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绳枪速度太慢,还不能完全取代弓箭,不是太子想要的武器。
太子一连串的问题,让军器局工匠师傅们懵逼了,什么后膛装弹,什么膛线?
太子的问题还有呢,还定装发射药、无烟发射药、燧发?
兵杖局只有200人,平常由太监管理,日常就喜欢搞些稀奇古怪的武器,以博得皇帝的的喜欢。
他们也算见多识广了,太监们得了什么西洋武器,都会先给他们琢磨。
可偏偏没听过太子说过的东西。
他们最是怕天威难测,一个个面面相觑不知所云,不由紧张不已。
完蛋,今天不但没有赏赐,搞不好还要受罚。
兵杖局师傅们惶恐的时候,这时候军器局的年轻师傅毕琢尔,上前躬身答道:
“殿下,您说过的东西,小人大都没听过,想必也是仙人所传的,非小人们可以知道。”
太子一想,也对,这个时代正是火器开始起跑的时候。
各种奇思妙想层出不穷,他们并不知道今后枪炮的发展方向。
毕琢尔年纪轻轻能在几千人的军器局出位,自然是些本领,他还真就听过太子说的燧发枪。
说起来燧发枪,在大明实际上叫自来火铳,这可是一项世界性的关键革新,这个发明就来自大明。
毕琢尔行了一礼,自傲的起身说:
“殿下,您说的那些技术中,有一种家父曾经有发明,我父亲曾经做过一种自生火铳,可以在大风、下雨天使用,不用点火,只用燧石摩擦点火,不知是不是太子殿下说的燧发枪?”
范尚书被毕琢尔一提醒,也想起来了,赶紧说:
“确实,我怎么就忘了你父亲呢。”
原来年轻人的父亲是兵器专家毕懋康,这也是位传奇人物,他写了一本《军器图说》。
其中就发明了自生火铳,也就是西方说的燧发枪。
它的发火装置依靠机械撞击生火,无需外来火源的帮助,不受天气因素干扰。
枪手能够快速投入战斗,专心射击,提高了精度,射速也优于前者。
燧发枪是火枪发展史中的一项革新,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燧发枪的发明人毕懋康,官至山东巡盐御史,遭到魏忠贤等人的排挤。
御史王际逵受到阉党指使,弹劾毕懋康,他被罢官为民。
崇祯初年,毕懋康复起,任兵部右侍郎。晚年的毕懋康身为南京户部右侍郎。
因不愿与宦官同流合污,请辞返乡。
他的宦海沉浮,导致燧发枪的推广,失去了重要的推手,也是民族一个巨大遗憾。
听到此处,朱慈烺不由拍案叫绝,世间事情就是这么巧。
他朱慈烺必定不让这个遗憾继续,发掘出了毕琢尔这样的宝贝,也让他喜出望外。
不过毕琢尔也说,他父亲设计的燧发枪,还不完善,主要是打火几率低。
成熟的鲁密铳火绳枪虽然发射慢,但好在成熟,9成几率击发成功。
但毕琢尔以前试用的燧发枪,只能有三分之二的击发成功率,所以毕琢尔并不太子生产燧发枪。
朱慈烺可是洞悉历史走向,熟知枪械的发展脉络。
金手指一点,所有岔路全部就不用趟啦。
太子就做主要求军器局1700多人、兵杖局200人合并,称为“恶人营兵工厂”,待遇一视同仁。
兵杖局大师傅们鼓掌欢庆,丝毫不以被吞并担忧。
每月发5两银子啊,从工匠奴隶变铁饭碗啊,做好了还有赏赐,这是天上掉下的馅饼。
又命令由工部范尚书统管“恶人营兵工厂”。
由毕琢尔担任总工程师,负责新武器研发、生产。
其中关键是,停止所有奇奇怪怪的火铳、火炮生产。
再不用去研究那些华而不实的谄媚产品。
“恶人营兵工厂”优先生产技术成熟的鲁密铳,在鲁密铳上应用定装火药,提升射击速度。
尽快研制后膛填充子弹的燧发枪。
这将会大大提升火枪的作战能力,既可提高装弹速度,必要的时候还能卧倒射击,提高生存几率。
还要求“恶人营兵工厂”研究青铜轻型化的火炮,要轻,控制在四五百斤。
最后临走时,朱慈烺从系统里面兑换了一把霰弹枪交给了毕琢尔。
告诉他不需要好高骛远,这是远期发展方向。
至于大明火器的最致命问题,也就是枪炮质量问题。
太子只有一个要求,所有枪械必须由匠人亲手试射击。
一旦发现有效期内炸膛,匠人铁饭碗除名,如此足矣。