总兵等人表功了,看那帮人面上喜不胜收的样子,高大人应是给了他们满意的赏额。
马泽宇听得清楚,高大人不光答应亲自为众人在皇帝那里表功,个个都记功封赏,而且还将全额补充今日的战马损耗,并且御马监最新接收的一批关西大马,直接划拨一半,也就是两千匹左右,直接划给左协,这才是将领们看重的,毕竟这个时代,一匹战马真的比人要值钱太多。
[一匹八百斤的关西大马,每日除了十几斤不等的粗粮(草料),精粮(也就是人吃的粮食)也要搭配喂,而且战马都是精挑细选的上等马,比役马还要精贵,除了每日都要配五六斤的粟米喂,更重要的是战马还要吃能量更高的豆粕,一般按不同时候(冬季没有鲜草,干草料掉膘快,要喂多点,出征连日行军,体力消耗大,也要多喂),要喂一两斤不等的豆粕。
大豆的亩产量从古至今都很低,民间说大豆贵如金就是这个道理,三斤豆远贵于十斤米,因此一匹八百斤马匹的粮耗,完全抵得上五六名士兵的伙食,折算银两,每年耗费不下于五十两,而且真正的骑兵,一人双马那是标准配比,因此养一名骑兵的费用,正常来说,按照一人双马,上下不克扣的话,光粮草的消耗,一年也要一百多两,这也是为什么中原王朝骑兵很少的原因,不光是适合养殖马匹的草场稀少,更是因为豢养战马的费用太高了。
游牧民族马匹是家家标配的草原五畜,农耕文明,马匹就是奢侈品!]
待一众人忙不迭地恭声谢恩完毕,高大人起驾回营之前,向十米外的马泽宇微微一笑,招了下手,面容十分和煦。
马泽宇有些愕然,这样一个大佬级高官,平常就算是一位三品裨将或是知府什么人向他问安,他都不屑回头的大人物,今日为何如此随和。一旁的内侍走上前,小声提醒了一下,指了指面前四步远的位置,意思是让他走近前,高大人要问话。
那距离很近,离高大人不过一丈多点,马泽宇清楚,这是真的被高大人看重了,这个距离,刚才俞叔叔和那名老武官上前问话的时候,也不过一丈半外。纵使第一世在清初的历史记载中明知高大人有口皆碑的恶名,这时也得认真回礼,不能随意敷衍。
古人之间,一般同辈同姓之间,日常聊天问候,都极少有身体接触,一般一丈之内是极为亲近的距离,因此有丈夫之说,而一般上下级问话,一般是一丈五,也就是五米左右距离,如果级别更高,为显尊卑,更要在同等水平高度的台阶之下问话,距离也要更远,就算是三丈外问话,那都是是标准的距离,以高大人的品级,哪怕让马泽宇在三十米外,派人传话都是正常。
而马泽宇这一下,更是令得不少底层将士为之侧目,眼中俱是不加掩饰的羡慕,那可是俺们八万多人,全体辽西“社团”将士真正的话事人,人这一生,能在这个距离上被高大人问话,无疑是极为荣耀的事。
马泽宇回过神,回头向小太监示谢,然后挺直腰杆迈步向前,站定后,他躬身向前,左手在外,右手握拳在内,标标准准的躬身行礼,“见过高大人,卑下杂兵营队目马泽宇,向高大人问好!”
(马泽宇父亲虽然是七品百户,但马泽宇目前没有官职,还属于军官家属,没有职务,不能称呼卑职。但他是世袭军官第一顺位的候补子弟,也不用称呼小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