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琢尔与老师傅们都是军器局的匠人,他们日常主要负责是生产大明绝大部分的火药、火器。
军器局的师傅被太子爷各种糖衣炮弹砸了一遍之后。
兵杖局的十几个老师傅们也坐不住了。
兵杖局主要是研发各种火器的,特别一些华而不实的展示性质的军器。
匠人们跑的更带劲,急吼吼的要献宝。
师傅们一下呈现上了二十几种火器,有火铳,有火炮,还有大铁疙瘩。
范景文对此熟门熟路,给朱慈烺介绍火器的情况。
世界上最早的火药、火器是大宋人发明的,后来由蒙古骑兵一路传到了西亚、东欧。
经过几百年的发展,宋朝时就出现了火门枪、轰天雷等等火器,后又传入西方。
到了明朝之后,葡萄牙、西班牙、土耳其等国家将他们研制的火绳枪、铁铸火炮传入了东方。
大明吸收了西方的思路,并发展出来各式各样的火铳。
明朝出现了非常多的火器设计大师,写了很多的技术书籍。
比如《神器谱》、《神器杂说》、《神器谱或问》、《防虏车铳议》、《军器图说》等等。
只是后来建奴当国,全给禁了。
范景文一个个的给太子爷介绍,兵杖局的人对制造各种稀奇古怪的火器非常在行。
什么虎蹲砲啊、火箭盘枪啊、碗口砲啊、石砲啊、炸砲、鸟嘴铳、夹钯铳、火箭、飞枪、飞刀、飞箭等等。
还有太子爷都没听说过的奇葩武器。
可以射击又当狼牙棒的三眼铳,辽东骑兵的最爱。
五根枪管又自带护盾的迅雷铳,步兵携带,防敌人箭支攻击,躲盾牌后面五发连射。
最早的左轮五雷神机、七雷神机,左轮手枪的鼻祖级武器等等
还有水军作战用的火龙出水、神火飞鸦,杀人放火必备神器。
当然了还有后世最常见,太子爷最熟悉的各种火铳。
从简单的像一杆长枪的火门枪,到火绳点火的火铳,西方叫火绳枪,东瀛叫它铁炮,
再到还不怎么成熟的自生火铳,西方后来叫这种为燧发枪。
没有做不到,只有想不到,这帮子大明工匠脑洞大的令人发指。
作为21世纪一个稍微有一点点军事知识的人,朱慈烺对其他火器看都不看,就盯着十几把火铳琢磨。
工部尚书范景文见太子对其他不感兴趣,就着重给太子介绍火铳。
场中的火铳大部分是万历年间的赵士桢发明,
赵士桢当年改进火绳枪,并发明了鲁密铳、西洋铳、掣电铳、迅雷铳、三长铳、旋机翼虎铳、震叠铳等10多种火绳枪,其中鲁密铳无疑是当时最突出的火器之一。
这也是大明军队现在最先进、也最稳定的火铳,
在当时抗倭战斗中发挥了强大的作用,影响巨大。
现在的工部就根据赵士桢写的《神器谱》等为标准来制造。
范尚书还特地介绍了鲁密铳的秘藏绝技,火铳的尾部带钢刃。
近战时可作斩马刀使用,可以出其不意攻其不备,也算是步枪刺刀的鼻祖了。
太子爷拿起鲁密铳左看看、右看看。
这火铳还是前装弹药、无膛线、无燧发的打火装置,这不行呀。
虽然鲁密铳已经算领先时代的新型武器。
这个时代的英国、法国还在使用相对原始的火绳枪,但这并不能让太子满意。
十几位兵杖局的大师傅们,翘首以盼的等太子夸奖。
想象着太子会怎么样奖赏他们,军器局的人得了好多的赏赐啊,可羡慕的紧。
哪知道太子就问:
“有没有从后面装弹、燧发火铳,有没有在枪管里面刻上螺旋膛线的火铳,有没有。。。”
他们展示的这些火铳,全部使用火绳点火,不是太子心中想要的。
在西方叫火绳枪,在东瀛叫铁炮。
是通过浸透了硝酸钾或其他盐类溶液的火绳。
以每小时80毫米-120毫米燃速,为火枪持续提供火源,熟练的射手每分钟能射击2至3枪。
这些火绳枪遇到突发情况,枪手需要引燃火绳,无法迅速投入战斗。
同时,黑夜中引燃的火绳也暴露了枪手的位置。
.........................................
各位金主老爷们,小说快要进入上架冲刺啦!
努力码字,看看本周能上架嘛。
加油!感谢各位的支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